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秀丽
摘要: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以及农村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对整个农村地区的综合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状况,通过比较分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优越性及重大意义。
关键词:河南省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一、河南省农村养老保险现状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试点探索。1986年,民政部和国务院有关部委正式提出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社区型养老保险,1991年6月原民政部农村养老办公室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以下简称《基本方案》)。1991年底开始,根据国务院和河南省政府关于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要求,河南省先后在济源、新郑、长葛三地进行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经过十几年发展,我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1—1994年,试点阶段。1991年10月,民政部在烟台召开全国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据此精神,经民政部、省政府批准,在济源、新郑、长葛三市(县)进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1992年3月,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要切实抓好农村(含乡镇企业)的养老保险工作。1992年4月,省政府在长葛召开河南省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之后,各地按照会议精神,积极开展试点工作。
第二阶段:1995—1998年,稳步发展阶段。在总结各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1995年10月16日省政府下发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搞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对农民负责的态度,切实把这项事业办好;要建立相应经办机构,承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具体工作,管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认真贯彻省政府通知精神,加强领导,重点突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使我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得到较快发展。到1998年底,全省18个市、地,117个县(市、区),1610个乡(镇)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230万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积累保险基金3.6亿元。
第三阶段,1999—2009年,整顿规范阶段。1999年7月2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批转整顿保险业工作小组保险业整顿与改革方案的通知》,指出:目前我国农村尚不具备普遍实行社会保险的条件。对民政系统原来开展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进行清理整顿,停止接受新业务,区别情况,妥善处理,有条件的可以逐步将其过渡为商业保险,整顿和规范农村养老保险的具体办法,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会同保监会等有关部门另行规定。在这种情况下,我省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由蓬勃发展的局面转入了“整顿规范”阶段。这个阶段,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省大部分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出现了参保人数下降,基金运行难度加大等困难,一些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甚至陷入停顿状态。
第四阶段:2009年10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阶段。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国务院办公厅4日发布《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指导。国家出台试点方案后,河南省将尽快试点,计划每个市有一两个县作为试点。河南省在家务农的农民将逐步享受社会养老保险。每月缴纳养老保险费后,到了“退休”年龄,也能按月领取养老保险金。今年全省10%的县将试点农村养老保险,农民工养老保险也将进行试点,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我省农村养老保险有望进入一个新阶段。
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进步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省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一定成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引导农民合理消费,激发农村潜在的购买力,此外,还有助于改变农民的“养儿防老”观念,促进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但另一方面, 从我省近几年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现行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和运行过程看,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回避的难题和困境,如资金不足、管理混乱,农民参加保险的积极性不高等。而新型农村社会保险政策的基本原则,即“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依据此原则,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很多方面有所改进,能有效解决资金不足,管理混乱等问题。
(一) 资金来源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中央财政将对地方进行补助,并会直接补贴到农民头上。《务院关于开展新农保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国家依据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这样规定使农民可以自由选择缴费层次,具有很大的弹性。另外,《指导意见》规定: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民主确定。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这样规定既可以拓宽筹资渠道,解决农保基金不足问题,而且可以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确定集体补助标准。还规定: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过去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主要是农民自己缴费,实际上是自我储蓄的模式,而新农保最大的特点是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模式,有三个筹资渠道,能有效的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另外,由于农民得到直接补贴,增加了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信心,提高了参加新农保的积极性,有利于新农保政策的普及。
(二) 支付结构
老农保是建立农民的账户,而新农保在支付结构上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养老金,一部分是个人账户养老金。而基础养老金是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的。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于长期缴费的农民,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提高和加发部分的资金由地方政府支出。换句话说,就是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根据先期试点的情况看,财政对于农民的补贴有三种方式,一是发放时候补贴,凡是60岁以上的人口都可以领取养老金;二是缴费时候按照定额或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定比例给予补贴;三是在领取和发放时候同时都给予补贴。
(三) 资金管理
建立新农保基金财务会计制度。《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农保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新农保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核算,按有关规定实现保值增值。试点阶段,新农保基金暂实行县级管理,随着试点扩大和推开,逐步提高管理层次;有条件的地方也可直接实行省级管理。”过去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是“以县级为单位”运营,基金分散,范围小,出路少,管理成本高,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达到增值要求。而实行省级统一管理能够确保基金安全运营,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
(四) 农民工社会养老新规定
过去农民工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领不到,因为公司负担不起,能逃就逃。就算办了,一换地方就取不了,农民工纷纷退保。今年初出了个《办法》,要求公司改为交12%,又规定异地接续方法,不许办退保。而我国原来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在县级统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以城镇企业职工为重点,很难适应大规模流动状态,农民工因跨地区、跨城乡就业而养老保险权益得不到维护。因此,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在加快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的同时,制订适合现实需要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和参保人员跨地区流动就业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制定实施这两个办法,能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养老保险权益。
(五) 政府作用的加强
原来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这意味着国家财政没有对农村养老保险提供财政支持,农保资金基本上是农民自己掏腰包。而新农保明确规定“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说明国家对农村养老保险进行财政补贴,政府的作用增强了。另外,在农保资金的管理以及对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养老保险问题上,政府的作用也在逐步加强。
总而言之,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河南省来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不仅对确保我省农村居民生活,推动农村减贫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维护农村的稳定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改善心理预期,促进消费,拉动内需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杜爱英.《我省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河南省民政厅民政工作研究.2006.12;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农保试点的指导意见》2009年9月;
[3]于潇、申斯迎.《吉林省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状况分析》《人口学刊》.2000.03;
[4]杜爱英.《我省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河南省民政厅民政工作研究.2006.12;
[5]吴鹏森.现代社会保障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