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教师该不该受身高限制等

2009-05-21 10:09
甘肃教育 2009年8期
关键词:教师资格压岁钱作业

报考教师该不该受身高限制

在去年年底新疆伊犁州部分学校面向社会招录1000名乡镇教师的入编考试中,34岁的李振宇地理专业成绩虽然排在尼勒克县第一,也过了面试关,但因为自己1.59米的身高,被拒之门外。原因是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申请教师资格人员体检标准及办法》的规定,男子身高低于160厘米,女子身高低于150厘米者,为体检不合格。(《法制日报》2009年2月3日)

招聘教师,又不是选模特,1.59米和1.60米的两个老师,在学生的眼中有什么不同?1厘米的差距难道会使知识的传播发生偏移吗?我国《教师法》中规定,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为什么《教师法》没有身高限制,而新疆伊犁州教育局在招考教师时却设置了带有歧视性的身高条件?

《教师资格认定条例》中,虽然在“资格认定条件”中有“由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合格证明”、“体检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规定,但并没有对教师的身高进行具体限制。这就是说,国家不把身高作为限制招聘的条件,看重的是教育教学能力。而目前,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充分应用,对教师因板书所需的身高等问题已经可以解决,且国内部分省区教育系统已经取消对教师入职的身高和体重限制。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以人为本,适时取消或降低对教师的身高要求,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到基层教师队伍中,以缓解乡村教师不足的现实问题。

不妨把压岁钱当成教子工具

现在过年,家长给孩子的压岁钱越来越阔绰,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元。(《青岛早报》2009年2月1日)

如何对待孩子的这笔“巨款”?眼下的家长们大都是采用两种极端的做法:一是认为既然钱是别人给孩子的,就应该由孩子自己说了算。所以无论孩子怎么花,他们都不过问;二是怕孩子乱花,于是干脆粗暴地将其全部收缴。应当说,这两种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前者容易让孩子养成乱花钱的不良习惯,甚至形成道德缺失;而后者则表现为对孩子的权利不够尊重,无形之中造成自己和孩子之间的隔阂。

其实,如果家长们对孩子的花销加以正确指导和必要的管理,压岁钱完全可以成为一种教育孩子的工具。首先,它可以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家长可以把这笔压岁钱作为奖励基金,激励和强化孩子一些有益的行为。比如,孩子付出了什么劳动,做出了什么贡献,取得了什么成绩等,家长可以按照事先的约定,让孩子从这一笔奖励基金中自行提取一部分,作为对自己的奖励,使他们脑子里有劳动所得光荣、不劳而获可耻这样一种概念。其次,可以培养孩子合理的消费观念。家长只有放手让孩子自己掌握、使用压岁钱,他们才有可能知道什么钱该花,什么钱不该花,才有可能学会合理消费。再次,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许多家长也许还没意识到,让孩子花钱也是“成长需要”。让孩子自己去选购简单的学习用具和生活必需品,可以通过购物这种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社会交际以及独立生活的能力。

如此不公平,还能叫“平台”?

日前,湖北省物价局公布了四类投诉比较集中的价格违法新伎俩,其中之一是有些学校竟利用“家校通”短信平台布置学生作业,迫使家长向短信公司缴纳信息费。(《楚天都市报》2009年1月20日)

学校给学生布置作业不在黑板上书写,而是改用手机发布;家长与校方、老师联系沟通,也被迫通过收费不菲的短信平台,这样的“短信平台”,平在哪里?学校只有给学生布置作业的义务,而不能将给学生布置作业演变成一种权力。至于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学校方同样只有义务而无收费权力。某些学校在没有收费权力的情况下,居然与不良短信公司联手搭起毫无公平可言的收费平台,这是严重的越权、滥权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会在社会上制造收费乱象,也会在学生的头脑里埋下一旦自己居于某种优势地位,就可以越权滥权的思想毒素。

学校本该是全力培植公正与公平的地方,怎能变着法子来破坏公正与公平?这样的学校又怎能值得信赖?参与搭建不公平短信平台的学校领导,又怎能称职!

为“年味”作业叫好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第一小学今年寒假给学生布置了特别的寒假作业——“年味”作业,要求学生参与家庭的各项劳动,如购物、扫除、包饺子、拜年、贴春联等,并要求学生用录像、拍照等形式记录下来,并加以相应的文字说明,办成5张小报。(《光明日报》2009年2月2日)

细观“年味”作业的具体内容, 我们不禁为这些别出心裁的寒假作业叫好。相对于“题海”作业、“补习班、特长班”作业来说,“年味”作业可谓情深意长:其一,孩子参加了家务劳动,这对于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来说,是一次“劳动光荣”的再教育。其二,孩子在干中学,学中干,亲自劳动,拍摄画面,所感所想还要写在小报上,劳动课、技术课、知识课相互贯通,一举多得。其三,也是文化课,孩子可以体验节日民俗,感受传统文化。“年味”作业妙就妙在它激发了孩子的主动性、实践性,不知比被动式教育要好多少倍。在高考仍是目前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下,“年味”作业与提高分数并不矛盾。它无疑是一面颜色鲜亮的标识,引导学生去开启智慧的大门。“年味”作业的出现也说明,在引导学生提高动手能力方面,我们可以做的事还有很多,关键还要看能不能“开动脑筋,解决困难”。

好政策为何遇尴尬

2月2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借读费。2月3日,重庆市法制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重庆将执行这一政策,从本学期开始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借读费。然而在新学期报到的第一天,有部分学校还是以“捐资助学费”的名义向家长收取费用,来抬高非辖区户籍学生的入学门槛。(《重庆晚报》2009年2月10日)

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借读费本是减轻家长负担的惠民举措,但在执行中却遭遇执行尴尬,换个马甲成了“捐资助学费”。无论是“借读费”还是“捐资助学费”,均是户籍管理和教育资源不公平而引发的,取消借读费是消除身份和地域歧视的举措。而现实是,没有后续配套政策的支撑,消除歧视的同时,家长付出的金钱并没有减少,反倒感觉被忽悠了。

学校收取“捐资助学费”似乎也没有错,上面不拨钱,教学要正常运转,成本费用不能单单靠学校补贴。我们在出台这个政策前,能否将一些可能带来的后果有充分的考虑,比如家长凭借哪些证明,可享受免费“借读”;哪些费用是家长必须交纳的,即使要交钱,也得让家长交个明白。同时,管理部门也不能把所有问题往学校身上推,以减轻“家校矛盾”。

“减负”要从体制上下功夫

新学期开始,为了防止教师布置无效低效作业,上海市规定凡是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一遍。并且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带书面作业回家,不让“一课一练”等教辅材料进课堂等,如果教师“减负”不力将受处理,直至下岗。(《新闻晨报》2009年2月9日)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直是中国教育之痛,自建国以来,教育部先后出台的“减负令”就达49道之多!尽管雷声很大,板子很响,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却只听雷声响不见雨水落,时间一长,“减负”就成了一个尴尬的话题。上到“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中学生不少于9小时”的教育部规定,下到“小学、初中学生书包重量不准超过学生体重的10%”、“教师减负不力可能下岗”的地方禁令,可以说“减负”的高招令人眼花缭乱,但仍然是头疼让脚吃药,并没解决根本问题。

衡量学生负担是否过重,并不仅在于其每天作业的多少和书包的重量,而在于其所承受的究竟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一个最后一定要凭借分数才能分出高下的教育体制,即便每天没有作业,学生和家长恐怕也称不上是没有负担。如果目前这种应试教育的体制不得到改变、高考这根最最现实的指挥棒不发生根本性偏转的话,即使出台多少“减负令”,板子怎么打校长和教师,甚至让所有教师下岗,中小学“减负”也不过是纸上谈兵。

猜你喜欢
教师资格压岁钱作业
湖南省2021年教师资格认定时间确定
谁来保管压岁钱
压岁钱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在即
压岁钱驾到
压岁钱争夺战
教师资格将打破终身制 明年起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实行定期注册制度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