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增军
摘要:在对外军事宣传材料中,军事及相关术语往往被生硬的创译,以至于贻笑大方。本文认为应该尽量利用互联网搜索对照的词语或相关的解释,采取回译的方法,恢复其本来面目。
关键词:军事对外宣传 军事及相关术语 互联网 创译 回译
一、引言
对外军事宣传,是我国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对外传递中国军方的声音,宣传中国的国防政策,加强对外军事交流与合作。特别是2009年8月20日,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网站上线试运行并开通中、英文两种版本,向世界更好地介绍中国的国防,让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军队。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国家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加速推进。面对新形势与新任务,对外军事宣传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质量,讲求效益,全方位发展对外军事关系,为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有利的外部条件,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能否更好地向国际社会宣传中国的国防与安全依赖更好的译文,然而我们看到的不少译文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拼写、标点、大小写、用词不当、中式英语、欠额翻译等等,译文质量令人堪忧。
上世纪九十年代,段连城先生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宣传材料英文译文的“常见病”归纳起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甲型病状”。此类病状“主要表现为白字连篇,语法错误和用词不当。”另一类是“乙型病状”。此类病状“指拼字无误,语法不错,但外国读者会感到难懂甚至不懂,更谈不上喜闻乐见的译文。”(转引自杨自俭,1994:195-205)
学者们苦心孤诣、献计献策,力图以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此外,针对翻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中国译界还有过多次激烈争论。可以说,当前的翻译理论虽非尽善尽美,但较20多年前可谓全面深刻。为什么二十多年前存在的翻译问题至今仍然存在?根源何在?有内因,译员的道德修养及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也有外因,缺乏有效监督(王金岳,2009)。但是笔者身为军事翻译,对其中的军事及相关术语(military and associated terms)的翻译感触良多。
二、对外军事宣传材料中军事及相关术语的翻译令人费解
2009年8月5日某杂志出版其2009年第二期,并以此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2周年。该杂志中英文双语并行,图文并茂,装帧精美,然而其中诸多军事及相关术语的翻译令人费解,例如在卷首文中可见“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机械化”一词对应的英文是“machinization”,正确的应该是“mechanization”,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又可见“合同战役战术训练”,“合同”一词对应的英文是“compact(紧凑的)”,而“合同”意为“诸兵种合同”,正确的应该是“combined”,风马牛不相及。问题多多,不胜枚举。试以该文前三段为例,请看:
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历史进程中积极推进军事训练转变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面对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和资源争夺,面对势头强劲的世界军事变革,如何提高人民解放军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和实战能力,有效履行历史和时代赋予人民军队的神圣使命?
2006年6月27日,胡锦涛主席在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立足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实际,更加自觉地主动地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的转变。
2009年3月11日,胡锦涛主席在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团体会议时又强调,全军必须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带动军队现代化建设,重点加强核心军事能力建设,同时统筹抓好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兴起大抓军事训练热潮。
Actively Promote Military Training Changes During Historic Process of Military Transform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face of a complex and changing world, pressures on costs and resources, and military transformation, how can we improve the PLAs peacekeeping and combat capacities in the information era?
On June 27, 2006, President and Central Military Commission Chairman Hu Jintao made an explicit instruction at the all-army conference on military training that China should more conscientiously and actively push forward the transition from machine-based military training to that based on information, given the combined development of machinization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While attending the meeting of PLA delegates during the second session of the 11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n March 11 this year, Hu reiterated that the whole army must stick to the military modernization drive guided by the preparations for military struggles. The focus should be placed on reinforcing the core military capacities while building non-war military operation capacities.
在该文中我们看到,诸多军事及相关术语的翻译都值得商榷。
让我们先看第一段中的“军事变革”一词,其对应的英文是“military transformation”。在我国,所谓军事变革,最初叫做军事革命,译自英文“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RMA)”。无论是叫军事变革,还是叫军事革命,这只是在中国的叫法的改变,而在英美其叫法并没有改变,仍然是“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这一点可以在国防白皮书中得到印证。在国防白皮书中文版《中国的国防2008》中“军事变革”一词出现8次,在其英文版“Chinas National Defense in 2008”中无一例外地译为“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再看“威慑和实战能力”一词,其对应的英文是“peacekeeping and combat capacities”。我们查外研社《汉英词典》(1995年8月修订版,下同),“威慑”应为“deter”,其形容词形式和名词形式分别为deterrent和deterrence。同样,查“实战”应为“actual combat”,为简洁见,可单用combat,也可作形容词。到此,威慑和实战能力似乎可以译为deterrent and combat capacities。且慢,让我们看看美国人的说法。美军在其《2010年联合构想》“Joint Vision 2010”中提出,“The primary task of the Armed Forces will remain to deter conflict – but should deterrence fail, to fight and win our Nations wars”。时任美军战略司令部司令的Eugene E. Habiger 在其“Strategic Force for Deterrence”(JFQ / Winter 1996-97)一文中评论说,“This is not to suggest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deterrence and warfighting; they complement each other but are not identical.”因此,“威慑和实战能力”似乎应该译为“deterrence and warfighting capacities”。
在第二段中,“全军军事训练会议”译为“the all-army conference on military training”,似乎不妥。其一,army一词意义可为军队,可为陆军。这里取其军队之意,似乎无可厚非。然而该文的背景是一张陆军演习的照片,非常容易误导读者取其陆军之意。其二,笔者在互联网上利用谷歌搜索“all-army”,可见“2009 ALL ARMY/ARMED FORCES SPORTS CALENDAR”,这里“ALL ARMY”意为“全陆军”而不是“全军”。可见“all-army”的意思究竟是“全陆军”还是“全军”非常容易混淆。既然在美国“全军”可以叫做“all armed forces”, 那么在我国“全军”为什么不能叫做“all armed forces”,或者直接叫做 “all Peoples Liberation Army”,简称“all-PLA”呢。因此笔者建议“全军军事训练会议”译为“the all-PLA conference on military training”。
在第三段中,“非战争军事行动”译为“non-war military operation”,似乎竭力贴近原文,但是却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笔者搜索国防白皮书,在其中文版《中国的国防2008》中“非战争军事行动”一词出现5次,在其英文版“Chinas National Defense in 2008”中全部译为“military operations other than war (MOOTW)”。其实,“非战争军事行动”本译自英文“military operations other than war”。美国陆军早在其1993年6月出版的《作战纲要》“Operations”中就提出了“military operations other than war非战争军事行动”这一概念并加以阐述。我军直到近几年,特别是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后才在真正意义上开始研究这一概念。因此,我们应该把“非战争军事行动”译成“military operations other than war”。
过多的评论以及修订译文不是目的,如何解决问题才是关键。那么我们在翻译对外军事宣传材料时如何处理其中的大量军事及相关术语呢?
三、利用互联网搜索,采取回译的方法
2006年第6期《中国翻译》刊登了丁衡祁的《努力完善城市公示语 逐步确定参照性译文》。该文就如何提高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质量,提出一定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丁教授指出“如果英语中有现成的对应的表达我们就可以直接照搬(Borrow),如果英语里有类似的表达我们就可以参照它加以改造(Adapt),如果前两种情况都不存在,那么我们就按照英语的习惯和思路进行创译(Create,即创造性的翻译:creative translation)。我们可以把这三种翻译方法归纳为A-B-C模式(the `Adapt-Borrow-Create` approach),即模仿-借用-创新的模式。”(丁衡祁,2006:43)
丁教授建议的A-B-C模式似乎可用以处理对外军事宣传材料中的军事及相关术语,但是其可操作性并不强。试想,如何判断英语里有没有现成的和类似的对应表达呢?以在《汉英词典》或其它军事类汉英词典中可查或不可查为标准吗?如果可查,我们认为英语里有现成的和类似的对应表达,那么我们就直接照搬(Borrow)或者参照它加以改造(Adapt),基本没有问题;如果不可查,我们认为英语里没有现成的和类似的对应表达,那么我们就进行创译(Create),创译的结果极有可能是把“合同战役战术训练”译成“compact operational and tactical training”而贻笑大方。
美国是当今世界军事强国,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战略战术都领先他国数年甚至数十年。其它国家往往步其后尘,尽力追赶。与此相应的是大量的军事及相关术语被译成汉语或是其它语言,直接使用或是稍加改动予以使用。这些军事及相关术语如同科技术语,以新著称,《汉英词典》或其它军事类汉英词典往往不能及时收录,所以不可查并不意味着英语里没有现成的和类似的对应表达,从而生硬的创译。虽然在汉英词典里不可查,但是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利用谷歌等搜索引擎,“同时输入英文和中文关键词,点击搜索所有网页,可能找到英汉对照的词语或相关解释”(李长栓,2004:104-105)。例如上文中提及的“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信息化”一词在词典里查不到。我们同时输入“机械化,信息化,mechanization”等关键词,点击搜索可得“the composite development of mechanization and informationization”,正是我们需要的“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英文译法。
方梦之教授在其《翻译新论与实践》(1999:249)一书中讨论人名翻译时提到人名回译问题。他说,“人名的回译仍需做到名从主人,既不能完全按照原文的形式来译,也不能完全译音。需要恢复人名原来写法。”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人名的回译之法翻译军事及相关术语。因此,在搜索到相应的词语或相关的解释之后,我们必须采取回译的方法,还原其本来面目。例如,“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应该译为“the composite development of mechanization and informationization”,而不是“the combined development of machinization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和研究可见,对外军事宣传材料中出现的军事及相关术语如果在词典中可查,则可以照搬或改造;如果不可查,则应该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应的词语或相关的解释,然后采取回译的方法,而不能生搬硬套或是生硬地创译。
参考文献:
[1] 方梦之. 翻译新论与实践[M]. 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
[2] 李长栓. 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3] 段连城. 呼吁:译界同仁都来关注对外宣传.载《翻译新论》.1983-1992》[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4] 丁衡祁. 努力完善城市公示语 逐步确定参照性译文[J]. 中国翻译,2006.(6);
[5] 王金岳. 应用文翻译岂可再“免检”[J]. 上海翻译.2009.(3);
[6] Eugene E. Habiger. Strategic Force for Deterrence[J]. JFQ / Winter 1996-97;
[7] 中国的国防2008.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9;
[8] Chinas National Defense in 2008.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9;
[9] Joint Vision 2010. Washington: Chairman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2004;
[10] FM 100-5 Operations. Washington: Headquarters Department of the Army,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