高校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刍议

2009-05-22 09:22王家全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价值取向校园文化高校

刘 勇 王家全

[摘 要]高校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应该体现在和谐价值取向、发展价值取向、政治价值取向、人文关怀价值取向、管理价值取向、实践价值取向和生态价值取向等方面。要加强对新时期校园文化的价值引导,以保证高校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关键词]高校 校园文化 价值取向

高校校园文化必须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因为价值取向关系到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与品位,决定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与成效。高校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应该体现在和谐价值取向、发展价值取向、政治价值取向、人文关怀价值取向、管理价值取向、实践价值取向和生态价值取向等方面。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新时期校园文化的价值引导,以保证高校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价值取向决定高校校园文化的方向

价值是指事物的意义[1]。一种事物或现象由于其具有的某种属性或性能,能够满足主体某种需要,对主体具有积极的肯定的意义,就被主体认为是有用、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视阈下,价值就是对人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满足,对人和社会在导向、动力、保证等问题上的满足[2]。价值取向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价值取向具有实践品格,它的突出作用是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因而对主体自身、主体间关系、其它主体均有重大的影响。价值取向的合理化是进步人类的信念[3]。

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发展变革过程中共同创造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环境以及教育教学的一切设施设备,如校园建筑、绿化美化,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载体和物化标志,是校园文化的浅层面。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学校各类人员、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规章制度、群体行为模式、风尚习惯等,它是校园文化的中层面,是校园文化更深层次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而行为文化、观念文化属于精神文化的层面,它包括学校成员的群体思想意识、舆论风气、心理素质、人生态度、校风传统、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4]。

高校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

1.和谐价值取向。高校承担着培养人才、创新科技、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其校园文化既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进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必须以和谐为价值取向,并以自身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对和谐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2.发展价值取向。校园文化的发展价值取向表现在,校园文化不仅要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更要能满足一所学校的发展的要求。对于学生而言,全面发展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发展。

3.政治价值取向。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高校校园是文化产生的重要阵地,是传播优秀文化、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担负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历史重任。有效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是党的教育方针在新时期工作中的体现。校园文化的政治价值取向就是要始终坚持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导向作用。

4.人文关怀价值取向。大学之大,乃学生之大。学生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学生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大学生的生活世界,无论是精神、意识与观念系统,还是规范、制度与组织机构设置,都无不体现着一定的人文旨趣,表达着某种程度的人文关怀。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的教育,始终是以人文尺度为其灵魂与精神养分的,也都始终是以人文尺度作为发展的动力与根据的。校园文化的人文关怀价值取向,就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以学生为本。

5.管理价值取向。高校校园文化的各个层面都应该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从性质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管理工作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是两个具有不同内涵和外延的概念,前者属于宣传教育范畴,后者属于行政组织范畴;实践上前者是通过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来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素质,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过程,后者是使人认同接受各项规章制度,并自觉遵照执行的过程;前者的工作对象是人,后者的工作对象是人、物以及人与物的关系。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发展和管理科学的不断深化,两者的相通性日益凸显,它们之间交互渗透、互为借鉴的性质在不断扩大和强化。而校园文化恰好在两者之间架起了一座互通的桥梁。

6.实践价值取向。校园文化的实践价值取向是通过校园行为文化体现出来的。校园行为文化是对校园精神文化的诠释,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主要体现者。学校各种社团、沙龙、学生组织等的存在,一方面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舞台,使大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本专业、本院系之外的同学以及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从而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处理协调各种人际关系、提高自身的交往能力,为步入社会奠定了重要的心理基础。另一方面,各种社团、沙龙等范围小,活动方式灵活多变,且由于他们的很多活动具有半社会性,因此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更易开展,也更加有利于与社会主流思想政治文化接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7.生态价值取向。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引导

要加强对新时期校园文化的价值引导。新时期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价值观念多元化、社会竞争激烈化、角色转换经常化、信息特征明显化等。大学生既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又有浓厚的对文化艺术、体育、娱乐等活动的兴趣,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加强对大学生校园文化的价值引导,就是指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主动、系统研究时代和社会的规律,并引导学生把校园文化纳入个人的自我成才体系,从而保证高校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关于文化和价值问题[J].河北学刊,2005(1):5-10.

[2]刘坤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蕴的多重解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4):68-69.

[3]徐贵权.论价值取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40-45.

[4]孙萍.浅议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咸宁学院学报,2007(5):202-203.

作者单位:刘勇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王家全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猜你喜欢
价值取向校园文化高校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