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

2009-05-21 10:09
南方人物周刊 2009年20期
关键词:海基会陈水扁手套

江丙坤辞职事件的背后

其真正阴险处,是在于利用人性弱点,让人以为放话中伤江丙坤的“震央”是在国民党内部

特约撰稿王丰发自台北

最近,台湾岛内的最大新闻,是江丙坤先生的辞职事件:在饱受恶意攻击之下,江丙坤公开发表辞职信求去。近日在马英九的慰留下,江的口气略有回转之意。不管这次风波如何发展,总不禁让人想起16年前,辜振甫面临的一次羞辱情境。

台湾历来4位海基会董事长,头一位萌生去意的,当然就是辜振甫。1993年4月,时为民进党籍“立法委员”的陈水扁,公然羞辱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是“台奸”,并指斥辜家是“卖台家族”出身,辜因而气得当场想辞职不干。

质言之,1990年年底创始的海基会,发展与运作至今,历时已达19年,不管是从体制面来看,或者是从运作面来讲,要说什么卖台不卖台,恐怕10个海基会也卖不了台。因为,海基会的原始设计,就好比是一副“白手套”,是为了因应海峡两岸特殊的政治形势,发展出的一种接触模式。

因此,如果手不去握别人的手,光是白手套想握手,根本办不到。所以,辜先生在就任海基会董事长之初,就告诉海基会人员:“在处理各项事务时,海基会必须以‘政府的政策为依归,严守分际,克尽职责。”他讲得很明白,“手套”必须听命“手”的指示。

当初陈水扁不是不明白这道理,但他一方面是作秀,想表演仇中戏码给民进党支持者看,更重要的,是他想以辱骂“白手套”的战术,达到阻挠两岸交流进程之目的。所以,陈水扁是拿辜先生当肉靶,辜老也晓得陈水扁是在消费他,拿自己作为往上攀爬的筹码。

时隔16年,江丙坤接任海基会董事长位子不到一年,遭逢的“明枪暗箭”,比起前任辜振甫,显然不知更要艰危多少倍。

陈水扁骂辜振甫,是在众目睽睽之下的“立法院”,江丙坤这次挨的闷棍,则是透过传媒放话。最早传播这则“独家新闻”的,是一家以报道八卦、丑闻为能事的周刊。早在去年6月间,这家周刊就声称,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过去在“经济部长”任内,“有不当利益输送给儿子江俊德”。八卦周刊报道之初,江俊德备感困扰,被迫对外澄清,声明他个人与父亲江丙坤,都没有在大陆投资。

不到一年后,一家立场倾向台独的平面媒体,在今年4月4日,又以标题“江丙坤家族投资再惹非议”的报道,引发外界瞩目,大肆渲染“江丙坤之子江俊德所开的德镁实业,长期在中国做生意”,以及“老婆持股餐厅又成中国安利团指定餐厅”。

前台湾资深外交官陆以正为文指出,江丙坤儿子江俊德投资的德镁实业公司,成立都已14年,在大陆或南非都有营业,但没有民进党“立委”所说的“特权经营”,更与他父亲无涉。

媒体将一年前的冷饭再拿来热炒,可谓了无新意,其目的明显在于打乱江丙坤的注意力,打乱海基会的阵脚。

我们再来比较一下海基会第一任董事长辜振甫,与第四任江丙坤的个人特质。

当初李登辉所以挑选辜振甫担任第一任董事长,是考虑辜家在两岸之间的历史渊源,以及辜先生的海内外威望。即使如此,辜犹不免备受责难。正如辜先生在他回忆录《劲寒梅香》中所云:“当时台湾政治上的对立气氛浓厚,持续的时间也相当长,在这种环境下,启动两岸关系新局的相关负责人,常须背负莫须有的罪名与指责,也肩负着内在和外在并存的沉重压力。”

辜振甫个人特质的突出点,在于威望无人出其右,这种特质,在海峡两岸初步接触的过程中,产生了相当有效的安定人心的作用。但目前两岸历经了19年的互动磨合,现阶段海基会董事长的特质,不该再停留在威望阶段,而应该进展到经济事务的洽商,将来才可以过渡到政治议题的协商谈判。江丙坤具备丰富的经济背景,正是现阶段主导两岸协商经济议题的绝佳人选。

有关江丙坤家人的报道事由,去年今年如出一辙,换汤不换药。可证幕后有只看不见的手,是要以此激怒江丙坤,促其下台,根本目的,是要借着对江丙坤的打击,来中断两岸谈判的进程。

其真正阴险处,还在于善用杯弓蛇影的人性弱点,让人以为放话中伤江丙坤的“震央”是在国民党内部,尽管国民党内委实存在着权力角逐的痕迹,但在野党阵营及独派媒体的恶意中伤,更具杀伤力。

现阶段的反对党,与1990年代相较,明显要强悍刁钻许多。更令人忧虑的是,19年前岛内的媒体环境远不及今日恶质,恶性竞争加上媒体从业人员素质下降,使之更容易被政客操弄。江丙坤能否轻骑过关,恐怕得要有更坚强的防卫机制,以应对未来更加凶险的政治及媒体环境。

猜你喜欢
海基会陈水扁手套
棉手套
做只手套好过冬
神秘的白手套
棉手套
陈水扁入狱满一年
陈水扁可能被释放
陈水扁儿子儿媳双双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