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玉媛
(贵阳市花溪区燕楼乡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中心,贵州 贵阳 550025)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2-045-01
在当前农村,与迅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文化生活的发展表现较为滞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极不适应,在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各级政府在狠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绝不放松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把文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农村群众文化工作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群众文化工作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引起重视,并认真研究加以解决。农村群众文化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是当前农村工作中的一个紧迫而又重要的课题。笔者认为,要想不断强化农村文化阵地,丰富农村广大群众文化生活,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牢牢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一重点
在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活动中,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树立与时俱进的意识、推动观念更新,把农村文化建设目标纳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始终不渝地围绕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这一重点,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和文化活动,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与职业道德建设。要用生动活泼、形象易懂的文艺作品,向广大农民开展教育,大力倡导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结合“生态文明示范村”、“文明村寨”创建工作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远程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实施及当前组织的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既要抓好农村经济,又要抓好农村文化建设,组织农民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生产经营管理知识、农业科学知识和道德规范等等。
二、加强文化建设的领导,巩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要高度重视社会文化发展工作,要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职责明确、按章办事、规范管理”的原则,落实责任。
(1)文化设施是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载体,是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图书室、文化室、乡镇文化服务中心是农村基层重要的文化工作网络和文化活动阵地,也是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必须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加强建设,使之成为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主阵地,满足农民群众“求知、求富、求乐”的需求。
(2)管好、用好文化设施。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农村文化设施不仅要建好,而且要管好、用好,充分发挥这些设施的功能和作用。充分结合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和农村电影放映等工程,认真做好公共服务。农村文化设施的管理,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对设备器材的维护、保养和使用,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全面发挥基层文化设施所具有的宣传、教育、娱乐等多种功能和作用,开展各种群众文化活动,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和文化科技知识讲座等,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帮助农民致富。就当前农村基层文化现状来看,要整合一切用于农村、服务广大农民群众的各项文化资源,统筹规划、综合利用,充分利用教育、科技、远程教育、党员电教、村级远教站点、村级活动室建设等充分整合;要把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建成集图书、广播电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阵地,并继续开展文化先进乡镇的创建和巩固完善工作;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资源共享、农村电影“2131”数字化放映工程、农民图书、农民健身、民间传统文化及艺术发掘利用等六大工程,并高度重视各种民间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和发展工作。
(3)强化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确保机构落实、人员落实、措施落实,保证文化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结合实际在乡镇设置文化、宣传、体育、广电、科技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宣传文化机构,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采取有效措施,优化队伍结构,切实解决好农村文化机构,队伍稳定,人员待遇等问题,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经过组织各种专业业务培训,努力提高现有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艺术素质和工作创新能力等。要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并要求他们不断加强学习,增强创新意识,拓展工作思路。
(4)充分发挥乡镇文化部门龙头纽带作用,促进农村社会文化事业健康发展。要以乡镇文化部门为龙头,带动村级文化室建设,形成上下互动格局,重点围绕发挥乡镇活动中心“宣传、培训、活动载体”三大功能开展具体工作,推动农村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农民群众思想观念转变。
三、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1)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部门要根据广大农民的需要,积极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鼓励农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充分利用节假日、民族民间传统节日和农村集市开展文化活动,把经常性、小型多样文化活动与定期举办大、中型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活动。
(2)积极开展农民读书活动。倡导农民读书,传播科学知识,是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实施“科教兴国”的需要,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图书室建设,结合当前各个行政村建立的“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开展读书活动,组织引导农民学习各种法律法规、科学文化知识及各种实用科技知识,掌握科技知识并学能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掌握一技之长,发展致富奔小康。
(3)积极开展舞蹈、书画、棋类活动等比赛,通过开展此类活动,活跃农村文化氛围,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开阔群众眼界,陶冶情操,发掘农村各类优秀人才,并积极培养选拔一批农村文化带头人,培植一批文化专业户,发展各中形式的文化活动组织,确保文化工作有人管、管得好、有成效、见实效。
四、实现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制度化、要求规范化、约束法制化
工作制度化。形成一整套目标规划、组织实施、规范管理和投入制度。克服工作的随意性;把群众文化工作摆上与经济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进行分解立项,明确各自责任,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要坚持不懈地开展“三下乡”活动,并不断改变工作方法,变送“文化”为“种”文化,使群众不断完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管理制度,调动群众积极发挥自我发展、自我组织活动的主人翁精神,弘扬先进文化主旋律。通过工作运行机制的健全完善,解决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偏软等问题。
要求规范化。要对当前农村群众文化工作中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和界定。比如在道德建设中,传统美德、新道德观念包括哪些方面;文化教育中,腐朽和健康的文化如何把握;节日活动中,传统节日民俗活动和封建迷信、宗教活动如何界定等等。通过有效的探索和实践,使之更科学、具体和明确。
约束法制化。要增强农村思想文化工作实施行为的刚性;切实发挥文化宣传的教育服务功能,制约和完善农村群众道德文化行为,使农村思想文化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