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丽 芮 萍
【摘要】 临床路径在国外已得到普遍推广应用,而临床路径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临床路径是一种为病人提供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的医疗服务模式,其可以提高医护质量,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提高工作效率,可用以训练新的医护人员。
【关键词】 临床路径;服务模式;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182-01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理念不断推动着我国医院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护理是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服务管理运作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在改革和探索中,探寻出一种适宜高效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临床路径,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需求。
1 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简称CP)是一种工作方式,很难用一个定义详尽描述,可把它理解为定义一:是由医生、护士、其他人员对一特定的诊断/手术,制定最适当的、有效的、时间性的照顾计划,以减少浪费,尽早康复,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服务;定义二:临床路径是一种设计好的计划,它的功能是用图表的形式来提供有序、有时间、有效果的照顾,它是多种专业人员合作,以把握质量与经费的模式;定义三:是医疗、健康机构的一组成员共同制定的一种照护模式,让服务对象由入院到出院都依此模式接受照顾。
临床路径是一种为病人提供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的医疗服务模式。它由临床路径发展小组CPDT(the clinical pathway development team)根据某种诊断、疾病或手术而制订,让病人从住院到出院都按临床路径的标准化流程来接受治疗及护理,以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与护理工作质量。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波士顿的新英格兰医疗中心第一次成功将工业企业中应用的关键路径分析应用于健康照顾系统,称为临床路径。
2 临床路径的发展
临床路径在国外已得到普遍推广应用,而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为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与国际护理专业的新思想、新概念及国际体制接轨,全国各地的学者纷纷就临床路径模式进行探讨和尝试。在我国近期有少数医院开始实施了这一被称为“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最重要的医疗模式”。
临床路径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它是美国的医疗费用急速上涨、政府的医疗系统和国家财政面临相当大的压力和负担的背景下产生,并经历了20多年的临床实践完善起来的,现已成为医院为服务对象降低花费和有效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科学方法。
我国对临床路径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已被一些大中城市医院所认可,正在积极研究和开展。还有的医院将临床路径作为培养护理专家的重要途径。临床路径已经成为当前医疗护理管理体系中的重大研究课题。
3 我国实施临床路径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面临的医疗问题大致有五个方面:一是持续进行的医疗体制改革是实施临床路径的动力,临床路径是临床服务中用来控制医疗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的成功手段,因此,医疗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必将推动对临床路径的探讨及应用。二是病人的需要发生了变化,其不但需要医疗护理,而且更需要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保健服务需求;三是医疗护理质量有待规范和提高,临床路径能够指导医护人员分析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监测病人的治疗护理进展,拓宽医护人员的知识面,它又可减少工作失误,保证病人能尽快达到最佳治疗护理效果,减少甚至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四是整体护理有待深化,进一步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五是中国入世后经济全球化是实施临床路径的催化剂。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标准化诊疗方法,其降低医疗成本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这两个基本价值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认同。因此,这一模式将会逐步得到我国广大医院管理者和医护人员的认同,并不断地完善与发展。
4 推行临床路径的步骤
在我国实施临床路径应该加强护理培训,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流程,强化岗位责任制;大力提高技术,合理用药以努力降低医疗费用;加强科室文化建设,增强团队凝聚力。
4.1 组成临床路径制定小组 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必须是医院主管部门对临床路径的医疗模式有全面的了解并能全力支持。制定临床路径应有各专业人员参加,组成研制小组,进行学习讨论,必要时请专家指导。先有详细的计划及路径的选择,接着在医院内通过各部门的参与及沟通,成立多元化的组织,定期讨论,共同设定临床护理护理路径的目标并拟定教育策略,最后,全力推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医疗模式,并建立差异记录及分析的回馈系统。
4.2 选择病种 虽然实施临床路径有很多优点,但不是所有疾病都适合。首先要选择那些发病率高、费用多、变异小的病种。而病情复杂,变化大且治疗处置措施较多的病种暂不适宜实施临床路径。
4.3 制定临床路径表格 设计以时间为序的表格式诊疗计划,包含住院诊疗服务内容、时间、费用、阶段目标四大类内容。是针对特定的病人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入院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手段为纵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要求医务人员在相应时间内完成相应服务内容,达到相应的阶段目标,并使费用控制在相应的标准范围内。
4.4 组织实施 按临床路径小组负责设计出该病种的临床路径草案,临床科室组织有关人员对该临床路径草案进行充分讨论和论证,临床路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对所设计的临床路径草案进行修改,并将修改意见向科内有关医务人员进行讲解并获得共识,最后定稿,形成正式的临床路径,上报医院质量管理部门。按照路径实施表格,按时完成相应的治疗与护理。
5 临床路径的优点
临床路径之所以被广泛接受,很重要的原因是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改变,美国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将按项目付费改为按病种/病例付费,促使医务人员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尽量节约医疗费用,临床路径就成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工具。临床路径是一种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它强调多学科的协作。临床路径的实施能使病人明白自己所患疾病的诊断、治疗、用药、检查及费用。
5.1 医院受益 ①树立医院良好的医德医风,促进医院风气转变。②提高了医护质量。③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④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时间的浪费。⑤进行结果评价。⑥可用以训练新的医护人员。
5.2 患者受益 ①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康复。②可加强医患沟通,满足病人的知情权。
6 临床路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6.1 适用范围有限 多数学者认为,临床路径并不适合所有的病人,而一般以高容量、高费用、治疗护理有一定的模式可寻、变异较少、病员充足、治疗结果和住院天数较明确的疾病或手术为对象。
6.2 变异编码系统缺乏统一标准 编制变异编码是把所发生的变异编排号码,以利电脑操作和查找。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变异一般分为:①入院前变异。②住院变异。③出院变异。④出院后变异。有如此多的变异而缺乏变异编码系统的统一标准,就使得在分析变异以及医院之间彼此借鉴的过程中存在诸多不便。
7 实施临床路径所面临的挑战
7.1 医院现行付费方式的挑战 由于我国目前的医疗付费方式仍是事后付费,所以很难界定一个临床路径病种的标准费用,限制了临床路径在降低平均住院费中的作用。因此,尽快确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医疗付费方式将是实施临床路径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7.2 信息和信息技术手段的挑战 病种管理活动和监督路径的实施都需要信息支持。缺乏必要的信息,就会影响数据库、变量分析、结果评价及对路径的不断改进。而信息技术手段的缺乏使得我们还不能将临床路径诊疗流程与HIS系统进行有效的融合与数据的共享。
7.3 医务人员观念面临的挑战 如何尽快让医务人员转变服务理念,充分认识临床路径的重要意义,掌握临床路径的实施方法,将是实施临床路径所面临的又一挑战。
综上所述,实施临床路径,医患双方均可从中获益,而医疗体制改革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必将推动临床路径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马伟光.21世纪实施临床路径的SWOT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09.
[2] 李敏娜.临床路径是全面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J],护理学杂志,2003,03.
[3] 张红霞,浅谈临床路径与护理工作[J].家庭护士,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