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运用情境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

2009-05-21 08:53李希杰
学周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品德课思想品德教材

李希杰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情境教学越来越被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接受和熟悉,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情境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虚设情境、探讨的问题过于简单、情境之间的转换缺乏过渡、忽视情境教育的全程性等。

关键词:思想品德情境教学问题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以来,情境教学已经被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所接受和熟悉,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它对于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自由而和谐的发展,提高思想品德教育实效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一些老师对于新的课改理念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刻,他们的情境教学多流于形式上的模仿,致使新的课程理念不能落到实处,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

一、虚设教学情境

新的课程标准不再单单追求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而是更加注重运用科学的过程与方法来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因此,新的人教版思想品德课教材在编排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知、体验、感悟与践行来达到思想品德的内化和升华。可是有的老师对于这些情境不能够充分而有效的利用,只是照本宣科地念一下,而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与探究,就匆匆地给出了结论,结果使得教材编写者精心设计地情境成了课堂上的点缀。另外,教材上提供的情境有的在时间和空间上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学生对于老师提供的情境知之甚少或者根本不了解,这样的情境也很难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及时发现和获取新近发生的或学生身边的为学生所熟悉和喜爱的教学资源。

二、在教学情境中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

有的老师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都是一些“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或者是到课本上去找一找就能解决的问题,根本用不着学生认真思考,更不说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与探究了。

有的老师创设的情境单一,没有冲突,没有选择,指向性十分明确,就是为了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一个固有的答案,这种情境由于不能激起学生内心的思想风暴,因此也不利于学生内化德育要求。

教师应充分的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积极性,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享受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快乐。在参与、合作与交流中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升华。

三、情境之间的转换没有过渡

这样造成学生对知识的认知零乱而不系统,不利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新的人教版教材是由一个个活动引出相关的知识,一个活动与另一个活动之间有相对的独立性,而这些相对独立的活动单元又有内在逻辑联系。如九年级《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一框中,共设计了四个活动:刘汀的故事主要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承诺;吴小玉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勇担过错;许苇的故事则要告诉我们应该快乐的承担责任;而最后的制作并填写表格的活动则是要我们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这四个相对独立的活动。共同论证了我们怎样才能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这一问题。

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揭示各个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学生一时又难以领悟,就会使我们的教育实效大打折扣。

四、忽视情境作用的全程性

情境设计往往在教学活动展开之前进行,因而有人误以为,设计情境就是在新课教学之前利用多媒体、现场表演或者小故事等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出新课。实际上,教学情境设计的功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导人新课。情境不应该只在讲解新课前发生作用,它应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在教学的全程发挥作用。为此,教学情境可以分阶段设计,逐步地扩展、深入、充实、明晰。

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何根据情境教育自身的优势,创设良好情境,克服工具主义、理性主义德育观的不足,使青少年的道德养成根植于现实的生活世界,生成于青少年主体性的创造活动之中,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就显得十分重要。

猜你喜欢
品德课思想品德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