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力 穆 伍
“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闪烁的灯光,铿锵的配乐,矫健的身手,舞台上一位头戴锦冠的武生,正在表演川剧绝活“变脸”。只见他:一昂首,挺花枪的蓝面武生英姿飒爽;一抬手,踏祥云的美猴王威风凛凛;一张口,烈焰熊熊的火龙活灵活现;一转身,回眸一笑的刀马旦千娇百媚……
摘下一张张面具,舞台上生龙活虎的武生竟然已是满头银发,年逾古稀。
舞台上辗转腾挪的矫健身影,现实中川剧武生的百味人生。今年73岁的杨忠孝老先生出生于梨园世家,父母当年都是贵州天字科班的当家演员。杨忠孝身世坎坷,幼时父亲被迫害,下落不明,母亲不堪刺激致精神失常,他得父亲师弟杨天霸养育,取名忠孝。从此,他跟随师兄弟们在剧班里吊嗓、练功。他回忆说:“戏班练功非常辛苦,武生更是如此,无论春夏秋冬,常常赤着双脚在墙上打倒立,一打就是几小时。”
新中国解放后,杨忠孝上学了,毕业后任职于贵州省川剧团。虽然没有机会登上川剧表演的舞台,但多年的勤学苦练,杨忠孝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退休后,杨忠孝夫妇随女儿到广东中山定居。闲来无事的杨先生在妻子的鼓励下,捡起空了几十年的川剧表演,并参加了中山市老干歌舞团,给大家表演“变脸”。
当年杨忠孝拜师学艺,虽然学会了变脸的技法,但由于严密的行规,他从未现场表演过。现在,他希望自己的表演能给更多的人带去美的享受,让人们了解川剧、了解变脸。
为了表演,杨忠孝颇费了一番功夫。专业的道具、戏服等在中山买不到,他就专程回贵州筹备。“可是足足跑了7个月,也没有什么进展。”无奈的杨忠孝只好又回到中山。妻子看到他垂头丧气,就托朋友、找关系,想尽一切办法终于为杨忠孝缝制了一套戏眼,添了道具。
川剧变脸,要有一双专业的高靴,杨忠孝找了很多地方,仍然没有收获。一天,一筹莫展的他突然想起以前曾送过别人一双这样的靴子。杨忠孝笑着说:“没办法,只得厚着脸去人家要了回来。”这双已经被穿得很破旧的靴子,杨忠孝如获至宝,缝缝补补装饰一新后准备登台“亮相”。
费尽周折备齐这些行头后,杨忠孝的变脸在中山第一次表演,即大受欢迎,大伙儿亲切地称呼他“忠叔”。从此“忠叔”的变脸表演场场爆满,成为中山市老干歌舞团的压轴戏。最令杨忠孝自豪的是,在大连举办的“华夏中老年艺术节”上,他代表广东中山市出征,在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队伍中以“变脸”表演夺得金奖,在威海举办的国际老年艺术节上也取得银奖的好成绩。
在中山待了一段日子后,浓浓的乡情使杨忠孝放弃了在中山高额的演出费,毅然回到了家乡贵阳。通过以前的朋友,联系表演场地、活动时间等,他又活跃在了贵阳的舞台上。与以往不同的是,杨忠孝回贵阳为家乡人民表演,全部都是义务演出,只要观众喜欢,他就每叫必到,免费表演。不仅如此,杨忠孝还花费巨资,自费制作专业服装、道具。一套专业演出服装,定做的费用就高达一万多。如此痴心不改,孜孜以求,杨忠孝为的就是让家乡人民看到真正的川剧艺术,精彩的变脸表演。
对变脸技艺的不断探索与创新,使杨忠孝的变脸表演技艺日益精进。他认为,变脸是一门精深的艺术,不但要让观众惊奇、开心,还要让观众在欣赏过程中体会美感。因此,杨忠孝把独具特色的吐火和变脸联系起来,可以在吐火的同时变脸,而且吐出的火龙还可以造型,提高了表演的难度,大大增强了观赏性。
杨忠孝善于从生活中总结艺术的精华。在参观了四川三星堆古文化遗址后,他灵感大发,独创了双面脸谱,造型灵动,舞台感强。有了这些“独门绝技”,杨忠孝还不满足,他还要让观众看到更新奇的表演。很多人认为变脸的秘诀在于戏服、道具,脱了戏服就无计可施,可杨忠孝偏偏不服气,来了个“赤膊变脸”,让观众大呼过瘾。
每一次演出前,杨忠孝都要仔细检查“行头”,经常会遇到缝缝补补的事儿,他和老伴都自己解决。他对戏服的制作要求也愈加追求华丽大方,指着足上看似有8厘米厚的高靴,他笑称:“虽然这靴子不大灵便,可很漂亮!”
由于变脸艺术的行规,杨忠孝必须隐蔽化妆,这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上了装,着了戏服的他不能再说话,只能静静地等到上场,一等就是几个小时,妆在脸上久了就会过敏;夏天脸谱在脸上焐着会更难受,可杨忠孝没有一句怨言,反而越演越精神,人也越活越快乐。
年过七旬的杨忠孝仍然坚持练功,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日日不辍。“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练功的日子是清苦的,可他乐此不疲。问他为何总是那么执着、开心,杨忠孝说他是把在舞台上的演出当做是自己对社会的奉献。
这就是“变脸”老人杨忠孝的精彩人生。
链接:
杨忠孝,贵州籍川剧演员,1936年生。自幼学艺,任职于贵州省川剧团,退休后参加广东省中山市老干歌舞团,以表演川剧“变脸”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