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恰当的形式还原作文的生活真味

2009-05-21 08:53
学周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陈旧菠萝真情

李 华

摘要:由一次失败的作文讲评课,引发了对记录日常生活琐事的流水帐式作文的思考,这样的文章材料源于生活,有真情实感:这些素材又是大量的、粗糙的。但是。只要给它们一个恰当的形式,它们就可能成为艺术品。

关键词:生活素材真情恰当的形式生活真味

一、一次失败的作文讲评课

我批改学生作文时,经常会用到这句评语:材料陈旧,毫无新意。久而久之,我对这类文章嗤之以鼻,只要是写身边琐碎小事,题材陈旧的文章,在我笔下,很难得高分。潜意识里,我喜欢上了大气的文章,尤其喜欢那些引用古诗词的磅礴之作。

一次作文课,我选用了两篇范文,一篇是学生材料陈旧,毫无新意的习作;一篇是杂志刊登的作文。学生的习作《在泪水中成长》片段:那是两年前的事情。我不小心摔倒了,膝盖磕出了血,妈妈走过来,让我自己站起来,我从地上爬起来。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这时,妈妈摸着我的头说:“孩子,要坚强!”听了妈妈的话,我明白了,擦干眼泪点点头。另一篇是杂志上的作文《花香水自流》片段:水的灵动,给人聪慧,……于是古书上有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怀激烈;寒灯里有了“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无限感喟……我的目的是告诉学生,记录日常生活琐事的流水帐式的文章应该退出他们的生活,要学着让自己的文章大气一点,有文化内涵一点。

读完文章,我让学生发表意见。如我所料,大部分同学都认为那篇杂志上的作文不错。这时,一位男同学举手发言,他认为那篇杂志上的作文离生活太远,听起来还有些做作,反而是班上同学那篇作文好一些,因为它贴近生活,许多同学都曾遇到这种事情。我颇感意外,自然要反驳:“就是因为4,NN平时都见过这类事情,题材陈旧,写出来才没有新意,才像一篇篇乏味的流水帐。”执拗的男同学寸步不让地说:“这篇习作只需要修改一下,写细致一些。”我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中国古典诗词是国粹,恰当地引人文章,能让作品文气四溢、光彩照人。”那位男同学还是不服气地嘟囔着:“引用古诗词?那还是别人的东西;您刚开始教我们写作时不是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真情最动人吗!”

我一时语塞。这节课就在我和学生的争执中草草收场。我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挫败感。

二、由一则报道引发的思考

一天,在网上看见一则报道,一名高考学生的作文《怀想天空》,刚开始评卷老师只给了及格分,最后终审组何永康老师给了他一类卷的高分。何永康老师说:近年来,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一种“脱离现实”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不少考生习惯于“回到古代,复述经典”。这篇写父亲收麦子的文章,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的情景,它真实、本色,字里行间饱含父辈的辛劳和自己对父亲的敬重。“推荐它是一种导向。”何永康老师说,因为这份“来自现实生活的质朴”,在高考作文中,已经是久违的文风。

何永康老师的话,强烈地敲击着我的心。

我重新把那篇学生作文放在桌上。“这篇习作只需要修改一下,写细致一些”、“用细节描写”。学生的话在我耳边回响,思考再三,我决定用这篇作文再上一节作文讲评课,大家一起来修改这篇文章。我们拟定了修改方向:“以真情为主线,用细节点缀文章”,这节课上得异常活跃。学生被真情打动了。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歇。回头看那些材料陈旧的作文并非一无是处,它们的材料来自日常生活,文中堆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要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搜集素材,不要忽略寻常小事。但真实、鲜活的素材在文中堆砌,让原本真实、鲜活的材料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所以对于中学生来说,写自己周围的那些真人实事,还远远不够。它还要求学生把日常点滴、琐碎的事进行艺术加工。因为现实生活中没有完美的人生,正如舞台上没有纯粹的喜剧。我们有必要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分析、思考,用审美的标准去衡量,去发现其中美的实质。朱光潜先生就曾说过,在作文运思时,最重要而且最艰苦的工作不在搜寻材料,而在有了材料之后,将它们加以选择与安排,这就等于说,给它们—个完整有生命的形式。他还说,变迁了形式,就变迁了内容。

三、给文章一个恰当的形式

一位学者提出过写作的三个目标:真切地认识世界;清晰地整理思路;完美地锤炼语言。学生提供的材料,源于真实的世界;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清晰地整理一下思路,给予他们适当的方法,锤炼语言,完美自己的文章。如:写一个亲情题材的文章,学生提供的素材有:妈妈送上的牛奶;妈妈给我过生日;父母为我打伞;父亲为我削菠萝;父亲给我发短信。就这几个极普通的材料,经过同学的讨论,我的点拨,加上一些理性的思考,总结出一些方法。

(一)细节透视法

送上一杯牛奶、一壶咖啡都是父母爱的体现,怎样把这熟悉的场景写得感人至深?这需要用细节来完美整个过程,比如:

母亲轻轻走到我身边,把一杯牛奶放在桌上,瘦瘦的手指拂过杯口,擦去杯上的一粒微尘。她轻抚椅背,把我的头发朝耳后拢了拢,眯着眼看了一小会,又悄然离去。我看见桌上的牛奶悠悠地吐着气,似母亲温柔的目光;我喝了一口牛奶,喔,好温暖,一如母亲的爱。

这个片段用“拂、擦、抚、拢”等细小的动作,把妈妈放下牛奶的整个过程刻画得细致入微,母爱就浸透在这些细小的动作里,浸润在这杯牛奶里,可以说是细节完美了整个过程。

(二)反思诘问法

父母给自己过生日,是司空见惯的事,如何写出其中真味?一位同学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刚进家门,我的目光就被满桌的饭菜吸引了,桌子中央还有一盒大蛋糕,13只蜡烛闪耀着,照亮了我的心。哦,原来今天是我的生日。母亲脸上洋溢着爱的微笑,看着母亲日益苍老的面容,我的鼻子有些发酸,我不禁问自己:“十三年了,你又何曾记得她的生日?”辛酸的泪划过脸颊,滴在母亲送过来的蛋糕上。

“十三年了,你又何曾记得她的生日?”是啊,当我们满怀真情写到父母为我们付出的种种深情时,不要忘了反问一下自己,这个发自内心的反诘句会像那生日烛火,让整个文章亮起来。

(三)形象修辞法

父母在下雨天总不忘给自己送伞,可是写到作文里给人感觉题材陈旧。如何推陈出新呢?

我与母亲吵架了,再一次伤了她的心。我冲出了家门,全然不顾屋内母亲的呼唤。雨越下越大,淋湿了我的衣服、我的鞋子、我的心。咦?打在我身上的雨怎么没了?是母亲,撑着伞,站在我身后。也不知怎么的,心中全部都是她对我的好。我不顾一切地扑进她怀中,泪水和雨水交织在一起……母亲,除了你。谁还能为我抹去心中的泪?除了你,谁还能为我撑起一片无雨的天空?

这里把母亲为我撑起的伞比作“无雨的天空”,自然、贴切,母爱就在这清新的比喻中变得绵长而悠远,把文章语言形象化,用适当的修辞就能让老题材焕发新的光彩。

(四)一线贯穿法

有些学生喜欢用一些物品表现父母的爱,这有一定的新意。比如:

父亲知道我喜欢吃菠萝,所以每当菠萝飘香的季节,他每天都要为我削—个菠萝。一次。我因为父亲看我的手机短信和他吵架,也不愿吃他削的菠萝。……妈妈端着一盘削好的菠萝走进我的卧室:“你爸加班去了,他说不该看你的手机,但菠萝不能不吃啊!”我把一块菠萝放进嘴里,今天菠萝没有以往的甜,带着一丝酸涩。也许,这父爱就如同这菠萝的滋味,有时甜蜜,有时酸涩,我就在这酸酸甜甜的菠萝滋味中慢慢长大。

在爱的主旋律下,难免有不和谐的音符,父爱和父女冲突都围绕着菠萝这条线索展开,它们就像菠萝的滋味,酸酸甜甜,而长大的我会用理解去回味这种幸福的滋味。一线贯穿,主题鲜明。

(五)镜头特写法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人们有更多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内心的情感。有一位学生是这么写的:

考试又失败了。我关掉了手机,一个人躲在书店,闷闷地看书。不知过了多久,肚子开始唱“空城计”了,我抒开手机看时间,天哪,一连串的未接短信:10点30,孩子。你在哪儿,快给家里来个电话;11点,孩子,你在哪儿,快回家吃饭吧!11点20……;11点30……;11点40……;12点,孩子,你在哪儿,快回家吧,有什么心事就告诉爸爸、妈妈,我们不会责怪你的……

这一连串的短信好似一个个特写镜头,在读者眼前闪动。此时无声胜有声,浓浓的亲情已在不经意间令人抨然心动。

这些简单的方法源于一次与亲情有关的作文,更是源于一次失败的作文讲评课。教师要想使学生获得一种真正的和可靠的知识,就不应当回避或排斥学生源于日常生活的作文,因为学生的生活以及所接触的社会是丰富多彩的,作文教学方式也应尽量做到让学生保持对生活的高度敏感,在生活中找情趣。同时,抓住学生流露真情的时机,帮助学生进行情感的梳理、思想的提升,让学生对生活的感受细腻些,对生活的思考深入些,写作时再应用恰当的形式,就能让陈旧的题材、惯常的构思焕发新的光彩。

用恰当的形式,可以还原作文的生活真味。

猜你喜欢
陈旧菠萝真情
我用真情守护你
小区管理为何容易陷入“纷争”——手段陈旧是主因
最爱酸酸甜甜菠萝鸡
吃菠萝为什么要用盐水泡
以心换心见真情
真情扶贫见实效
放血疗法治疗陈旧热痤疮
浮浅·陈旧·蛮不讲理——2014年江苏高考低分作文卷理性分析
真情关爱十六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