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脑中风的疗效观察

2009-05-19 07:16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中医疗效

韩 燕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脑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对脑中风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医;脑中风;疗效

【中图分类号】 R255.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070-01

脑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指急性脑血管意外疾病,以起病急骤、意识障碍、言语不利、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为主要特点,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致残的重要病种之一,为了降低病残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采用中医治疗脑中风,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患者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龄45~87岁,平均62岁;急性期49例,病程2~20天,平均8天,恢复期12例,病程平均2个月,后遗症期19例,病程最长13年,最短6个月,平均3年。

1.2 研究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观察组 中风的病因病机多为肝肾阴虚,阴不敛阳,肝阳化风,气血并逆而致,辨证多为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故以镇肝熄风汤为基础:怀牛膝、玄参、天冬、龙骨、牡蛎、代赭石、茵陈、龟板、白芍、川楝子、麦芽、甘草,随症加减,并静滴清开灵注射液40~60ml。缺血性治疗,静滴灯盏花素注射液30ml(10ml/支)或15ml(15ml/支),根据病情轻重可选加血塞通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出血性治疗,根据出血量,先行止血治疗2—3周后,再行静滴灯盏花素注射液20ml(10ml/支)或l00ml(5ml/支)。患肢推拿按摩、被动功能锻炼治疗。

1.3.2对照组 对本组患者伴有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征象者,给予20%甘露醇快速静滴,血压>140/90mmHg者适量口服尼群地平片,血糖>7.1mmol/L者口服降糖药或皮下给予正规胰岛素。<

1.4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将所得数据输入电脑建立EXCEL数据库,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定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定性资料比较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2.1.1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治愈:积分达18分,能独立行走,生活能自理,患肢功能有效但力差;显效:积分达12分,肌力提高2级以上,生活基本能自理,患肢功能活动不全;有效:积分增加超过4分,肌力提高1级以上,患肢能做部分功能活动,生活尚需人辅助;无效:积分增加不足4分,患肢肌力无好转功能活动无改善,生活需要人照料[1]。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1.2 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治愈率为22.5%(9/40),显效率为57.5%(23/40),有效率为12.5%(5/40),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愈率为7.5%(3/40),显效率为40%(16/40),有效率为32.5%(13/40),总有效率为80%(32/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要好于对照组。

3 讨论

对于中风的发病机制,我国历代典籍著述颇多,《灵枢•刺节真邪论》“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丹溪心法》“中风大率主血虚有痰。”《临证指南•中风》“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说明肝肾阴虚、气血逆乱为其根本,风火交煽、痰瘀壅滞为其标,属本虚标实证[2],故治疗的关键是益气养血活血、祛瘀化痰通络,使肌体得养。镇肝熄风汤具有镇肝熄风、滋阴潜阳的作用,灯盏花素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降低血小板黏附率,能改善大脑、肢体的供血;清开灵注射液由《温病条辨•上焦篇》安宫牛黄丸化裁,由胆酸、水牛角、珍珠 层粉、黄芩、金银花等八味中药材经现代科学方法制成,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之功,现代研究认为该药能纠正代谢紊乱,改善脑循环,减轻脑水肿,增强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力,从而保护脑细胞,缩小梗死面积,促进血肿吸收;推拿按摩及被动功能锻炼促进患肢气血运行,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肌力感觉恢复,再结合社会、职业康复,从而使患者早日恢复生活自理。总之,与西医治疗相比,中医对脑中风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J].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2-14.

[2] 常富业,李云,邵念方.从痰论治中风病经验[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5(2):109-111.

猜你喜欢
中医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与开放手术疗效比较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