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月
(松溪县教育会计核算中心,福建 松溪 353500)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2-054-01
我县教育会计核算中心已成立6年,规范了会计核算工作,加强了会计监督,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对不合规定的票据、不合理的开支,超范围、超标准、变相的违纪、违规行为实现源头控制。对学校编制的预算进行集中审核,查漏补缺,划分资金渠道,争取更多的资金来保证教育教学的需要。有利于资金的统一调配,二级账户在急需的情况下还可以在一级账户下进行适当的透支。对沉淀的资金可以在银行提供资金安全保证的情况下,选择存款种类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还存在以下不足。
1.学校预算执行与支出的随意性仍然存在。学校每年编制预算,按照《预算法》规定,经费的支出必须按照预算执行。但就目前的核算中心人员不清楚具体学校的预算情况,对学校看上去似乎“合理”的支出都予以支付。核算中心目前还没有对具体日常经费支出进行预算指标监控,预算对支出的控制和约束非常薄弱,在支出方面随意性仍然存在。
2.学校财务人员依靠于核算中心,对整体提高会计业务素质不利。目前核算中心对学校的财务运作模式是:学校财务人员对每一笔会计业务进行流水登记,然后根据原始凭证到核算中心报账,核算中心主要检查该业务支出是否合理,原始凭证及付款的手续是否齐全,进行入账,否则退回。从而使基层财务人员会产生一种惰性,兼职的财务人员,不主动钻研会计业务。
3.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难以监控。核算中心人员操作各校会计账务,对各校实际业务的了解甚少。会计核算中心人员由于相对独立于各个基层单位并且不参与单位的具体业务,只能从财务制度的角度来审核原始凭证本身的合法性、有效性,而对单位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否合法、支出的实际内容是否真实却无法识别。
4.在加强会计核算的同时,轻易疏忽对固定资产的核对、管理和监督。随着教育手段的日趋现代化,学校在硬件上的投入成倍增长,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科研工作的蓬勃发展,同时也给资产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兼职的报账员,本来安排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的时间就不多,加上目前核算中心对资产管理没有进行考核,所以,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不够规范,家底不清,账物不一致,存放地点不明等问题普遍存在。
会计集中核算在给教育系统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教育系统财会工作的发展和深化带来机遇。对待会计集中核算既不能求全责备,也不能盲目乐观,应实事求是、总结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制定各应的制度。
1.强化学校预算,为会计集中核算奠定基础。经费的支出必须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在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同时,将核算中心会计软件与预算软件衔接,学校的支出要受预算进度、项目、标准、定额及资金渠道等制约。在平时核算中要密切注重支出的监控,形成学校预算为核算中心进行监督提供依据,建立科学的标准定额、做到早编细编预算,使预算细化到各个项目。
2.从制度上完善和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在加强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系统内部要有一套完整的、可行性强的财务制度。应当完善财务收支依据、校舍维修(如报备制度)、捐资助学款、食堂财务等方面的制度、事业单位实施会计集中结算票据管理、应收应付款项、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以及规范校园出租房管理、教育局政府采购、基建维修工作规则等规章制度。
3.加强教育内审与核算中心的信息共享。会计集中核算与教育内审是具有共同目标、应当相互协作的两种监控手段。合理处理好两者关系,信息共享,有利于提高各自的工作效力。在安排教育内审人员时,可以把核算中心的部分人员作为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对学校财务的始发阶段有初步了解,为制定审计项目和审计的重点提供依据。其次,内部审计应与教育核算中心联网,内部审计人员能在网上看到各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以便实现事前、事中监督和事后审计的结合,提升审计的层次。再次,内部审计对学校的审计报告应抄送一份给核算中心,对学校存在的问题及时通知核算中心,将问题控制在源头。
4.加强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的管理。集中核算产生账、物分离,各学校应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登记卡,健全固定资产领用、报废和清查盘店制度。核算中心的账面资产要定期与学校对账,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同时,在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时,核算中心人员应思考如何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在购置时加强政府采购,在使用时可以采用出租、出借的形式,在系统内有效地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尽可能节约教育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