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乖韶
摘要:有机会和我的学生面对面坐下来谈心,没有任务,没有主题,随便聊开,发现以前我们竟然彼此了解不够,代沟太深,彼此没有看到对方的优点,认识上也有也有偏见。同时又发现我们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从此以后,我们的心灵间的距离高考近了许多,在以后共处的日子里,显得更和谐,更默契。
关键词:聊天,读书。思想,学生,老师,认识。
(一)周六(05/11/19),没有象往常;她去跳拉丁舞,我在家休息或干点家务。
我们相约在办公室里,上午9点。我提前10分钟到,开了电脑,放点音乐,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轻松环境。
她,叫刘纯(化名),17岁的青春女孩,着白色高领毛衣、黑色健美裤、紫色的长靴、牛仔背带裙,外罩一浅色休闲外套上衣,用一别致的发卡把头发向左上方捋起一小撮。后面扎起一马尾巴。身斜垮书包,手里是两只毛融融的手套,十一月北方已经很冷了,她的着装,既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又保暖大方。估计她是骑单车来我这里的,准时。
也是我现在的学生,也许以前没有近距离的观察,或者没有仔细的去欣赏,原来她的眼睛又圆又大,稍带椭圆形的脸庞,笑起来有两个甜美的小酒窝,可爱!
闲聊中她多次提到自己的妈妈,似乎特别关心她,也爱着她。小时候妈妈的揍打,记忆深刻,但她似乎感到那是一种爱的表达,也流露出对妈妈的同情:妈妈6岁失去母亲(她姥姥),就带弟弟(它舅舅)独立生活,从南方远道而来到这里求学,因为经济原因不能上大学,经人介绍便嫁给了爸爸!也许从小没有得到母爱,也就不知道怎样去爱自己的孩子,妈妈只是严格的要求、严厉的管教,使得她形成了有教养懂礼貌的品质。
因为特殊的经历使得妈妈的脾气暴燥。家庭里缺少了一种温馨,而纯只能顺从,沉默!直到有一天,(初中时)纯向妈妈发了火。顶撞了妈妈。同时将自己压抑许久的想法说了出来,虽然妈妈当时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反驳纯,但事后,妈妈似乎感觉到女儿长大了,懂事了,说的也不无道理。于是妈妈开始改变自己,纯也渐渐理解妈妈,也改变着自己,从以前的母女谈起来就吵变成温和的聊天、从以前妈妈认为谈到纯没有一点优点到现在逢人就夸奖……总之妈妈变了,纯也变了。“现在感觉我家很幸福!”纯的脸上充满欣慰。妈妈说这些变化都是纯的那次顶撞带来的,要感谢纯。纯,又一种自豪悠然而生!
聊到她看书的感受、喜欢的书籍,原来我们有同样的爱好。她爱思考,喜欢从细节去观察一个人、一件事,并用心地体会。她的作文常被当范文在课堂宣读,喜欢真实、自然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我们有太多的相似,不知不觉3小时过去了,要离开,她要将自己喜欢的书籍带给我看看。等待下周看她带来书籍……
周末的聊天,是而对面、是学生,很少这样,也很难得,从另一而欣赏了她。
(二)通过那次聊天,才重新认识了纯,她不是想象中的笨女孩,分数单里理科成绩总那么差,她具有女性的温柔、女孩般的热情、女儿般的可爱、学生般的活泼。更令我惊讶的是她充满个性;具有深刻的思想。
我们聊到书籍时谈到韩寒、郭敬明。其实那些小作家的文字我没有特意去看,只是偶尔的机会从外甥女的书堆那里看过韩的文字,尔后是一次在某等候厅的电视里看到了拍成连续剧的《三重门》;搜索出郭敬明的《爱与痛的边缘》,看到作者在高二时一篇日记里一段文字:阳光照进来我看到的是光明而不是入射角和反射角。空气闻起来很清新,不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每个同学都很可爱,没人是第一名没人是第一千名=空气、阳光多么的美好!而它的成份、传播规律却是何等的枯燥。学生,本是多姿多彩、充满个性的活泼青年,而在我们的记忆里却只是分数的代号!记得问纯为什么不去上文科,她说是听了妈妈的意见,其实她更适合去读文科。那样的话物理课不会让她感觉公式那么多,考试时老记不起来,也不知道用哪个了,我们成人用我们的所谓的社会经验或者经历使孩子为了那一张沉重的薄纸(大学文凭)而玩命,所有的资本都是赌注健康、爱好、休闲、友情、爱情在身后一字排开,一切代价在所不惜。
“我上高二了,我发现不是每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每次收获都必须要有努力。一个不公平的不可逆转的命题,理科班仅有的几个女生用她们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感性思维与男生的理性思维相抗衡,是悲壮也是悲哀。有个女生用了我两倍的时间和精力去学物理然后考了我二分之一的成绩。看到她有点泛红的眼睛我觉得高考注定要把人毁掉。”从郭敬明的文字里我似乎读懂了我的学生,我们心灵之间的距离又一次缩短了。
(三)学校里有公开课,在高一的一节《语文》课上(05/11/25),老师让学生阅读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读完那些充满乡村泥土气息的散文,欣赏作者把那一草一木、一只狗、一个人的一生描写的如此的自然、真实;同时又感到现在十六七岁的城市学生,能理解那种生活环境下人、动物、植物的生存方式吗?与杨老师的交流中得知学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看到一本书和看一本书的感觉绝对是不一样的。看到《一个人的村庄》的时候我快乐得要命,看《一个人的村庄》的时候我感到一股淡得不着痕迹的悲伤无边无际地蔓延,同时感到自己真的是碌碌无为并且无所事事。
我总是喜欢读一些和自己的生活比较贴近的文章,可是刘亮程的书是个例外。我是个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对农村最大的印象就是大片大片的田野以及田野上七零八落的牲口。可是刘亮程却将他居住的村庄写出了世外桃源的味道,甚至有点伊甸园的味道。人和动物可以那么和谐且相通地住在一起。
任何一株草的死亡都是人的死亡,任何一棵树的夭折都是人的夭折。任何一粒虫的鸣叫也是人的鸣叫。
刘亮程心满意足地坐在空旷的田野上,平和地看着季节年复一年地走过村庄。草长莺飞。他像个旁观的哲学家一样守着那片温暖的土地。他从来就不想离开他的村庄。”原来学生的理解有些甚至超过了老师的理解。我似乎也明白了杨老师提到的学生不仅能读懂村庄,而且流露出对村庄生活的向往……
(四)通过与学生聊天、阅读他们喜欢的书籍、听课和与老师的交流,渐渐的才真正认识了自己工作的对象,他们不是分数单里的数字,是有个性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个体,在阅读学生的同时也重新认识自己,有时候,我们老师总是感叹学生一届不如一届,普通班不如重点班,其实我们更需要更新自己的观念,全面认识充满青春活力的青年学子,帮助他们认真做人,积极地生活,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