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俊卿
在我国,以孝为核心的敬老养老的孝道文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批判地继承孝道文化,营造良好的敬老养老的社会氛围,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敬老养老的核心是“孝”,《礼记》提出:“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勿辱,其下报养。”《孝经》对孝提出要求:“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具体来说:
奉养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即子女要保证父母的物质生活的需求,做到有吃、有穿、有住,生活不受饥寒。鸦知反哺,羊知跪乳。
敬亲孝道文化提倡对父母要“敬”,即孝不能只停留在物质层面上,还要有精神层面的尊敬和爱心,要有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一个人无论地位多高,官有多大,财有多富,都应尽为人之子女的责任和义务。《礼记·祭义》中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即对父母要有温和的态度,愉快的脸色,委婉的笑容,要尊重老人的情感需要和意愿选择,理智宽容地对待老人。
立身《孝经》说:“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也就是说,子女要事业有成,父母就高兴,感到光荣和自豪。为国建功立业,为社会办事,勤劳节俭,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如果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就是不孝之子。
侍疾衰老是人生必然过程,谁都有这一天。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一方面为父母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父母高龄而担忧。要常将父母挂在心上,老人有病要及时看医生,倒水端药,精心照料。
谏诤《孝经》指出:“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争于父。”即父母有不义的时候,不能顺从应诤谏,直言规劝,使其改正不义,必要时还要大义灭亲,这是现代公民应有的品质,克服亲情大于法制的陋习,使社会正义不被私情所损害。
慎终“死则葬。”儒家把葬看得很重,在葬礼时应尽其礼。事生是始,送死是终,这才算完成孝的最终要求。不仅要“慎终”,而且要追远,即在祭祀时要尽其诚,以表达对父母深厚感情和追思父母的养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