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纪红
(郑州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河南 郑州 4500000)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2-024-02
摘要:两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最直接的关系,但传统性别观使人们对两性性别的关系无法进行全面的认识,极大的限制了人类的发展,所以新的合理的性别观必须建立。“自由和谐”型性别观的建立使人类全面地占有了自己的性别,两性和谐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才能使人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性别;性别观;当代建构;人
一、解读人类性别及人类性别观
(一) 解读人类性别
就人类而言,性别关系是人类最基本的关系。男人与女人的话题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只要人类存在,性别问题就是无法消除的问题,但性别问题并不仅仅是男人和女人的问题。从一个人出生时,人们就可以从外生殖器官看出其性别。但这仅仅是生理性别,不同的社会对性别有不同的认定,这是社会性别,前者是生理范畴,后者是社会范畴,不同的文化环境有不同的社会性别界定。
社会性别概念的提出,使性别问题成为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性别问题不再是非男即女的问题,这将把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加以区别。生理性别是自然的、先天的无法改变的,而社会性别是强调两性的社会差异,是社会文化构建的,是后天的、可改变的。社会性别负载了许多社会文化的理念,可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从社会性别可以衍生出许多关系,比如男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关系中的性别分工等。可见,研究社会性别有更大的学术价值。
性别是人类的性别,性别的存在是人的生存方式的一种表现,对于其他生物,只有雌雄之分而无性别可言。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人的本质是在后天构建的。只有在社会性别中才更能体现人类的本质。社会性别也是在社会关系中形成的,是社会建构的结果,是社会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社会性别也是历史的产物,两性的本质的差异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受历史社会条件的制约。总之,社会性别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掌握社会性别的涵义对我们理解人类性别具有重要意义。
(二) 解读人类性别观
性别观就是人们对性别总体的认识与观念,包括对性别角色及两性关系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人类的性别观是随着社会历史的生成与发展而逐渐产生和发展的,不同的历史阶段产生不同的性别观。随着社会的发展,性别观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入深的渐进发展。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一个合理的性别观,但是随着历史的前进,社会的变迁,人类生存方式的改变,旧的性别观无法适应新社会的要求,必然会产生许多负面效应阻碍人类的发展。这时,人类的性别观不得不随着改变。这样,人类的性别观就需要人们不断地去更新,不断地去创造。
根据马克思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理论可知,性别决定着性别观,性别观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及性别关系的变迁而不断变化。不同的性别关系产生的性别观也不同,相反,性别观对于性别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要想解决性别问题必须先解决性别观问题,只有使人们的主观思想正确,才能使人们的客观行为在其指导下正确行为。要使人类的性别关系自由和谐的发展,必须摒弃旧的性别观念,建立合理的性别观,合理的人类性别观才能促进人性的充分发展。
二、 传统的人类性别观及其局限性
马克思辩证的论证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科学地阐明了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总是处于一定的历史阶段中,并且总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所以,人的全面发展要想有科学地内涵,除了个人作为个体自由发展外,还必须作为类存在物和作为社会的人取得全面发展,即人的个性必须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人的主体性及其内在本质力量必须充分发展,并且人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他与社会、与集体、与他人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要发展和谐,只有这三个方面有机的统一起来,才是完整的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传统性别观使性别与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发生了背离。
性别本是人的自然属性,正是因为有了性别人类的生活才丰富多彩,但传统性别观使性别有了优劣之分。在母系氏族文化中,男子主要从事渔猎生产,而妇女则主要从事采集活动,为氏族成员提供了稳定的生活资料。并且由于原始的群婚制和杂婚制,使得婚姻以女性为中心,并且女性负责管理氏族的公共事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母系氏族阶段,母亲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所以这一时期的性别关系女尊男卑、女强男弱。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新的社会分工使得男女间的性别关系发生了变化。自从进入父系氏族时代以后,女人的地位一落千丈。她们逐步沦落为男人手中的一件器物,在心理和生理上受到种种非人的折磨。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写道:“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了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由于女性在体力上的劣势,男性比女性更多的占有了劳动果实,而随着女性对生产资料的供给减少,她们的主体地位也丧失了。随着男权社会的建立,整个社会系统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弱化女性,女性只有在男性的阴影中生存,只有通过婚姻才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使女性完全沦为男性的附属品。
母系氏族中两性的原始平等关系被男性独裁所否定,女性沦为非人的工具,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随着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深入,女性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出来。引发人们对男女性别关系的重新思考与定位,男女平等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男女在政治上权力相当,经济上就业和收入相当,男女教育水平相当,在法律面前男女平等。但女性分享了男性的权力其实也是告别了自己的性别。这种观念无视性别的差异,完全不能容忍不同的存在,这种性别观无视男女差异实际上是在将女人男性化,这种把女人的标准与男人等同起来,貌似公正,实质上仍然是以男性的标准来衡量女性的成功,实质上仍然是偏向男性,并且社会以对男性的要求来同等的要求女性,往往不能实现男女平等,却实际上造成了对女性的不公平。由于时代的局限,男女两性都无法由对自身的认识上升到对人类的认识,从而对人类性别观的形成造成很不利的影响。男女不能全面的认识性别关系,无视性别差异的性别观实质上使女性并未摆脱社会的性别压迫和性别歧视。使男女两性无法在人性上获得全面丰富发展。
三、“自由和谐”型性别观的当代建构
(一)“自由和谐”型性别观的当代建构原则
首先,男女两性要在追求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性。所谓男女平等,是指享有同等的社会权利,平等的自然资源等,是指男女平等的享受作为人应有的一切基本权利。所谓尊重差异是指男女不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有很多的差别,差异并不是缺点,不应当以优劣好坏来评价男女两性的性别差异。男女平等是在承认个体独特性的前提下的两性的平等,这种平等不是女性进入男性领域,用男性的标准来评价女性,也不是要男性进入女性领域,用女性的标准衡量男性。两性都应以自身的标准,从众多不同的方式中找到最适合的方式来促进自己的发展,人类不能人为地消除和破坏两性之间的生理差别,而应该保持甚至发展这种差异,这样,才能使人性得到更大限度的丰富和发展。“和谐”是包容了差异的和谐,而不是单纯的排异求同。
其次,“自由和谐”型性别观的形成,能促进两性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不存在矛盾,但我们应该正视性别矛盾的客观存在,不应该回避矛盾,同时,寻求矛盾双方对立面的协调和同一,促使男女两性互相理解、宽容、信任,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但在当今社会上大量遗留着父权文化的影响,歧视女性在许多领域都非常明显,并没有形成性别和谐的环境。所以我们要用“和谐”去解决这一矛盾,和谐并不是只讲同一性不讲斗争性,我们应该积极营造有利于化解性别矛盾,缔造两性和谐的环境。以传统的歧视女性的父权文化制度残余的社会现象为起点,从不和谐到和谐,再到新的不和谐,最后到更高起点的和谐,最后,实现“自由和谐”型的两性关系。
最后,建立“自由和谐”型性别观,还应遵循两性互补的原则。性别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生殖系统,但并不存在优劣之分,应当充分发挥男女两性各自的优势,使他们相互欣赏、携手共进,男女两性的审美观、世界观以及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都存在着不同,这种差异不应当成为性别关系发展的限制和阻碍,而且利用这种差异,使两性互通互补,男女两性都应保留和发展自身与异性的差异,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保留性别的个性,是人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实现两性的互相交融,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性的需要,才能最终解决性别问题,进而建立“自由和谐”型性别观。
(二)“自由和谐”型性别观的意义
1.“自由和谐”型性别观的形成,可以推动人性的丰富和完善,可以激发人全面发展自身。长期以来,人类受传统性别观的束缚,不但女性受到性别的压制,而且男性也受到同等的局限,极大地阻碍了人类的完善和发展,使人无法真正拥有人的本质。“自由和谐”型性别观的形成使人可以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性别,使人类对性别有真实而系统的了解,人们都能够在尊重自身性别的同时,也懂得尊重他人的性别。“自由和谐”型性别观的建立合乎人自身发展的规律,使人们从性别的枷锁中彻底解放出来,真正成为有用和创造自己性别的主人,使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新的性别观的建构使性别具有了丰富的内涵,使性别真正成为人性的一部分,能够让人们按照自身的发展的要求去塑造性别,为人类性别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自由和谐”型性别观的形成,对于全面促进人自由个性的生成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可促进人自身的完善。
2.在诸多的社会关系中,两性关系是最普通的,它渗透、贯穿在其他社会关系之中,影响着其他社会关系的实现,可见,两性关系的和谐,“自由和谐”型性别观的建立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一个和谐的社会其两性关系必然也是和谐的,从根本上说,社会的和谐源自关系的和谐,在诸多的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最基本的和谐。在社会结构中,男女两性的关系是最为普遍、最为直接的一种关系。社会的进步不仅体现在经济的强大、政治的昌盛、文化的繁荣,更体现在男女两性的和谐程度,只要男女两性存在着明显的不平等,就会导致社会的不平衡、不协调。所以建构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在性别和谐的基础之上,所以“自由和谐”性别观的形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推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
四、结论
这个世界是男女共存的世界,失去任何一方的性别特质,就会失去人类性别的美感,人类必须超越传统性别观的局限性,建立合理的性别观,随着人类性别观的完善和日趋合理,人们可以更好的认识自己的性别和尊重异己的性别。人类在不断发展,人类的性别观也必须随之不断变化,只有根据时代发展的具体情况,对人类性别和人类的性别观等问题作出与时俱进的分析,才能得出符合人性完善的结论,才能对人的自我全面的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总之,这个世界只有男女之分,而不能有优劣之分,只有两性和谐,才能获得全面丰富的人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72.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1972.5
[3]姜华,韩玉.论中国两性关系意识的演化[J],求是学刊.1995.5
[4]汪玲萍.关于男女平等的再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5.11
[5]王娅.人类性别的当代转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2.5.20
[6]李银河.女性权利的崛起[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7]陈耀.性别关系的和谐思维[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2
[8]白玫.社会性别理论初探[D],内蒙古大学.2006
[9]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人民出版社.1992
[10]宋晓蓝.两性和谐与构建社会主要和谐社会[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