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金融稳定报告(2008)摘要

2009-05-21 10:09《山东省金融稳定报告》分析小组
金融发展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金融稳定金融市场金融风险

《山东省金融稳定报告》分析小组

摘要:2008年,山东省区域经济呈前高后低走势,上半年经济高位运行,下半年在经济周期调整压力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各项指标渐次回落。但总体看,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果断调整,有力发挥了反向调节效应,金融体系在支持经济发展、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银行业体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证券、保险业起伏明显,金融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进一步突显。下一阶段区域金融稳定状况主要取决于各地贯彻落实宏观政策措施的及时性、有效性和长效性,尤其有赖于能否尽快扭转经济下行态势。在不确定性增多的环境下,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须倾力协作,坚持改革创新,努力捕捉“化危为机”的契机;积极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在逆境中谋求进取发展。

关键词:金融稳定;金融风险;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评估报告

Abstract:In 2008, Shandong provinces economy appeared to go downward. In the process, the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policy turned around in time and exerted counter-cyclical effect; in particular, the financial system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suppor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structural upgrade and growth mode transfer. The banking industry manifested the strong ability to resist risk, and other financial industries fluctuated obviously. In the next, the regional financial stability will be dependent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xecution of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policy, which could reverse the downtrend of economy as soon as possible.

Key Words:financial stability,financial risks,financial market ,financial infrastructure,assessment report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09)04-0007-05

一、区域经济运行与金融稳定

(一)经济发展取得多方面突破

2008年,山东省认真贯彻各项宏观政策,努力把握调控方向、节奏和力度,积极应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区域生产总值逾3万亿元,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增速。二是结构调整继续推进。第一产业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第三产业增速领先第二产业1.9个百分点,占比与全国的差距较上年缩小0.43个百分点。三是消费、投资的协同拉力增强。消费持续增长,与投资增速差由2003年的37.9个百分点缩小到0.1个百分点;投资结构优化,三产投资加速17.1个百分点。四是经济发展方式持续转变。7大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和利润增速超过平均水平16.1和15.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持续下降,COD和SO2排放分别下降5.7%和7.2%。五是国民收入全面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增速继续高于GDP水平,税收占比提高0.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速高于产值1.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连续7年和5年保持两位数升势。

(二)经济发展中面对的不确定性增多

当前最主要的风险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形成的收缩效应循产业链条传递,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因子分析显示,2008年反映经济增长潜力的因子持续上升;反映经济增长协调性、工业经济成本和经济增长稳定性的因子均大幅下行。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有:

一是企业投资意愿下降。2008年,全省工业利润增速为6年来最低,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3.2倍。377户监测企业4季度投资指数为-7.9%,同比下降21.9%。二是外需制约加重。全省8个主要出口行业贸易额和利润大幅下挫,受影响产品的范围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蔓延。规模以上企业出口业务增速降至7年来最低。三是企业经营压力加大。企业投资和存货价值损失较重,资金周转减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和销售收入增速均降至近7年最低点。377户监测企业4季度资金周转指数和利息保障倍数降至5年来的最低点。四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拖累经济增长。2008年商品房施工和销售面积增长率同比分别下降1.3和13.8个百分点;房屋空置面积增长率提高19.6个百分点。房地产业行业关联性强,其走势对经济全局影响重大。

二、金融业与金融稳定

(一)金融业发展与改革

1. 金融发展取得较好成效。银行业保持较高发展水平,对经济周期的反调节作用增强;证券业在股市大幅波动中实现盈利,期货市场交易量创历年最好水平;保险业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保费收入增幅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

2. 金融服务继续改善。银行业向县域延伸加快,城商行县域覆盖面升至42%,股份制银行新设8家县(市)机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16家。金融业的服务密度和服务效率总体改善。

3. 金融改革持续推进。已改制国有银行深化经济资本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农行山东省分行辖区各县域支行全面推行“三农”事业部改革。恒丰银行及3家城商行与战略投资者合作;农村合作机构资格股取消进度达36.6%。

4. 金融创新活跃。信贷产品、理财产品体系日益丰富,国际业务产品创新加快。农村金融方面,房屋抵押、林权抵押、土地经营权流转等开始试点。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县由20个增至60个。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集合理财等创新型业务开始起步。

(二)金融业稳健性评估

1. 银行业稳健性评估

(1)核心稳健性指标大幅改善。参照银行业稳健性核心指标综合测度显示,2008年各类银行业机构稳健性评估值较上年大幅提高7.5个百分点,改善幅度高于上年。一是资本充足率大幅提高。全省法人机构资本净额增长1.3倍,资本充足率提高3.4个百分点。二是资产质量相对稳定。银行业机构不良贷款账面余额和不良率分别下降34.7%和4个百分点。年累计处置不良贷款832.6亿元。表外业务垫款较上年下降27.8%。三是盈利快速增加。全省银行业机构净利润增长36.3%,平均资产利润率较上年提高14个基点。手续费收入和投资收益占营业净收入比例提高1.1个百分点。四是拨备缺口显著缩小。专项准备缺口减少535.4亿元,拨备覆盖率提高17.2个百分点,历年亏损挂账下降61.6%。五是流动性渐趋宽松。四季度以来,银行体系流动性由一度偏紧转为充裕。年末,全省法人机构简单加总的备付率为7.2%;法人机构净存放同业规模增长85%。六是负债稳定性增强。年末法人机构核心负债率为55.2%,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支撑了机构加大长期资产配置,中长期贷款增幅高于全部贷款3.7个百分点。

(2)潜在风险及脆弱性仍然突出。一是不良资产处置难度逐渐加大,预计损失率较高。存量不良贷款中,逾期半年以上的占69.6%。五级分类中可疑和损失类贷款占比56%。不良贷款处置难度加大,现金收回比率仅为19.5%。年末,全省不良非信贷资产187亿元,预计损失率73%。表内应收未收息增长79.4%,有10.1亿元已归入不良资产。二是贷款质量向下迁徙率高企,行业性信贷风险突出。四季度不良贷款率出现明显反弹,法人机构反弹1.5个百分点。全年贷款向下迁徙率高于向上迁徙率5.9个百分点。一般加工业不良贷款率明显上升。下半年来,房地产业信用风险呈现升势,年末不良贷款率3.3%,其中法人机构为4.7%。三是信贷集中风险进一步积聚。政策性和股份制银行十大客户贷款占比均超过30%;农信社有6家机构占比20%以上。大客户预警户数比上年增加27户。四是利率下行冲击银行盈利。四季度利率水平明显下降,加权平均利率同比降低0.65个百分点,78.8%的调查机构净息差减少在100个基点以上。压力测试显示,城商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大于农村合作机构,全省城商行综合测算的利率风险敏感度为105.2%。五是部分中小机构脆弱性明显。农村合作机构全部授信关联度高达92.4%,仍有30家资本充足率为负值。14%的法人机构核心负债率低于40%,29.3%的机构流动性缺口率低于-10%的警戒值。高负债机构偏多,贷存比高于90%的机构有11家。

2. 证券业稳健性评估

(1)证券业稳健经营的基础改善。一是抗风险能力增强。法人券商净资本增长96.5%,自营股票市值占净资产的比例下降19.89个百分点。齐鲁证券在全国分类评级中跨越两级,成为31家A类公司之一。二是企业上市和后备资源培育取得进展。全年有18家公司IPO,11家公司再融资,境内融资额占全国的2.83%,较上年提高1.28个百分点。后备上市企业增加93.92%。三是上市公司风险有效化解。辖区96家境内上市公司,前3季度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10.5%和30.7%。8家特别处理上市公司中,6家已撤销退市风险警示或特别处理。9家上市公司实施并购重组。

(2)证券期货业抗风险能力面临考验。一是法人券商业务结构风险较大。齐鲁证券和中信万通证券的经纪业务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达97.95%和75.15%,受市场波动影响,2008年净利润下降52.5%。据齐鲁证券测算,券商盈亏平衡点处于深沪两市成交额500亿元左右,市场不景气可能导致财务风险。二是股权价值低迷风险突出。2008年全省上市公司市值损失5048亿元,股权衍生的抵押、担保融资和资本市场再融资能力下降。三是负财富效应影响消费信心和能力。年末上证综指距离250日均线有40%的距离,估算全省投资者损失超过700亿元。四是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规模不匹配。山东省大宗产品现货资源丰富,但辖内期货机构数量少,交割仓库数量占全国市场份额一直在4.5%左右徘徊。

3. 保险业稳健性评估。2008年,保险业整体实力增强。财险公司扭转了持续亏损局面,利润率提高15.74个百分点;综合费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寿险业务结构优化,内涵价值较高的保障型产品及续期业务高于全国7.9和5.35个百分点。市场集中度不断降低,人身险市场的CR4(最大4家机构市场占比之和)较上年下降5.73个百分点。

但保险业存在问题依然突出:一是总体发展水平偏低。保费收入占全国比重较上年下降0.24个百分点。虽然保险密度、深度分别提高33.74%和0.24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市场结构问题突出。财产险长期过度依赖车险业务,车险保费收入占比78.54%,企财险增速仅为2.79%,其它险种大幅度萎缩。投资型人身险发展迅猛,保障型产品发展不足,传统类寿险保费收入占比仅为15.08%,投连险、万能险业务大幅上扬49.72%。三是业务波动风险加大。产险市场呈现收缩苗头,新车保险、企财险、货运险下半年增势放缓。部分寿险产品非正常退保风险较高,退保率达3.54%。银邮代理投资连结险、趸缴产品市场波动隐患较大。四是盈利压力上升。财险业务费率不断降低,车险和企财险平均费率分别下降0.22和0.01个百分点。寿险预定利率偏高,一年期存款利率低于寿险保单2.5%的预定最低负债成本,保险投资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利差损”风险加大。银代业务手续费从2-3%逐步上升到7-8%,处于亏损边缘。五是声誉风险不断积累。某人寿公司销售误导引发投保人集中投诉、退保事件;赔付效率较低;信贷保险业务出现理赔纠纷。

4. 金融业综合经营状况

(1)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状况。2008年,辖内2家金融控股公司(以下分别简称国际信托和莱钢集团)发展态势总体良好。一是金融控股架构稳定。国际信托向泰信基金公司增资,控股格局稳定。莱钢集团金融股权架构未受山东钢铁集团组建影响,对齐鲁证券控股比例下降5.72个百分点,仍为控股单位。二是经营状况出现分化。国际信托2008年主业发展较快,并表总资产和利润大幅增长。莱钢集团年内经营波动较大,投资收入和利润总额大幅下降。三是风险管控能力加强。国际信托实施了自营与信托业务分离。莱钢集团突出防控关联交易风险。

两家金融控股公司的主要风险点:一是监管规范缺失,现行法律法规未对金融控股公司明确界定,市场准入、业务监管缺位,分业监管难以约束母公司特别是实业型控股公司的行为。二是实业型控股公司负债率较高。莱钢集团负债率69.7%,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75.69亿元,行业经营风险加大。

(2)交叉性金融业务发展状况。交叉性金融业务呈以下特点:一是与股票市场关联度高的业务大幅调整,证券交易第三方存管户和银行代理基金业务同比大幅下降。二是基于信托关系的理财类产品快速增长,人民币理财客户同比增长59%,销售额增长177%;投资性险种保费收入增长52.87%。三是银行间市场跨行业交易风险防范增强。银行机构向证券公司、保险及基金机构的拆借和证券回购业务均大幅下降,且期限缩短。四是资产管理类工具快速发展,22.7亿元信贷资产证券化出表;企业年金托管额较上年增长38.8%,托管企业增加24.2%。

交叉性业务风险有所上升。部分增长较快的投资性产品亏损引发的投资者质疑和索赔增多。监管和风险控制体系长期缺位,不利于交叉性金融业务稳健拓展。

5. 金融业监管评估。2008年,全省金融业监管效能继续提升。一是监管体系建设加快。人民银行完善了反洗钱现场检查和支付结算等制度;外管局制定了银行执行外汇管理规定情况考核办法;银监局完成了非现场监管部门分设,建立起风险早期预警系统;证监局实施股价异动和信息披露联动监管;保监局加强行业诚信测评,规范了银行代理等制度。二是执法力度加强,各监管部门继续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和市场环境整治力度。三是风险防范、督导成效明显,银监局督促银行业主动暴露隐性不良贷款113亿元,查处“假按揭”并纠正超比例授信等风险行为;保险业出台行业服务质量规范和票决制。

金融监管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监管合作停留在一事一议的层面,部门间工作配合缺乏深度。二是对金融业相关的中介机构监管不足。三是对高风险机构监管不到位,部分相对脆弱法人银行的风险行为未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三、金融市场与金融稳定

(一)货币市场交易剧增,风险降低

省内机构在银行间市场交易量突破4万亿元,大幅增长56.8%,其中,现券交易剧增2.4倍,债券回购占比65.6%。自省外累计净融入资金1.95万亿元,增长26.4%,资金流入居全国第4位。

随着市场资金由结构性趋紧转向充裕,年末,拆借和质押式债券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分别创历史和2005年以来新低。降息预期促使会员调整投资结构,固息债券占新增持债的97%,余额占比85.5%,较年初上升6个百分点。年末,全省市场参与者持债余额1067亿元,增长51%。VaR实证表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下,质押式回购存量和持有债券的最大损失为 20.17亿元,比上年下降61%。

(二)票据市场活跃,收益水平下移

2008年政策和经济环境均促使票据供给增加,商业票据累计签发额增长22%。8月份以后,为释放流动性和维持头寸管理灵活性,银行票据贴现激增。年末银行承兑、贴现余额增长35.6%和51.5%。票据贴现率市场化水平提高,辖内7家全国性银行、3家地方法人银行实现与Shibor直接挂钩;贴现率由年初最高的近8%降至3%左右,贴现收益下移。

票据市场扩容隐含的风险:一是银行承兑汇票风险敞口加大,银行资产风险上升;二是无真实贸易背景的融资性票据存在较大道德风险。

(三)外汇市场参与度提高,衍生业务发展缓慢

全年外汇市场会员交易62.1亿美元,增长62.6%。其中,结售汇占97.6%,提升0.5个百分点;询价方式交易增长81%,比重96.6%,升高10个百分点。远期业务虽然增长105%,但只占交易总量的1%。

商业银行代客外汇衍生产品交易仅占涉外收支总额的5%左右,其中远期结售汇占85%。外汇掉期业务刚刚起步,其它衍生业务尚未开展。目前政银企均对外汇衍生产品较为生疏,相关的会计、税务、统计监管等制度建设不健全,公众运用市场工具规避、对冲汇率风险的能力偏弱。

(四)黄金交易大幅增长,市场风险积累

2008年国际金融市场低迷,推动黄金市场升温。全省金交所11家综合类会员交易增长77%,自营交易增长173%。商业银行纸黄金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增长2.92和3.24倍,平均成交价格上升7.8%。伴随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和美元变动,金价波动的风险加大。

(五)民间借贷放量扩张,利率水平攀升

年内民间借贷发生额逐季减缓,与信贷调控反向变化,对正规金融的替代特征明显。3114个监测样本全年累计借入资金增长84.37%,偿债率为98.9%,处于较高水平。虽然年内法定利率频繁调整,但民间借贷利率持续攀升,全年加权平均利率13.23%,升高1.03个百分点,显示民间借贷资金需求旺盛。目前,98.1%的民间借贷主体为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经营面临的困难增多,借贷违约风险上升。据省高级法院统计,前11个月全省借款合同纠纷超过10万件,同比上升31.9%。

(六)直接融资下降,融资方式多样化

2008年直接融资结构显著变化,辖区中期票据发行实现零突破,有2家大型企业获得发行注册资格;全省28家非金融公司累计运用债务融资工具筹措资金645.6亿元,居全国前列。商业银行次级债规模扩大,已有4家商业银行累计发行次级债券17亿元,当年新增5亿元。但由于股票市场低迷,融资功能暂失,全年直接融资量、占比同比分别

下降56.6亿元和7.2个百分点。

四、金融基础设施与金融稳定

一是金融法律制度进一步健全,金融法治环境继续改善,落实银行债权、依法经营、法律监督等环节改善明显。全年银行业机构诉讼立案和标的分别增长16.03%和30.16%,案件胜诉率和胜诉案件执行率有所提高。

二是现代化支付体系高效运转。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年处理业务量成倍增加,电子支付方式比重提高;单位和个人结算账户入库量同比增长13.7%和14.18%;支付体系应急备灾系统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三是信用体系不断完善。信用信息入库户数和日均查询次数逐年提高,非银行信息采集入库取得突破,应收账款抵押登记、查询量位居全国前列;全年评级机构签定评级协议、完成评级报告同比增长86%和218%;全省建立农民信用档案和评定信用农户分别同比增长15.5%和18.9%;征信系统已加载中小企业信息9.5万户。

四是反洗钱制度、操作规程和管理系统继续完善,扩展了部门间合作联动机制;金融机构实现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总对总”联网报送;向侦察机关报案、协查案件及涉案金额大幅度增长。

五是发行基金调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监测显示,现金需求满足率上升17.03%,人民币整洁度提高1.61%;反假货币工作持续推进,城乡反假货币网络不断扩展,全年收缴假币量大幅增长。

六是金融机构基础管理准则有效贯彻。公司治理水平不断改进,据对法人机构高管、风控人员和监管部门负责人员调查,“银行业法人机构公司治理”的综合评价为8.56分(10分制),其中“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高管人员任职情况”分值位于前两位。新会计准则逐步推行,多数机构实现了和新会计准则的对接。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应关注的主要方面:一是清算窗口“开启”管理有待规范。2008年山东辖内大额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先后出现9次清算窗口“开启”事件,反映出机构流动性管理、内部资金调度、上下协调等制度和操作存在漏洞。二是支付体系法律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票据业务电子化处理、银行卡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界定和套现惩戒、消除“零点法则”在金融机构破产中的应用等具体问题,需要法律与制度确认和规范。三是反洗钱制度落实尚不到位。部分金融机构未制定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对客户基本信息登记不完整、不严格;存在可疑性交易漏报、重报、虚报、防卫性报送问题;有关数据过度依赖计算机自动识别,缺乏人工分析。四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金融部门应密切配合政府的行政主导职能,共同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健全农村信用组织体系,不断适应金融支持的需要。

五、总体评估与政策建议

(一)区域金融稳定总体评估

综合评分法量化评估显示,2008年山东省金融稳定状况综合分值为75分,比上年提高3分。主要得益于银行业、保险业和金融基础设施改善,尤其是银行业评分大幅提高25.3%;保险业和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值分别增长13.9%和8.4%。区域经济和证券业评估值有所降低,其中宏观经济评分值下降4.3%,表明经济波动正在冲击金融稳定;证券业评估值比上年下降6.1%。

(二)对策建议

金融稳定正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与欧美国家不同,目前我国的金融风险不是直接源自金融体系内部,而是主要来自实体经济冲击。尽管2008年金融系统经受住了考验,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国内经济矛盾可能有一个继续暴露的过程,从而产生多方位持续性冲击。如果不能及时遏制经济下滑态势,不排除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金融稳定部门对此必须高度重视,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一手抓好支持经济发展、一手抓好维护金融稳定,两手都要硬的理念上来,坚定信心,加大措施,完善机制,做实防范化解风险的各项准备工作。具体主要有:

一是大力推动金融改革。重点支持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地方法人机构改革,完善内部治理和风险管控机制。探索发展农业保险的有效途径。构建服务“三农”、中小企业、县域经济等薄弱环节的金融体系,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能。二是健全金融业管理制度。认真研究金融控股公司、交叉性金融业务管理制度和实施监测的可行性方案,提高监管覆盖面。推动健全有弹性的管理制度,引导金融机构正确处理支持经济发展与资产质量压力上升的关系,优化资产结构。三是完善金融稳定协调合作机制。继续推进以省政府为领导的金融稳定联席会议制度运行;推动完善辖区《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力争展开演练,提高防范和应对风险的能力。四是加强形势监测和风险信息收集。建立覆盖全省主要产业和重点企业的监测体系,前移观测平台;健全金融机构重大事项、风险管理信息报告制度,深化法人机构流动性和资产质量定期监控,提高风险识别、评判的前瞻性。五是促进金融创新。引导金融机构通过服务和产品创新,改善收入结构,减轻资产质量和息差波动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责任编辑 代金奎)

猜你喜欢
金融稳定金融市场金融风险
美联储的艰难选择:稳通胀还是稳金融市场
金融风险状态扫描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新常态下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与防范研究
试论金融管理中如何有效识别金融风险
信用衍生产品的风险转移功能综述
经济开放度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研究
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