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玉春 田秀茹
【关键词】 全麻苏醒期;烦躁;原因;护理
【中图分类号】 R971+.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212-01
全麻术后患者在意识恢复阶段,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烦躁。通过观察1200例全麻术后患者,其中187例出现烦躁,部分患者能准确应答问话,但不能很好的配合,大部分患者对当时的情况无记忆。引起烦躁的原因有疼痛、尿管刺激、气管导管刺激、麻醉药副作用、缺氧等。临床护理中必须严密观察和综合分析,确定其烦躁的原因后再处理,如果判断失误或盲目应用镇静剂,会掩盖症状,延误治疗,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8月观察全麻手术患者1200例,有187例出现烦躁。其中男859例,女341例,年龄15-65岁,体重45-95kg;普外泌尿外科768例中86例、神经胸外科238例中36例、五官科38例中15例、骨科120例中44例、妇产科35例中6例。
2 原因分析及处理
2.1 切口疼痛 切口疼痛是引起术后烦躁的常见原因。在187例患者中,98例是由于疼痛引起的,尤其是切口较大的普外科手术、开胸手术后患者。患者常表现为大喊大叫、身体不停地扭动、不愿卧睡要坐起来、手伸向疼痛部位、拒绝挤压引流管等。分析麻醉中用药,发现术中镇痛药用量小或镇痛药的作用时间已过,再结合患者术后表现,排除其他原因后,给予止痛药多数效果良好。
2.2 尿管刺激 在187例患者中,42例是由于尿管刺激引起的,大部分发生于男性患者。患者术前无尿管,实施麻醉后在患者无意识的情况下安置了尿管,麻醉后恢复期间,意识尚未完全清醒,患者感觉到尿道有异物存在、憋胀不适,因而出现烦躁。大部分患者表现为大声喊叫尿憋要离床排尿,并随时想拔出尿管。检查尿管通畅无误,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给予镇痛药效果良好。
2.3 气管导管刺激 在187例患者中,30例是由于气管导管刺激引起的。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要经口腔插入气管导管,在麻醉恢复期患者感觉到口腔内气管导管的存在而影响发音,患者就会做出对抗性反应。表现为不停地扭动头部,用牙咬气管导管,甚至想强行将气管导管拔出。排除其他原因所致,严密观察,病情允许应尽早拔除气管导管。
2.4 麻醉药残余作用 在187例患者中,10例是由于麻醉药物引起的。部分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致使大脑皮层与上行网状激活系统高级中枢的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导致患者在麻醉恢复期意识尚未完全清醒,而疼痛感觉已恢复,患者不能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行为,表现为烦躁不配合。排除其他原因所致,严密观察,必要时使用拮抗剂。
2.5 缺氧 在187例患者中,7例是由于缺氧引起的。如术前合并心肺功能异常;术中肌松药残余作用致呼吸无力;术后呼吸道分泌物阻塞通气;因肥胖致膈肌上抬导致通气不足等。应严密观察患者呼吸幅度、频率、方式,听诊双肺呼吸音,监测SPO2及其他各项生命体征,必要时行血气分析,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对症处理。
3 护理
3.1 安置适当体位,确保患者安全 护理全麻苏醒期患者,护士必须守护在床旁,安置约束带,以防患者突然烦躁而发生坠床、引流管和气管导管拔出等意外情况发生。
3.2 及时应用镇痛药 确定患者烦躁为疼痛引起,应立即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给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呼吸及其他生命体征。多数患者给药后会进入深睡眠状态,应注意观察预防发生舌后坠[1]。
3.3 适时护理,减少刺激 很多患者烦躁是由一些不必要的刺激引起,因此,护理全麻苏醒期患者应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如吸痰,应先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痰鸣音重或呼吸音低呼吸道分泌物多者,应立即吸痰,即使患者烦躁也必须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但如患者双肺呼吸音清,又不急于拔管,就不必反复吸痰,以免刺激引起烦躁。
3.4 密切观察病情 综合分析躁动原因,做出相应处理。通过认真观察,确定躁动原因是由气管插管引起的,对全身情况良好,生命体征平稳,呼吸恢复满意且呼吸道无分泌物者,可缓慢静脉注射适量丙泊酚,然后拔除气管导管并用面罩辅助呼吸;若确定由尿管刺激引起,可拔除尿管,如有必要等患者完全清醒后再行导尿术;若由麻醉药物残余作用引起,可遵医嘱使用适量拮抗剂。
4 小结
全麻苏醒期患者病情千变万化,必须严密观察,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处理。对烦躁患者要找出原因,有时同一患者引起烦躁的原因也有多种,应仔细分析并作出相应处理,确保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期。
参考文献
[1] 杨雨杰,张毅华.术后疼痛的护理方法.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5):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