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胜伟
新中国成立至今,在天安门广场已经举行过十三次国庆阅兵。时代在不断发展,共和国在蒸蒸日上。因小庆大庆不同,阅兵规模也不同,其中开国大典、新中国五周年、十周年、三十五周年和五十周年的国庆阅兵,反映了国防和军队建设里程碑式的成果,对国防建设和军队发展水平的展现最具代表意义。而在这几次重大的阅兵仪式中,分获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代不同领导人受阅第一兵的战士则同享“天下第一兵”的殊荣,也是人们关注和欣羡的对象。
开国庆典受阅第一兵
——李冠英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共计十三次的国庆大阅兵中,有十二次是陆军方队走在最前列,而唯有1949年开国庆典的阅兵式是按照海、陆、空的顺序,由人民海军方队走在最前列的。在海军方队最前面执擎军旗、第一个通过天安门广场的,是海军学校学员李冠英。
李冠英清楚地记得,那是1949年9月初,解放战争尚未结束,原国民党“重庆”舰起义的数百名官兵集中在安东海校(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的前身)学习。
一天早操,校首长拿着花名册在队列前点名。
“李冠英!”
“到!”
一位一米七六、浓眉大眼的小伙子应声出列,他就是李冠英。校首长一连点了五十位学员的名字,然后对他们说:“你们这些同志今早不用出操了,马上回去打好背包,备好枪支,准备执行任务!”大家立即想到,可能是上前线参战。打好行装之后,他们和下操回来的战友紧紧拥抱,挥手告别。
五十名学员乘坐一节军用包厢,它挂在一列快车的尾部。临上火车前,校首长向大家叮嘱道:“沿途尽量不要下车,如有人问你们从何处来,可回答从后面来,问你们到何处去,可回答到前面去。”校首长的话引起大家一阵轻松的笑声,同时也使此次行程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列车经沈阳到达天津,又于深夜到达北平前门车站。他们下车出站,乘坐两辆卡车经天安门向西疾驰。到达目的地时,李冠英认出,这是他小时候常来玩儿的地方——黄寺兵营。
次日,邓兆祥、张学思两位校长在几位军区干部的陪同下来住地看望大家。
“同志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这次派你们到北平来执行一项极其光荣的任务,准备参加新中国开国庆典的大阅兵……”张校长向他们正式宣布。
张校长的话还没讲完,学员们已个个激动得心都快跳出来了。真想不到,这样光荣的任务会落到自己身上!队列中有不少人已经是喜极而泣。
由于李冠英军人姿态好,队列动作标准,他幸运地被选为开国庆典阅兵式的擎旗手,随同军委派来的尚科长去军区后勤部领取了一面特制的“八一”军旗。李冠英知道,一名受阅大军的旗手犹如一艘军舰的舵手,其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
在扛着军旗回来的路上,他高兴得合不拢嘴,和尚科长有说有笑。尚科长见他对北平的情况很熟悉,就让他当联络员,同时指定他暂时负责海军方队的队列训练。当时全军还没有统一的操典,李冠英去请示首长,首长指示,仍按他们习惯的英式操典进行操练。
训练紧张而又愉快,白天在骄阳下练,晚上在灯光下练,直练得每个人四肢肿胀酸痛,但没有一个叫苦叫累,大家的情绪非常高涨。
9月29日上午,朱德总司令在苏联顾问和军区首长的陪同下,来到训练场,对受阅部队进行预阅。临时检阅台是用几辆卡车拼成的。按照国际阅兵的惯例,阅兵指挥部决定,海军代表队排在受阅部队的第一方阵。预阅结束时,朱总司令高兴地说:“我们解放军的行列里,第一次有了海军,这很好!”
盼望的时刻在一分一秒地接近。9月30日晚,李冠英和战友们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半夜,确切地说是1949年10月1日凌晨,哨声一响,他们立即起床,穿上崭新的蓝呢子海军干部服装,戴上白色的大檐帽,把皮鞋擦得油黑锃亮。早餐完毕,他们又进行最后一次详细检查,然后上车,头顶星斗,来到了天安门广场。
海军代表队作为受阅部队第一列,其位置在天安门以东,也就是当时的公安部对面。各路部队也陆续到达,在指定的位置上等待。李冠英的心情格外激动。
下午3时,大地欢声雷动。在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毛主席亲手按动电钮,升起了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礼炮齐放二十八响,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铿锵有力的声音震撼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李冠英和战友们含着热泪聆听毛主席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公告宣读完毕。在军乐声中,朱德总司令由聂荣臻代总长陪同,分别乘敞篷车检阅三军部队。总司令的车首先在海军代表队前停下,他面向军旗庄严地举起了右手。李冠英立即将垂直竖立的军旗擎起向前下垂四十五度,向这位指挥千军、身经百战的老英雄敬礼。
阅兵后,朱总司令重登天安门城楼,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接着,分列式开始。
分列式的第一方队就是年轻的人民海军代表队。李冠英和他的战友们紧随着聂荣臻的敞篷车,光荣地走在各受阅部队的前列。当时天安门两侧各有一个三座门。他们由东向西而行。通过东三座门时,海军队伍分成三列同时过门,然后,又重新整合成一个方队,以“八一”军旗为前导,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天安门,接受检阅。李冠英肩扛“八一”军旗走在一万六千人受阅大军的最前列,他的两旁各有一名端着铁把冲锋枪的护旗兵。
接近东边金水桥时,聂荣臻总长在车上向毛主席和朱总司令行军礼。李冠英随之用一个熟练利落的动作,双手迅速擎旗向前下垂四十五度,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将士向新中国的最高统帅致敬。就在这时,忽然刮来了一阵小风,将李冠英的“八一”军旗吹卷起来。李冠英竭力想把军旗抖展开来,但由于身上的军旗背带起了限制作用,他无能为力。就是这样,他擎着吹卷的“八一”军旗通过了天安门广场。这件小事令他抱憾终生,但身为旗手这件事,让他一生引以为荣。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旗手,他见证了一个伟大的民族站立起来的庄严时刻。
开国庆典的次日,海军受阅人员每人收到一张请柬,应邀赴北京饭店参加宴会。参加宴会的有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烈军属代表以及各军兵种负责人和受阅部队师以上干部,唯有海军和空军是全体受阅人员参加。
坐下不久,李冠英突然发现一位和蔼慈祥的首长走了进来。他情不自禁地喊道:“朱总司令来了!”顿时,全场沸腾起来。大家起立鼓掌,欢迎总司令。宴会在热烈的气氛中开始了。为新中国走向强大,大家纷纷举起了手中的酒杯……
开国庆典结束后,李冠英最迫切的愿望是把自己的这份殊荣告诉女友,让心上人和他一起分享幸福。可是,此时他已和女友失去联系一年多了。
李冠英1923年出生于东北军一位高级军官的家里,“九一八”事变后在北平读书。
“七七事变”后,李冠英走上了抗日救亡之路,在兰州考取了西北话剧团。作为剧团的男一号,他与女一号演员陈小姐同台演出了大型剧目几十场,两人之间渐渐地产生了爱情。
1944年,李冠英参加了赴英海军人员培训班。在英国留学期间,李冠英和陈小姐鸿雁来往频繁。他们对人生和祖国的前途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当李冠英与同学从英国皇家海军学校学习结业、把英国赠送的“重庆”号巡洋舰接回国内时,正值解放战争胜利前夜。在共产党政策的感召下,不愿参加内战的全舰官兵于1949年2月25日,举行了震惊中外的“重庆”舰起义,驾驶着这艘国民党最大的王牌舰投奔了解放区。
李冠英参加起义后就与女友失掉了联系。由于重庆市解放较晚,直到开国庆典之后,他仍无法与女友取得联系。
1950年初,李冠英调到大连海军学校任教官,获悉重庆已解放,便立即给重庆市人民政府写信,请求帮助寻找他的女友。一个多月后,他惊喜地接到女友的来信。这次,女友直截了当地邀他赴重庆,商谈婚事。
可是,不久,朝鲜战争爆发。部队的工作全面转向为朝鲜战争服务,李冠英不得不放弃重庆之行。他心里很清楚,当时部队对起义留英人员的配偶关系审查是非常严格的。李冠英迟迟不去重庆,引起了女友的怀疑和不满,每次来信都是满纸怨言,甚至说李冠英欺骗她。
两人之间的误会和裂痕越来越深,终于导致分手。李冠英发誓不再谈恋爱,把整个心思扑在培养海军学员上。他教过的海校一、二期学员后来有不少人成为将军和海军建设的骨干。
接受邓小平检阅的第一兵
——程志强
1984年,新中国成立三十五周年的国庆阅兵,是自1959年第十一次阅兵的二十五年之后。这次大阅兵的阅兵首长是邓小平,也是他亲定的大阅兵目标:世界一流,国际前茅。在这次重大的阅兵中,接受邓小平检阅的第一兵是程志强,一个来自山西农民家庭的战士。
这次大阅兵,首次使用了“阅兵村”的名称。阅兵指挥部确定了三军仪仗队为阅兵第一方队之后,阅兵村指挥邱巍高为另一件至关重要的事而放心不下,那就是阅兵总指挥秦基伟司令员交给他的任务:挑选军旗手。他可以肯定军旗手是在仪仗队中选,但能不能让自己满意,能不能让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为他喝彩却让他陷入沉思,因为军旗手要高擎着猎猎军旗走在三军所有方队的最前头。更重要的是,那一天,他要成为接受军委主席邓小平检阅的第一人。
还有,军旗手手中的军旗是会随着风向、风速的转换而摇摆的,重心也会发生变化,在大风的作用下,军旗手身体素质如果不好,被军旗卷走也不是什么怪事,那可就走不出所要求的一条直线了。
国庆节那天究竟是什么天气,谁也难以预料,这就要求不论在什么气候下,军旗手都必须保持挺立的身姿,正直的方向,均匀的步距,准确的步速和稳健的步伐。邱巍高越想越觉得此事的重要,他临进阅兵村之前还在提醒自己:军旗手,万不可掉以轻心。
在训练时,邱巍高站在队伍旁边思索了一阵,突然高声喊道:“谁是军旗手?”
只听一声洪亮的回应:“到!”一中队中队长程志强斜跨出列,一个标准的跨步,有力的靠腿,完全是教范的“翻版”。
这第一印象让邱巍高眼前一亮。他端详着程志强:一米八零以上的个头,身材魁梧得像铁塔,方正的脸,天庭饱满,器宇轩昂,两道又粗又黑的眉毛下面是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那目光透露出坚定、威武、干练和自信,那张黑红色的脸写满粗犷与剽悍,一股藏掖不住的阳刚之气扑面而来,整个形象是一个标准的东方男子汉。
程志强,1955年3月出生于山西省永济县一个农民家庭,1973年任村支部书记,同年参军,先后任班长、军旗手、排长、副连长、中队长等职。
对于邱巍高来说,虽说在年龄上、职务上都高于程志强一大截,他们之间没有过直接的接触,但对这张脸他却很熟悉。电视上、画报上、挂历上、杂志上、小学生课本上……这是一个被誉为“天下第一兵”的名人,其知名度比自己这个副司令员要大得多。
邱巍高走过去拍了一下程志强的肩膀:“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就叫程志强。”
程志强敬礼:“是!首长。”
邱巍高还礼:“作为军旗手,你的担子可不轻啊!我问你,如果阅兵那天碰上大风或者其他不利的情况,你能不能保证不改变姿势?”邱魏高关心的还是这个问题。
程志强信心满满地坚定地回答:“请首长放心,一定能做到让军旗稳稳地通过天安门广场!”
邱巍高听后满意地笑了。不过,有决心是一种态度,毕竟代表不了行动,还要靠实践来检验。他计划着,还是要找一个刮风的天气来单独考一考程志强。
有一天,刮着西北风,少说也有四五级。邱巍高又一次来到训练场,掐着秒表要对程志强进行单独考核。
“正步走!”口令声响起。
程志强胸有成竹,充满自信,举着被风刮得猎猎飘舞的军旗,抬腿带风,落地砸坑,踢腿稳健,脚步声比口令声更响亮。
沙土地上,清晰的脚印印在地上。考核人员用钢卷尺在他身后丈量着两脚印间的距离,并大声地报告着:
七十五厘米!七十五厘米!七十五厘米!七十五厘米!七十五厘米……
邱巍高喜出望外,程志强的步伐竟如此精确,他简直难以置信,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军旗手的素质过硬,他放心不下的事现在终于心里有了底,阅兵总指挥秦基伟司令员交给他的这项特殊任务算是圆满完成了。
在后来的训练中,他终于发现了秘密:程志强和其他军旗手偷偷地将旗杆里灌满了沙子,主要是为了锻炼臂力和身体在承重情况下的稳定性。这已经是他在五个月之内更换的第四根旗杆了,坚韧的、有弹性的旗杆竟被他攥烂了三根!这面旗帜被风一吹,没有百斤的力度是扛不住的。邱巍高拉住程志强紧握旗杆的手,那双粗壮的大手,血泡片片。再看他的皮鞋,为了练出铁脚功,他在皮鞋上钉了两层鞋底,还加钉了八个大号铁掌,一双皮鞋的重量比原来增加了一倍。就这样,短短几个月,程志强穿坏了五双皮鞋。
尤其是他自从受领了军旗手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后,就开始暗暗地给自己加码。风,漫卷尘土而来,各方队鸣金收兵,他擎着军旗,顶着风口来练;雨,倾盆而下,他与旗为伍,迎着雷电走去。他决心在最恶劣的气候里、最重的着装下把误差减少为零。
功夫不负有心人,程志强以自己的执著和努力,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不管天气怎样恶劣,那军旗就像铁水浇筑的一样稳不摇晃。
国庆阅兵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军旗,火红的军旗率先进入了阅兵场!
三军仪仗队的军旗手程志强,第一个踏上阅兵道,第一个进入敬礼线,第一个接受了邓小平的检阅。
紧跟程志强身后的,是遐迩闻名的三军仪仗队。接受江泽民检阅的第一兵
——宋月强
在举世瞩目的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式上,最引人注目的依旧是第一个通过天安门广场的仪仗方队。而在这个方队里,高擎“八一”军旗,走在整个受阅大军最前面的队员,将第一个接受江泽民主席检阅的,是受阅部队的军旗手宋月强。
二十七岁的宋月强也是来自山西,家乡是山西省平遥县,是个地地道道的黄河娃。入伍八年来,他和队员们已经万无一失地完成了三百多次外国元首访华时的仪仗司礼任务。1997年7月1日,作为护旗手的宋月强,和队友们一起将鲜艳的五星红旗升在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上空。
我国决定在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大庆时举行盛大的阅兵式,仪仗大队将作为军旗方队,在军旗手的引导下,走在整个受阅队伍的最前面。听到这个消息,队员们都激动得彻夜难眠。受阅队员要优中选优、层层选拔,而宋月强的目标却是要求最严、动作最难、责任最大的军旗手的位置。
选拔的日子开始了,个头一米八八、体重一百九十斤的宋月强往操场上一站,如同一尊铁塔岿然不动。体形:良好;动作:良好;心理素质:良好。几位严肃的考官全票通过。那一夜,宋月强想了很多很多,一个美丽的梦把他带到壮美的天安门前,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他将高擎军旗,健步走过天安门广场……
梦是美好的,然而要实现这个梦想,还必须经过近乎残酷的磨炼。军旗手是整个受阅方队的“龙头”,“龙头”怎么摆,“龙尾”就怎么甩,他的动作直接关系到身后五十多个方队。在正常的气候下,军旗轻盈飘扬;可在风雨中,军旗却重达二三十斤。军旗手要在难以预测的变化中始终保持挺直的身姿,均等的步距,电子秒表一样的均匀步速,真是谈何容易!不要说出现什么差错,就是动作稍欠精彩,整个队伍也将受到影响。
为了练就超一流的掌旗动作,宋月强自制了一根钢管,灌满沙子,重达三十四斤,反复练习四十五度角旗杆定位动作,一练就是两个小时。战友们都知道,在宋月强的宿舍里,已放着练坏的三根旗杆。宋月强那双粗壮大手上的血泡已连成一片,双臂练肿了,吃饭连筷子都拿不住,体重也一下减少了十二斤。宋月强的皮鞋也很特殊,加钉了两层鞋底和八个大号铁掌,重量比原来增加了一倍。就是这样的鞋,短短几个月里,宋月强竟已穿坏了四双。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宋月强终于摸索出了根据不同的风向甩旗、端旗、展旗的规范动作,把误差减少到零。为了达到“走百米不差毫厘,迈百步不差分秒”的标准,宋月强除了正常的训练外,还在双脚和手腕上分别绑了五斤、两斤半的沙袋,加班加点地练。中午别人休息,他顶着炎炎烈日,一步一步地练正步;夜深人静,他又偷偷地扛起旗杆跑到训练场一招一式地体会要领。脚上磨出了血泡,腰疼得直不起来,但他一刻也没有放松。终于,他练就了“踢脚带风,落地砸坑”的硬功夫。
起初,仪仗队领导专门给宋月强准备了预备队员。宋月强看到队里外事任务很多,就婉言谢绝了。他说:“没有预备队员,就没有后路可走,我只能孤注一掷,把标准定得更高,要求更严!”因为没有预备队员,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宋月强都必须在场。有一次,徒步受阅部队进行合练,宋月强正发着高烧。因为没有预备队员,高烧近四十度的宋月强准时站到了军旗手的位置。两个小时的合练一结束,宋月强就像一根木头,直挺挺地倒下了。
在阅兵村设置的模拟阅兵台现场,整个分列式通过长七百四十多米的“天安门”,需要九百九十步。一天,专门对军旗手进行了一次考核,在一位位将军、一个个队列专家面前,宋月强以标准的步伐走来,七十五厘米、七十五厘米、七十五厘米……整个阅兵式,军旗手的步伐分厘不差!当宋月强踏下最后一步,预测线和半圆形的脚后跟刚好形成一个圆切,一个精准的圆切!
“太精彩了!”严格的将军和专家们一齐为他鼓掌喝彩!
正在阅兵村视察的军委张万年副主席、迟浩田副主席看了他和队友们的动作后,高兴地称赞他们是“世界一流”,不愧为“军旗标兵”。听到这些,宋月强欣慰地笑了。
令人瞩目的世纪大阅兵终于来到了。军旗方队率先步入了阅兵场,而走在军旗方队最前面的就是手擎火红军旗的宋月强。他第一个踏上阅兵道,第一个走到天安门前,第一个接受了江泽民主席的检阅。■
(责任编辑/陈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