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艺
1
时间:1983年。
地点:长江中上游。贵州。纳雍县张家湾镇补作村一间茅草屋内。
一盏豆大煤油灯下,一个小孩对他的父亲说:“爸爸,上面大岩口的泥沙又泛滥了,路上冲了一地,车都不能通过。”
“是啊!”他的父亲说,“早些年,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那儿是我们的天堂,山上绿树成荫,山下小坝塘方始修建,水映青天。可惜短短十几年,树木遭到砍伐,泥土遭受雨水的冲涮,进而形成了今天你们见到的这个样子。”
这个孩子是我父亲,他的父亲是我爷爷。
2
时间:2009年。
地点:长江中上游。贵州。纳雍县张家湾镇补作村宽敞平房的一个房间里。
我在明亮的台灯下说:“爸爸,人们都上大岩口的树林里去砍柴来烧火煮猪食,每天几十人,一人背三、四背,长久下去,够背几年!”
爸爸说:“我记事以后,那儿水土流失原本非常严重,每次下雨连下边的车路都无法通车。直到一九八五年,国家利用联合国粮食计划署的援助,实施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即3356工程),这样大岩口那一片才又出现了树木,二十年来,那儿才逐渐的形成了森林,水土流失也得到了有效的治理。可如今,人们又开始如此疯狂地砍伐林木,只怕要不了多久就又……”
3
时间:2029年。
地点:长江中上游。贵州。纳雍县张家湾镇补作村一栋崭新的别墅的一角。
我正在给孩子讲二年级语文书上森林的故事,孩子突然问我:“妈妈,上面那片森林好大,好美啊!它森林妈妈在什么时间生的,它有几岁了?”
我欣喜地笑着回答孩子:“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今年才四十多岁,是你的老祖那一辈的时候才栽种上去的,二十年后才逐步的发挥了保持水土的功能。可是二十年前,它又几乎遭受了灭顶之灾,人们大量的将木材砍回来烧火,幸亏政府及时发现并调整了失误的政策,正确的引导,才使老百姓放弃了砍伐森林的行为,也使得你们今天能够看到葱茏的森林,清洁的溪水……”
孩子入迷的躺在我的怀里,冷不丁地说:“妈妈,我一定会保护森林资源,让我的孩子,孩子的孩子都能看到它们。”
指导老师: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