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西安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对策研究

2009-05-18 02:41石建莹董兆为
西安社会科学 2009年4期
关键词:城市发展文化产业

石建莹 董兆为

摘要: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体现。作为城市综合竞争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竞争力,越来越表现出比资本竞争力、资源竞争力、产业竞争力更强更深刻的特性。西安作为我国的重要城市和西部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解决的紧迫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西安的文化发展、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有所裨益。

关键词:城市发展;文化竞争力;文化产业

文章编号:978-7-80712-402-3(2009)04-140-03

西安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有着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西安发展城市文化软实力有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以当前的城市文化观来审阅西安的文化产业,又不得不遗憾地说西安的文化软实力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没有相得益彰,同发达城市的文化实力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制约西安文化发展的问题还很多,如文化资源深层发掘和有效整合不够充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市文化品位不高、文化产业规模不大、城市文明程度有待提高等等,这些都严重制约西安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本文在对西安文化产业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构建大文化建设的工作格局

(一)确立文化名市的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是具体行动的先导。因此。必须全面确立文化名市的发展理念,统筹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让文化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文化的作用和价值,注重对城市文化内涵的挖掘展现和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充分彰显西安的城市特色和城市风格。

(二)成立文化建设领导机构

由于文化建设涉及到众多区县、部门,现有的由宣传部牵头负责的工作方式,无法突破条块、行业的限制,无法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诸多矛盾问题,因此应该成立西安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包括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建委、市经委、市规划局、市文化局、市广电局、市新闻出版局和教育、卫生、体育、旅游、市容园林、公安等各相关部门,以及全市13个区县的领导所在单位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文化建设各项目标、战略的制定,协调各相关部门的行动}各成员单位明确分工,直接对领导小组负责。这种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的领导小组的成立,有助于建立高规格、高效能的指挥协调机制,凝聚更多的力量、形成更大的合力。共同推进西安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三)科学制定立足长远的文化发展规划

城市文化定位的准确与否是城市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因此,西安市要认真制定好西安文化发展战略规划,整合宣传文化系统和发改委、经委、建委、公安、环保、市容园林、规划、交通、科技、教育、旅游、卫生、体育等各部门的工作规划,把发展文化的理念融入各部门的工作。将西安文化建设目标与未来城市发展定位、区域功能发挥和城市文化兴衰相结合。科学全面地构建西安文化发展大格局。

(四)完善文化建设工作机制

尽快完善顺应文化发展需要和公众文化需求的文化建设工作机制。一是推进文化行政体制改革。要依据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的要求,构建内部关系协调、职能明确、分工协作的大文化管理体系。同时,加快推进文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队伍建设,实现全市文化市场的综合执法管理。二是建立文化发展目标责任制。年度文化建设任务实行目标绩效考核制,列入当年综合考核评比的重要参考依据。全市性的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和重要活动组织,由领导小组对各区县和部门的参与程度、职能发挥等进行监督和考核。三是抓好既定政策制度落实。切实抓好《西安市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西安市关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全面较快发展。

二、构建以城市精神为魂的和谐文化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是大力繁荣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建设和谐文化,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知荣辱、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二是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培育西安都市文明的重要内容,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思想教育、纪律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多手段、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教育,弘扬真普美,摒弃假丑恶,树立“八荣八耻”的道德观念。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在城市规划建设、制度设计、行政管理中体现科学发展,使人本关怀、人权保护、生态文明、科学精神、民主法制等现代文明普世价值在城市的生产生活层面得以体现。

(二)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进一步扩大西安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西安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的重要载体。西安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坚持卫生、环保、双拥、文明“四城联创”。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作为全面推进西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效载体,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把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用实实在在的建设举措,积极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打造一张更全面、更具说服力的“金色名片”,不断提升城市文明和谐程度,树立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的良好形象。

(三)培育弘扬城市精神

塑造西安城市精神,要依托历史,立足现实。总的来说,西安城市精神可以概括为:承古开新、开放包容、创新和谐、博雅大气。因此,在和谐文化构建中。要大力开展城市精神的宣传,努力提高城市精神在市民中的知晓度和认同度,让西安城市精神成为广大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和共同的价值追求,用城市精神来推动广大市民形成普遍的城市自豪感和认同感,用城市精神来指导广大市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把新时期西安的城市精神融入西安城市发展的血液。使之成为城市发展的灵魂,成为展示城市形象、体现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尺。

(四)增强市民文化意识

增强市民的文化意识,培育具有现代文化观念的“文化人”,是促进城市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前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增强市民的城市文化意识:一是城市意识,使广大市民科学、全面地认识城市的内涵。以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去启迪、熏陶人们的精神世界,引发人仃:对民族历史的追怀和对未来的进取。二是“文化力”意识,让广大市民认识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每个市民的文化表现都有可能对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潜在的影响。三是开放意识。要引导广大市民

以宽广的胸怀学习、借鉴、吸纳一切外来优秀的文化成果,增强文化发展的开放度。四是文化自觉意识。推进城市文化建设,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关键取决于城市的各类社会组织和全体市民对文化的认知程度和自觉行为。树立文化自觉意识,要求广大市民要增强文化建设的关切度和参与度。提升市民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广泛参与和积极投入各种文化活动。

(五)提高市民综合素质

从一定意义上讲。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增强文化软实力的过程,就是提高市民综合素质的过程,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西安要针对当前市民素质整体不高的实际,必须把提高市民综合素质放在重要位置。要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推动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要围绕实现家庭和美,大力开展家庭美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要围绕实现邻里和睦,加强社区的组织建设和功能建设。构筑社区居民交流信息、沟通感情的平台,增强社区居民之间的认同感、归属感、亲和感。要围绕实现人际和谐。进行主题教育,在广大市民群众中进行以礼貌、礼仪、礼节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促使人们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开展“全民读书”活动、群众性文化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学习外语活动、推进上网工程。积极开展志愿服务,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人与社会之间相互融合、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和谐。

三、加快西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建设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

一是公益性文化社施建设。城市作为人居中心,要满足市民文化生活需要,必须加强有基础性、指导性作用的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学校、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影剧院、科技馆、体育场、文化长廊、文化广场等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未来5到10年,西安必须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城市标志性文化设施,加快建设一批标准较高的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和群众文化广场等公益文化设施,城市规划要充分考虑和超前规划。根据城市人口分布状况,制定文化设施建设标准,重要文化遗迹保存应纳入博物馆范畴。在新建的社区。应预留文化设施建设空地,使文化设施在城市发展中得到充分重视。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在面向过去、面向经典的同时,应更多地面向未来、面向青年。整合各类文化资源,鼓励和推动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讲坛、报告会、学术交流活动等向广大市民开放。针对农村和城市社区两个薄弱环节,加强乡镇(社区)文化中心、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室、文化长廊等配套设施建设,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二是生态文化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已经成为一种先进文化,城市自然环境已经是一种人化自然、文化自然。树木、花革、公园、绿地已成为城市环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大生态文化建设的力度,对城市绿化、环境污染的治理等做出统筹安排,明确建设标准,使城市的生态环境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一种要素。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开展文化活动是展现城市文化魅力的主要内容和途径。要使西安的文化活动经过时间的考验走向常规化、仪式化、季节化,变文化的短期魅力为长久魅力。通过创办高层次的商业文化节、体育文化节、旅游文化节等新形式、新方法,进一步凸显西安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山水文化等优势,使这些特色文化成为西安的文化品牌,成为传播和弘扬西安文化的重要窗口。进一步办好欧亚经济论坛、曲江大讲堂、西安古文化艺术节、仿古迎宾入城式、城墙国际马拉松比赛、城墙灯展、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重大节庆文化活动,积极筹办西安世界历史文化博览会,广泛开展群众性主题文化活动,充分展现城市的文化魅力。文化偶像是密集人群对于文化需求的人格化赋形,同时又是令他们重新聚集的文化信号。一个城市有几个既受市民拥戴,又被外界熟知的文化偶像,是城市文化升级的关键性台阶。一个文化大师的存在可以改变一座城市的文化景观。所以,应加快培养文化偶像,扶持壮大西安地区文学、书法、绘画、影视制作、戏曲表演等作家、艺术家队伍,延续和提升“长安画派”、“文学陕军”、“影视陕军”等品牌的知名度,注重培养城市文化偶像,使文化名人成为西安的文化景观。

(三)培育健康的文化消费市场

加强文化消费观念的教育和宣传。通过媒体的广泛宣传,培养市民的文化消费意识,让文化消费真正进入广大市民的生活。宣传文化部门要通过自身掌握的舆论出版工具来教育、引导人们健康的文化消费心理。加强文化消费市场的制度建设,改善文化消费环境,文化主管部门应积极维护文化消费市场的正常秩序,该管的要管好,不该控制的不要控制。避免“越位”和“缺位”现象,为不同所有制企业营造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完善文化消费政策,适应市场需求,生产和提供多品种、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积极促进文化与旅游、文化与体育、文化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要加大政府对演出市场的扶持力度,鼓励创作更多面向市场、面向大众的优秀文化精品。

四、提高西安文化创新活力

(一)培养高层次文化创新人才,构筑文化人才高地

要对全市人才队伍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对人才结构、人才需求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大力培养选拔一批在理论、新闻、出版、文艺、文化等领域有显著业绩,能够发展文化事业,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和声誉,能起领头作用的杰出人才和学术带头人。让他们最终成为未来的“文化名人”,成为西安的文化名片。围绕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加快培养能适应数字技术环境中多种产业需要的、拥有高、精、尖的专门性技术、有超强创意能力和深厚传统文化知识背景的文化资本人才、数字艺术软件开发人才和拥有敏锐市场洞察力的媒体产业经营管理人才。要根据制作、设计、传播等不同产业环节的需要,通过专业院校和职业教育等多种途径,加强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形成贴近产业需求的技术人才大军。建立文化人才交流中心,促进具有文化科技创新能力的智能人才、策划人才、经纪类人才等文化人才的良性互动、双向交流,为促进西安文化产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积蓄后发优势。同时,要全面优化人才环境。在人才的生态环境上,创造一个“爱才、识才、容才”的良好氛围,让文化人才近悦远来,充分释放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在人才的政策环境上,完善“引才、量才、留才”政策制度;在人才的发展环境上,形成一个“知才、育才、用才”的长效机制。

(二)打造有影响的文化品牌

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指通过品牌的打造和推广,来提高城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实施品牌提升战略,一定要集中优势资源,加大培育知名品牌的力度。现在关键是要围绕西安古代盛世文化、传统民俗文化、现代科教文化、本土文学艺术等四大文化主题,发挥品牌优势。进行系列化的挖掘拓展和再创造。通过打造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文学艺术、自然风光等独具特色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城市文化品牌,形成一批有巨大社会影响和市场份额的标志性文化产品,进一步推动品牌结构的提升和品牌战略的延伸,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系列。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彰显“世界千年古都。华夏精神故乡”的城市形象。

(三)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依托具备条件的单位,成立若干专业研究策划机构,挖掘与国际联系的各种资源,向政府、相关行业和市民提供咨询服务,推动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弘扬传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精华,培育现代城市文化。要与罗马、雅典、巴黎、开罗、京都、奈良等世界著名古都建立密切的交流关系。利用丝绸之路的传统关系和新亚欧大陆桥中心城市的地位,加强与中亚欧洲各大城市的多方面合作。增加与已签约友好城市的往来,加强与联合国有关专业机构和国际专业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参与东北亚经济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国际区域高层论坛、合作开发科技文化交流活动,通过一系列走出去、请进来的文化交流活动,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使西安人因循守旧的心理有所改变,代之而起的是开拓创新、大胆进取的精神风貌,这将有助于西安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和提升。

猜你喜欢
城市发展文化产业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2017,文化产业如何挑大梁?
试论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与城市发展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中国城市发展
浅谈机场净空管理与城市发展
城市规划的影响因素探究
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思考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