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胜 郑 钊
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开设,对于当代大学生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着力提高自身的历史认知和素养。二是培养自身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三是着力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四是培养自身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辩证思维能力。五是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重视这门思政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着力研究这门课的深刻内涵和深远目的,挖掘这门课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使之产生最大的效果和作用,对于大学生的全面成长都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大学生 素质教育
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高校当中增开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作为新一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内容之一,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它的开设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着力提高自身的历史认知和素养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将人培养成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怎样培养人,拿什么培养人?其实历史给我们了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在大学生提高自身的历史认知和素养方面,中国近现代史可以起到引导和充实作用。
(一)有利大学生学习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每个人都从属于一个民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祖国,每个人都会为我们国家有这样源远流长的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而自豪。教师可以稍加延伸一下讲讲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即它的长度、广度及高度。从文化的视角去说开,相信同学们会有更浓厚的兴趣。我认为先讲述一下祖国古代文明的渊源发展,辅之对比其他文明,这是学习本课目的基础,可以最大程度激发同学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二)帮助大学生了解近代优秀人物,提高自身素养
在讲述近代鸦片战争的时候我们都不会忽略林则徐、曾国藩、刘铭传、梁启超、谭嗣同、严复、蔡元培以及毛泽东等等,他们的对民族的满腔热忱、对国家的鞠躬尽瘁以及对自身的修养对儿女的教育都堪称典范。如林则徐留下的千古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以及他的“十无益”。曾国藩是封建社会最后一位巨儒,他的《曾国藩家书》是增强我们自身修养的极好参考,还有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教育思想。当然还有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这些都是提高我们自身素养的极好素材,也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三)引导大学生选择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和健康的人生追求
在中国近百年的荣辱史中,出现过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有的“身卑未敢忘忧国”有的“难酬蹈海亦英雄”,有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的“一筐炸弹奋当先”。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感人事迹所体现的崇高品质、价值取向对大学生都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还有无数仁人志士面对困难所表现的乐观主义精神,面对个人得失所表现的先国家后个人的奉献精神,面对挫折所体现的坚忍不拔的精神,面对在灾黎遍野所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这些也都是当代大学生健康的人生追求。
二、培养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
中国近现代史是激发当代大学生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的最好教材。中华民族精神的产生和形成主要就是在近现代史中形成的。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就进入了一个屈辱和悲剧的年代。这一延续了上百年的悲怆历史使人愤怒,压抑、窒息,并进而沉思、奋起,同时又是一个激发当代大学生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的独特元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可以增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每个人又都是人民群众的一员。每个人自觉不自觉都在书写着历史,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叫响“振兴中华”,从鸦片战争的硝烟战火到三大战役的震天炮声,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他们就是民族的脊梁,他们就是民族英雄。他们忘我浴血奋战,抛妻离子,直至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们能这样做就是因为民族、国家的利益在心中高于一切,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当代大学生置身于这段历史,想想今天的生活,无形之中会增强自身的爱国情感。
第二,可以增强历史责任,迫使当代大学生的历史紧迫感。爱国主义的炽热情感是增强历史责任的前提。当情感意识意识转变成责任意识的时候,就会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近现代中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两大历史任务的历史,要求全体中国人民为此付出百倍努力。我们可以看到无数仁人志士舍小家顾大家的英雄气概。他们以“我以我血荐轩辕”、“去留肝胆两昆仑”、“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慨慷壮歌书写丹青。今日中国是昨日中国的延续,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将继续鼓舞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是一部被列强欺凌、瓜分的历史,签订了无数的不平等条约,直到亡国灭种的境地。为了摆脱亡国灭种,赢得民族的独立和尊严,我们应继承先烈的遗志,以一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精神,加速中国现代化进程,早日达到共同富裕。
三、着力提高自己的政治认知和政治素质
从古到今,无论内忧还是外患,无论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史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史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史,都需要我们讲政治。毋庸置疑,一部近现代史可以帮助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知和政治素质,教给我们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一)从反面看,中国近现代落后是与腐败的清政府密切相关的
当西方在18世纪中叶开始工业革命从而带来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时,清政府为了自己的统治,走上闭目塞听、闭关自守之路。长期的闭关锁国导致清代后期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顽固、排外、保守的官僚政治和对外政策。政治的落后带来了近代中国屡遭被动挨打的局面,直至濒临亡国灭种的边缘。由于政治的腐败无能导致清政府以“天朝上国”自居,并在经济、文化、军事方面的落后、无为。使得中华帝国与西方国家产生巨大的差距,落后就要挨打,最终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并向殖民地深渊沦陷。
(二)从正面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一个新世界,改变了一个旧世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60年的历史,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新纪元、走上新道路,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开创新局面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紧密团结在共产党周围,万众一心,奋发图强,积极进取,沿着社会主义康庄大道,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这足以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特别是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是20世纪中国三次重要的历史巨变之一。这次巨变是在中国各方面陷于僵化、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日益拉大的背景下开始的。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不仅走向了富强,国际地位得到空前提高,更重要的是广大人民生活远离贫穷,达到温饱,接近小康。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救了祖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了中国。这就是最大的政治、最好的政治。对当代大学生来说现在的中国,这是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
四.是培养自身的思维方法和辩证思维能力
(一)中国近现代史,可以培养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要求对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结合当时的环境及各种因素作出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任何超越、脱离当时的环境各种因素的做法去臆断猜测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例如,对洋务派的评价,洋务派主要代表的手上都沾满了太平天国将士的鲜血,但他们兴办近代企业,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开创中国近代化之先河,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给当时的中国带来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结合当时历史实际,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进程的分析,可以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二)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与社会环境相联系,并且受多种因素合力影响,例如,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看,是北洋军阀夺取胜利果实所致,但真正的原因是同盟会的组织能力不强,忽视对军队的建设和控制,对广大下层民众缺乏有力的号召及阶级阵线模糊等等。再有,讲述平津战役中北平的和平解放,围绕傅作义来展开讲述,然后说明傅作义将古都北平完整交到共产党的手中被国民党视为背叛,但确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五十多年过去,国共两党的恩怨逐渐被历史尘封,如果北平不可再生的古迹毁在战火中,如何对得起后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明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个人利益、政党利益国家民族利益间有时是不一致的。而正因为当时国民党利益与国家民族利益的不一致才导致了它被人民抛弃。通过上述故事的讲述和道理的阐明,使学生逐渐了解如何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考和分析问题。五.最大限度地形成大学生的思想共识
当今高校,学生日益活跃,信息化异常发达,在社会利益多元化以及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国内各种群体冲突影响下,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也受到了前所位于的冲击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运用教育手段,运用各种思政课的教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使当代大学生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这就是“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继往开来,承前启后,包容了近现代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外交等诸多内容,尽管这些内容在课本中不是专章讲授,也不是专门史,但为了提高学生对近代中国社会的深入了解,可以通过专题讲授的形式,深入分析,层层展开,用铁的事实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中国近现代与世界近现代的风云变幻有着密切联系,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开阔眼界,丰富世界历史知识,了解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国际环境和世界政治经济形式,把握世界变化趋势。党和政府领导整个国家与世界接轨同时又保留本国特色。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这足以说明改革开放是我们的正确选择。
中国近现代史同样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孕育、产生、发展、巩固、壮大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由弱小到强大,由挫折到胜利,在这门教科书中,也充分地达到了说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通过对历史人物、对历史事件、对历史进程的感性及理性分析,一定能达到我们的教育效果、教育目的,最大限度地形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共识。
总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开设,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政治认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几个方面素质的提高,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