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一
重视能力培养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点,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能力是在接受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在应用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并在应用中得到提高与发展的。高中历史课所要培养的能力,包括记忆、理解、思维、综合、概括等多方面,而运用比较法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
一、同一时代不同国家同类事件或人物的比较
我们知道,世上事物千差万别,各有其特殊的相关联系。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横向比较的方法。如比较俄国彼得一世与中国康熙皇帝,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19世纪晚期美德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等。通过比较;帮助学生区分个性与共性、本质特征与一般规律,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从而加深对各种事物性质、特点的认识,提高自身分析综合能力。
二、同一国家或地区先后出现的同类事件、人物的比较
世界的今天由昨天演变而来,又必然走向未来。了解世界的昨天,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世界的今天和迎接世界的明天。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进行纵向比较,如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搞了频繁的政治运动,影响了经济建设的速度,尤其是“文革”十年动乱,使我们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得更大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拨乱反正,三十年来,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历史大转折和事业大发展:生产力进一步得到解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社会财富极大丰富,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走向小康。从每个家庭的变化中都可以看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实践证明: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通过这些比较,学生加深了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又如讲东汉的历史,可与西汉王朝的发展经历进行比较;讲隋末农民战争,可与秦末农民战争就背景、结果进行比较等。通过比较,找出历史事件的差异,认识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和人类历史不断进步的规律,弄清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史观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环境与大背景的比较
历史教材只为教学提供了基本内容,历史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各种教法的特点,创造性地组织教材,精心地、科学地构思教案的整体结构,认真推敲每一个教学细节,使静态教材内容变为具有探究性的研究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运用比较法,将历史知识按专题进行有机地排列组合,可抓住重点、理清线索、增强记忆,需要运用知识时做到信手拈来、驾轻就熟强口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历史时期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却更多地被用于节日敬神的烟花爆竹;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却被用于求神问卦。再看欧洲各国,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造出具有杀伤力的武器,把自己从头到脚地武装起来;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开始了对大海、对世界的征服。在滚滚向前的历史巨轮面前,以泱泱大国自居的清王朝越来越腐朽没落,最终遭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坚船利炮的猛烈轰击。这—切的发生,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这样在讲述某一国家或地区历史的时候,联系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加深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开阔学生的眼界,发挥历史教学古为今鉴的作用。
运用比较法进行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潜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世界范围看。新航路开辟后的五百年,是资本主义发生、发展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的阶段,也是世界各国从孤立、封闭走向交流、开放的阶段。其间,日本顺应上述历史发展潮流,通过改革弃旧图新、救亡图存而兴旺发达。但是中国封建统治者却一味沉醉于天朝大国迷梦,害怕中外交流会危及自身的统治而采取了愚昧的文化禁锢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终于从丧失领先地位到中西差距不断拉大,从落后挨打到被深深卷入资本主义体系的漩涡,直至整个中国完全沦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同时,这一历史阶段也是中国人民正视现实,认清世界历史潮流,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抗争、探索、觉醒和奋斗的时代。通过对比可以使学生学会历史地看待问题,并能从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在19世纪中期面临着同样社会问题的国家却有迥然不同的发展格局中获取有益的启迪,加深对当前形势下“抓住机遇、改革开放”重要性的认识。
历史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等。历史的发展是互为联系、因果相循的,对每一历史人物、每一历史事件、每一历史现象的评述,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前后左右相关知识进行比较。如此。可使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的潜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