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趣味浓浓的语文课堂

2009-05-19 07:16
魅力中国 2009年34期
关键词:漓江语文课堂同学

周 静

(鹿邑县真源区中心学校,河南 周口 477200)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2-117-01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恰到好处的兴趣,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状态,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课程变得丰富有趣,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学语文学得有滋有味,是“新课程标准”实施后语文课堂应追求的目标。为此,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

字。这里主要讲识字。识字的方法很多,但最主要的是让学生能创造性地认字、记字。如《荷花》一课中“碧”字,除结构分析外,我还让学生想各种办法,看谁的方法最先进。这样一来就有了编儿歌的,如:“王伯伯,白婆婆,天天就在石上坐。”有的编简单的故事:“小王和小白,是对好朋友,双休日去足球场,球场好绿好绿,累了两人就坐住一块大石头上聊天。”还有讲笑话的呢:“王老虎和白骨精坐在孙悟空坐过的那块石头上。”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还发展了思维、想像与口头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乐此不疲。

词。这里主要谈词的理解方面。我和学生共同想方设法,归结出了好多解词方法:如联系法、分解法、替代法、看图法、想像法、列举法、表演法等。如《白杨》一课中对“浑黄一体”的理解。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各抒己见,然后问学生:“你们觉得谁的方法最好?为什么?”他们都说李倩同学的最好。因为她在预习时就找来了一幅挂历——戈壁滩,还配上了自编的一段解说词,使学生不仅看到了那浑黄一体的情景,还明白了戈壁滩环境的恶劣,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如在选词填空时,我让学生比较“哭泣”与“抽泣”的异同,一位叫沈郑扬的同学竟大胆地上台表演了“抽泣”与“哭泣”的样子,同学们哄堂大笑。而这一笑不仅让学生轻松片刻,而且还把两词的不同之处给分辨清楚了。这真是经济有效的办法。

句。拿《老师领进门》一课中“语重心长”的造句来说。一般学生都能讲出“谁语重心长地说了什么”。如果只满足于这一点,那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连问:“这句话他什么时候说的?为什么要说呢?在哪里说的?结果怎样?”这一问,学生的思维范围大大拓宽了,创新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了。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我还让两位同学当场表演他们描述的句子所表现的情景,从而想像到了“语重心长”地说话时所包含的神情、动作、意义等,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服务。如《敦煌莫高窟》中“不仅……还……”的造句训练,学生读后,模仿造句总走不出课本,我忽然想到同学们刚看过的电视剧《还珠格格》,就问:“小燕子不仅……还……,尔康呢?葫芦娃呢?鞠萍姐姐呢?” 这下同学们都开始畅想、创新了,使课堂与课外接上了轨,也促使学生把课外知识渗透到课本知识中,相得益彰。

篇。就《挂林山水》一课来说,文章的情感很浓,结构都较简单,如果单凭学生朗读,那也太乏味了。如果单听老师讲,这篇文章怎么好怎么好,那也一定厌倦了,于是课堂上我让学生假设乘上竹筏小舟,配上美妙的音乐荡舟漓江,接着出示一幅一幅幻灯,我当导游小姐,娓娓动听地介绍,让他们感受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又如通过比较句子“漓江水清”和“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再出示“漓江的水是很静的,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绿得像翡翠”,与课文中的句子比较,进一步感受语言的整齐美、情感美、生动美等。又如《会说话的灯》,我创设了让学生争当红、绿、黄灯来说话,这样不仅培养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还锻炼了他们的想像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又如《詹天佑》一课,我主要是采取中心突破法让学生抓住“爱国”、“杰出”两个中心词来自由深入地朗读,让学生理解詹天佑的精神品质,而我只在他们自由发表后作适当的梳理、补充而已,完全把学习的自主权、思考的时间交给学生。这样,学生才有了创新理解的时间、创造理解的过程,也才会有独特的见解。这样,(1) 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因为语言深浅程度、学生理解水平,本来就不一样;(2) 能打破学生学习课文的思维定势:一段一段地朗读、理解。(3) 保证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张扬个性,因材施教。

听。听写不是很难,但如果老是只听写一课,每课10个词语,共计lOO分,学生到时一定没了兴趣。我采取的形式很多,如听写两课或一单元的词语,共计200到300分;有时听写对一个句子,可附加5-10分。有时我会分类听写,如形容词、动词、成语、非成语等。有时听写反义词或近义词。平时还有个规矩:连续听力测试满分,可免听测一次。这样学生听测兴趣提高了,效果也就更好了。一次复习阶段,我分工让学生代老师完成听写复习任务,一位名叫尹晓琳的同学竟出示黑板,让学生看10个词语,计时3分钟后回忆默写。当时我为她的方法折服,立即为她创造性的工作加了50分,她高兴非常,其他人羡慕不已,而这羡慕之情不就成了创新的内驱力吗?

说。说的方法多,形式也多,但要新颖却很难。在作文观摩课《小制作比赛》中,我让小记者活跃在课堂中,让自制话筒传递在同学间,学生的劲头可高了,有的问:“请你说说为什么要制作这件小作品,好吗?” 有的这样问:“你是怎样制作这件小作品的?” 有的问:“祝贺你获得了一等奖!请问你有什么感想?” 这样的设计,自由程度高,随意性大,学生说话的机会多,所以同学们的口语交际水平进步明显,反应能力也有了提高。现在我们的阅读课、作文课中随时会出现小记者,有时他们还会来考老师呢!21世纪,是科技、信息、网络时代,没有记者那敏锐的观察力、语言的快速反应能力,是不能适应的。有本书中写道:“记者往往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极其巧妙的语言反应能力。”

读。读的形式很多,但用哪种形式更符合读这段话、这篇文章?这倒值得研究。如《妈妈,请放开手》,我培养学生表演性朗读,因为这是一首儿童诗;《春》,我采取让学生看课件里的画面,配乐表情朗诵,因为这是一篇赞美性的散文;而《景阳冈》我采取说书式朗读,因为电视《书场》中关于武松打虎的说书节目较多。由于采取了多种朗读形式,学生乐读,所以朗读水平提高挺快,许多同学对语言的敏感度增强了,不仅学会了评价,还乐于示范。

写。这里包括写字和写文章(日记、作文)。写字教学其实十分有趣,如教“上紧下宽”这一结构特点,我是这样教的:“你见过时装模特儿吧?你看过《三国演义》中的武大郎吗?” 接着我又追问:“谁漂亮呀?”“当然是模特儿。”“为什么?”“因为她腿长,身材好呗!” 接着我说:“是呀,我们眼前的一个个字就像一个个袖珍模特儿,要把它写成上紧(短)下宽(长)的小模特儿。”再如教“收与放”时,我就讲:“中国的方块字如中国人一样讲文明,有礼貌。那就是‘谦让与‘乐于助人的好品质,你们看……”然后举例说明。这样,不仅使同学们理解了这些术语,也从中教给他们待人处世的生活原则,同时也促使学生在今后的写字过程中灵活创新、运用。©

猜你喜欢
漓江语文课堂同学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漓江真美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漓江之美
还我们美丽的漓江
漓江夕色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