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德萍 顾梅婷
去年底,一向不播八卦新闻的中央电视台连续报道山寨文化现象并进行探讨,所播出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网友对此褒贬不一:其中有三成左右的人认为山寨文化是一种冒牌的文化。核心就是剽窃:五成以上网友看好山寨文化,认为应该任其发展……仿佛是一夜成名的山寨,俨然成了2008年最热门的词汇之一。
所谓山寨。既不是筑有栅栏等防守工事的山庄,也不是旧时绿林好汉占据的山中营寨,而是一个来源于粤语、被赋予了新意的词汇。有着自踞一隅。不被官方管辖的意味。起先特指山寨机将名牌手机迅速平民化的现象。后外延逐渐扩大,现泛指一切制作粗劣但功能强大、着意模仿但难得精髓、创意无限但细节欠佳、占有欲旺盛但求知欲衰退,什么都有但又似乎什么都不好的社会现象。有人说,山寨精神的实质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以极低的成本模仿并加以创新。最终比肩经典。是草根创新、群众智慧的结晶。也有人说,山寨的核心就是抄袭、盗版。侵犯知识产权。它的流行折射出一种令人忧虑的社会现象。
似乎没有多长时间,山寨便已进入生活的各个层面。狂热、追捧者队伍不断壮大。网晒山寨生活有之,热追新新山寨版影视剧有之,尾随山寨货更新升级者有之。自创自编自演自拍山寨剧有之。甚至热心收藏山寨版、山寨货的也有之……真是到了神州无处不山寨的地步。那么,山寨文化到底是庙堂之外的江湖草根们的胜利,还是一群“李鬼”抡起板斧冒充黑李逵?
山寨产品无所不包
山寨手机,山寨相机,山寨电视,山寨笔记本电脑,山寨MP3、MP4,山寨服装,山寨洗发水,山寨药品,山寨汽车……近年来,中国市场上出自南方小厂、品牌和质量认证都处于“灰色地带”的各种产品层出不穷,以低廉的价格和令人眼花缭乱的功能迅速占领了大片市场,被人们戏谑地称为“山寨货”。
据了解,2003年就开始出现山寨手机。它的兴起缘于我国台湾地区的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MTK或联发科)提供的平台,即MTK提供手机芯片和软件平台整合而成的半成品。生产厂商只要进行外形加工,添加顾客需要的喇叭等功能,再装上电池就可以出售了。有资料显示。MTK2007年在中国大陆手机市场的占有率达到42.8%,2008年接近50%,全球金融危机更加速了其市场占有步伐。因为MTK为手机厂商省去了大量的研发程序,降低了手机制造的门槛。很多企业和个体小作坊一拥而上,山寨手机由此进入批量生产。一份手机市场分析报告数据很有说服力,截至2007年上半年,我国山寨手机的销售规模达到2343万部,可见其发展速度和消费能量之快之多。据《半月谈》记者调查。仅在广州番禺、深圳华强北等地的山寨平板电视组装厂总数就超过200家,目前年产能超过150万台,已经相当于TCL、创维等正规厂商一年的出货量:在各省会城市以及全国几大著名的商品交易批发市场。都随处可见各种山寨货的店铺,就是一些正规连锁门市也在悄悄夹带批销山寨货。这些都展现并印证着山寨产品的市场繁荣。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比如山寨手机,只要市场上推出新款或流行款。山寨很快就有仿版问世。外形和功能与原机差不多。价格只有其1/4或1/5,与品牌机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标志略有改动,一般人忽略不计。如“Nokia”变成“Noki”等。据随机抽问,有高达8成的人对此无所谓。山寨手机吸引消费者的还有其个性创意和功能强大的订制服务。比如有着800万像素及6倍光学长焦镜头的拍照手机、有着8个扬声器的超强音乐播放手机、可以放香烟的中华和熊猫等烟盒外形手机,甚至还有配备了“高僧开光证书”和佛教音乐、图案的“佛教主题手机”等等,经销商都向购机者承诺保修一年,还可免费提供软件安装升级、音乐图片下载、特制大容量蓝牙以及超时空上网等综合服务,这种个性化和人性化服务非常吸引青年人眼球。同时,各种山寨货在网购平台上持续热销,有的数码电子产品价格低得让人难以置信。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参加调查的34418人中,66.15%的人表示会考虑购买山寨手机;76.2%的人认为存在即合理。应该引导;而认为山寨手机侵权违规,应严厉打击的仅占14.5%。对此。重庆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表示,山寨产品以低价得到了市场和部分消费者的追捧。有其出现和存在的客观因素。首先主要是消费者的经济实力影响购买行为,追求时尚生活是人的本能,但由于收入差异,有人想追求而苦于实力只好选择山寨产品,以满足渴求。甚至虚荣的心理:其次是山寨产品的潮流和个性化订制。也满足了许多人尤其是青年人崇尚新、奇、特的欲望,容易形成从众的跟风现象:再次是由于科技和研发能力的快速提升,各种新品叠出。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大大缩短,尤其是电子产品换代速度更快,有的新品上市就意味着降价的开端。因此。人们与其花大价钱去买新品。还不如花小钱去买仿品。反正用几个月再换新的也不怎么心疼。有人算过一笔账。例如市面上最时髦的一款苹果手机。市价约8000元左右,其仿版山寨机价格只有2000元,1800元也能买到。仿版机买4部才相当于正品机一部,如果仿版机用一年报废了,那么。正品机用4年再也不是最时髦或流行的款式了。许多山寨迷说:“花100块钱买MP4。享受1000块钱的快感。我们平时挣得不多。买不起高档产品。因此山寨一把又如何?”
前几年市场就有借名、靠名、改名的各类商品出售。人们习以为常,工商等部门也难于管理,比如:青岛啤酒变为“青鸟”啤酒,“旺仔”旁多了个小小的“健”字,“可口可乐”成了“可日可乐”,“LV女包”成了“IV女包”等等不一而足:南京的文安街上还曾出现过山寨一条街。虽然购买其他山寨产品也有类似动因,但像药品、洗发水、洗衣液等就不是一般从众的消费行为了。据《楚天都市报》载:湖北武汉三镇街头很多正牌药品也出现了以假乱真的山寨版。比如:“慢严舒柠”和山寨版“慢严舒宁”只一字之差,老百姓很容易被误导购买。给用药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桂龙药业华中区曾经理介绍说,近三年来。该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查出30余种山寨版“慢严舒柠”。这些取着五花八门名字的“慢炎舒宁”、“慢咽舒宁”,让企业焦头烂额。从内服、外搽再到喷雾,各种剂型应有尽有。由于10多倍的暴利,经销者冒险推销,购买者上当受骗,贻误病情。当然,包括手机在内的电子产品也不是没有问题的。主要是侵犯知识产权、质量难以保证、发生纠纷难索赔、同质化恶性竞争、偷逃税费等,这些都需要购买者擦亮眼睛,多留心眼。更需要工商、质监、卫生、药品等部门严监严管。
山寨文化无处不在
如今,由山寨机引发的山寨一词已成为草根的代名词,从原本的商业产品范畴迅速扩展到社会人文诸多方面,一时之间,山寨代言、山寨网站、山寨明星、山寨艺人、山寨MV、山寨电视剧、山寨电影。形形色色。数不胜数。富有创意智慧和革新勇气的草根民众就如
同昔日的山大王,浑身上下充满了草莽气息。怀着对权威统治的反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冲下山来攻城略地,与正规军分庭抗礼。他们高举的宣言是:你行我也行!
曾记得,上世纪80年代,尚未出名的那英以苏丙的名字出了完全模仿苏芮的磁带,盒带一时热卖。这可以说是我国有据可查最早山寨文化的雏形。如果说几十年前的山寨还存在一定的时空局限和隐晦意义,如今山寨精神则正大光明地登堂入室了。刚凭借山寨版《丑女无敌》赚得盆满钵满的湖南卫视,最近又要推出由“快男”出演的山寨版《流星花园》;山寨版《百家讲坛》尘埃尚未落定。新生代作家蒋方舟就自曝在其母协助下拍摄《百家蒋坛》的经过;山寨版《红楼梦》则引得了新版《红楼梦》制作人李小婉的亲自上门探访,西部某大学就启动了山寨版“林黛玉”的遴选……
就在山寨文化令人目不暇接之时。去年12月初。“向央视春晚叫板。给全国人民拜年。”北京街头一辆写有如此挑战味道口号的面包车经常惹得市民驻足观看,这辆“牛车”的车主施孟奇先生说,他要自办一场草根参加的春节联欢晚会。时间与央视春晚同步,通过网络直播,目的就是向央视春晚叫板,消息一出,几乎全国所有媒体都刊播了这则新闻(除央视外)。结果怎样,让事实说话。但“山寨版春晚”热却让人觉得首先赢得了创意胜利。不管你乐意不乐意。反正已经有人向央视春晚叫板了,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当初《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虽算不上山寨,但也有了许多山寨的元素,被权威定性为恶搞。《疯狂的石头》可以说是我国影响力较大也是最早的山寨文化产品了。没想到的是被人称为恶搞的电影却获得意外成功,于是东施效颦的山寨影视便蜂拥而上,大闹江湖、此一做法,甚至被业界认为是年轻导演的成功捷径。多以网络群众群动形式出现的山寨风。终于吹遍了文艺界的各个角落。不仅影视剧山寨了,话剧也开始山寨,各大城市上演的话剧。甚至一度有一半左右是速成的山寨剧,接着相声也走上山寨路,一些年轻相声演员把山寨当作了成名的手段。山寨一出。谁与争锋。之前流行一时的无厘头文化、雷文化、囧文化等,现在都被归到了山寨文化这杆猎猎作响的大旗之下。于是。各类版本的山寨作品快速出笼,纷纷问世。并风靡屏网和舞台。山寨版《红楼梦》是近期较为火爆的影视作品之一,当这位大四学生把自己拍摄、家人参演、基本无道具、无剪辑的两个红楼梦场景视频放到网上后,新浪和搜狐迅速将其挂在网站首页。而长达6个小时的《从靖康耻到风波亭》的学术讲座也火了一把。主创者过了一回瘾。并将历史从国内讲到国外。第二部作品《欧州战皇拿破仑》也将问世。在山寨风头正劲之时。敢为天下先的湖南卫视又拔得头筹。在黄金时段播出山寨版《丑女无敌》,应该说这是至今大众传媒公开播出的正宗山寨版,而《流星花园》则是他们推出的另一部山寨版。据说,还有几部正在排档期。此风一刮。全国其他省市台也坐不住了,都把目光投向了山寨版,想借山寨版争抢春节市场。观众对央视3套节目播出过一些诸如模仿秀节目,大家都觉得好玩,一乐而已。从来没有把它跟什么山寨相联,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实它就是山寨版。而网络上的山寨版本就多了去了,只要你有兴致打开门户网站。点击山寨,各种山寨版的影视剧、话剧、广告、形象、短剧、讲坛等,让人目不暇接,有的惟妙惟肖、以假乱真,有的幽默风趣、逗人捧腹,有的调侃现象、寓意哲理。有的虚实结合、启迪思考。如果没有网络,山寨可能只是个体行为。但一经网络传播。就成为大众文化的一种形式。这点已经没有人再怀疑了。正是今天这样一个网络时代。博客、播客的出现,才使草根表达理想的冲动成为可能,也使山寨的文化产品有了更广更大的影响力。
山寨人物无限风光
推出山寨手机的人物,目前无法探班,恐怕也没有谁肯承这个头的,至少在眼下这种氛围下。不过,网络上甚至包括某些省市和若干县级电视台,播出了大量产品广告。山寨版代言人物成为荧屏一大亮点。引起人们关注。如某代言人,拿着麦克风。不细看就以为是周杰伦,那个跨栏的初看很像刘翔,还有端着农药瓶的就像赵本山。但仔细再看。拿话筒的比真周杰伦要胖一圈,跨栏的又比真刘翔要瘦一圈。端药瓶的却比真赵本山要白净多了。明眼人一看就晓得其中玄机。找这样的山寨明星做广告,代言费比真明星至少要少三个零,却又能巧妙地沾了明星的光。最近重庆一家公司还专门招聘了一大群美女,标准就是和明星长得要像。山寨版张柏芝、范冰冰、张靓颖、高圆圆就这样像是流水线上的标准产品一样。一批批被“制造”出来。
如果不是自拍山寨版《红楼梦》,如果不是自费山寨版《百家讲坛》,如果不是自曝《百家蒋坛》,如果不是自办山寨版春晚,恐怕谁也不会晓得重庆大四学生陈维实、北京青年韩江雪、新生代作家蒋方舟和川籍北漂施孟奇。然而,就是这一个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因为山寨了,所以出名了。“最大的改变是藉藉无名的我开始引起了别人注意。很多人关心我了,他们跟我一起探讨《红楼梦》,给了我很多启发”,其中最特别的要算特地来到泸州探访陈家的新版《红楼梦》制作人李小婉,陈维实说:“我最高兴的是李小婉老师评价我们的拍摄‘是一项很好的文艺活动。这给了我信心。我还会继续拍下去,下一集准备拍摄《宝黛钗初会荣庆堂》”。与陈维实一样,突然被国内媒体高密度报道的山寨代表并自称草根学者的北京青年韩江雪,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的是国际关系。2007年10月,被《百家讲坛》两拒门外后,他将自费DIY了长达6小时的《从靖康耻到风波亭》的学术讲座挂到网上。他说:“尽管我模仿了百家讲坛,但我的初衷是想展现北宋末南宋初的那段历史。并不纯粹是想上电视。现在看来。大家对我的方式认同。我也不想再上《百家讲坛》了,我准备和一家网站合作制作第二部作品《欧洲战皇拿破仑》,这是国外历史,百家讲坛没讲过的。也算是我的创新之处,”
虽简陋粗糙至极,但绝对认真。虽秉承娱乐至上理念。却真切体现了草根创新与群众智慧。正是像陈维实、韩江雪等这样的草根人物,让全民山寨时代活灵活现地来到了我们身边。有专家认为,从产业化到社会化。山寨现象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经济现象。它代表着平民化的智慧与需求,是民间文化井喷的结果。如此来看,网络时代恰好成了山寨精神生长的适宜土壤,也就难怪“山大王”们个个揭竿而起,呼啸而来了。
剥离掉山寨文化产品模仿他人产品的特性,山寨生活的流行提醒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正陷入创造力的退化、萎缩。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我们的消费者,同时也是用自己双手辛劳工作创造社会财富的劳动者。难道不能拥有物美价廉且时尚好玩的产品吗?现在,一场音乐会、一场歌剧。出手就要几千块钱一张门票。一场电影也得上百元,前者被冠以高雅艺术享受,可以归集成社会上层或贵族人群的艺术殿堂。把酷爱艺术的工薪层拒之门外,而后者呢。偏
偏在高雅的路上跑丢了大众文化的根,请问一个三口之家,月收入4000元在我国称得上是中等偏上的收入水平了,如果一个月看场电影的话。就要花去400多元,去过一回电影院还会有第二次吗?何况我国城镇居民中的绝大多数家庭并未达到这个收入水平。
网络传播学者王少磊是从积极的层面去看山寨文化的:“都说山寨是在模仿经典。但我甚至不会关注它是否超越了经典,就可以给它基本的肯定。面对经典,过去草根并没有很多办法,不要说制作,就算能制作出来,又如何到达受众呢?所以,从山寨中,我更看重草根发言的多元意义。如果没有网络,山寨可能只是个体行为。但一经网络传播,就成为大众文化的一种形式。”对此,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于德山副教授也表示了认同:“我们现在谈的‘山寨,已经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社会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即使是恶搞:也体现了民间的智慧和思想力量,有一部分确有创意,只要不带商业目的,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理想、思想,哪怕是纯粹为了好玩。都值得赞扬,山寨最积极的意义就在于,给了草根一个表达自己的机会。”这,是大众参与精英的一种争夺。为了获得一种自我满足。也是大众希望获得一种对话权,更是一种公众的文化传播参与。因为,今天的公众不再仅仅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者,他们也不会陶醉于你演什么、你播什么,我看什么,毕竟“文革”期间8亿人民看8个样板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何况多元化的社会给了公众多元化的选择权。
越过山寨看山寨
山寨在今天已成为一个高频词,充斥在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之中。短短几个月。迅速成为一种经济甚至是社会现象。对这样一个社会热点。许多媒体还曾设置专版或专题探讨,引起了社会强烈关注和热烈反响。各种评论纷至沓来,反对者有之。赞成者有之,一分为二者有之:现在一些主流媒体则从人文的角度更加深入全面地来讨论、思考山寨现象。因此,要解析山寨现象。就必须超越山寨看山寨。透过表象,人们不难发现,山寨现象折射出的诸多社会及文化内涵——
有开放、文明、包容的民主环境。去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如果山寨这事摆到30年前,会是怎样的局面,凡是经历过那场文化浩劫的人肯定会有切身感受的。今日中国社会是越来越开放、越来越文明、越来越包容、越来越民主,正是有了这样的社会环境,才会有社会多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局面。
有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互联网问世才40多年。真正进入我国普及阶段也就不到20年。但互联网以其超强的生命力,飞速跨入网络时代。我国网民已跃居世界第一。6位公民就有一位是网民。如果没有庞大的互联网支撑,也不可能使山寨有如此的影响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学习会,胡锦涛总书记就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习运用互联网、适应现代信息社会要求作了重要讲话,这是中央最高领导层首次肯定互联网。2008年6月25日,胡总书记走进人民网网站,与广大网友通过网络进行交谈,虽然时间不长,但在网民中引起巨大轰动效应,也成为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标志性事件。网络时代为山寨文化扩大影响力,山寨文化又助推网络发展。
有民间文化的平民智慧。其实山寨并非精神扒手,也不是文化流寇,除了知识产权的法律禁区。山寨本身并没有在实质意义上伤害到创造力本身。或许调侃了经典文化或者优质产品,但其特有的不严肃并不代表所有山寨行为有悖于道德定律。如果说山寨特有的草根性是种反智倾向,那么我们就该否定周星驰式的搞笑了。因此,我们必须承认山寨作为一种生产方式和文化模式,客观地存在于社会当中。或许山寨模仿了经典,但这并不能认为山寨就是粗鄙不堪的。山寨像一个文化出口,让更多公众可以凭借个人认识去重现或者表达文化情感。尊重文化意义上的山寨。就是尊重参与意识。也是对于文化的一种重塑与追溯。如果无事可“山寨”,反而是文化的遗憾。比如。春晚年年办,观众年年看。但除了最后央视自己公布出一个自己调查出来的高收视率外,能结晶成经典的东西似乎很少。其实就很像一个习惯了用右手的人,你让他创新吧。他就会想到用左手;但是他没想到用双脚,甚至用脑袋也可以玩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花样来。所以,山寨文化一流行,赞成者说它是民间文化的平民智慧,
有草根江湖的挑战意识。说到底,山寨现象的出现,只是平民用以挑战权威精英的一种自发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它只是一种自娱自乐。山寨们其实并没想将山寨玩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代表文化,因为塑造和维护这种代表文化的权利和职责,一直就不在他们手中。也正因为这种垄断的存在,草根们才想出了山寨的方式,借以传达他们自己的声音。他们的宣言:你行我也行。你搞你的“阳春白雪”,我搞我的“下里巴人”。山寨文化的流行,有时代发展的必然性藏身其中。以草根对抗权威,以大众对抗精英,是其闪光点所在。甚至把这种敢于挑战权威的意识,看成是向某些垄断发起的民间冲击,这也是一种草根意识的觉醒。
有卷土重来的创新精神。以往人们大都以为只有创造才是生产力。但事实证明,模仿得好也是生产力。山寨化的成功告诉我们,从零开始当然是原创,但卷土重来、旧瓶装新酒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原创呢。没有人天生就会创新的。因此模仿是学习的第一步。就一个民族而言,文化不可能是完全来自于血统纯正的原创。而相对于原汁原味的外来文化而言。所融入本民族的新鲜事物,又哪一个不是山寨过来的或曾经也山寨过昵。所以不应急于下结论认为模仿是可耻的,无论动机是为了娱乐还是为了捞钱,只要不是违反法律,再怎么山寨也无可厚非。都是非主流者对于精英阶层一种另类的话语表态。文化传播本身就是每个人对于文化的翻录与认可,那么山寨行为只不过是各种认可中的新鲜样式而已。惧怕山寨是没,必要的,因为人人都有解读和解构文化的权利,不要轻易认为模仿等于复印。今天的山寨,没准儿就是明天的“山大王”,毕竟换炮之前都是用鸟枪的。
有纯朴平易的审美取向。南京大学国际传媒研究所所长潘知常教授说,山寨化之所以能让人们津津乐道,就在于它生动纯朴、平易近人。暗合了当下中国民众日趋生活化、通俗化的审美取向,以及在匆忙行进之余借文娱产品缓释压力、与周围人保持交流互动的心理需求。体现了“一寸小,一寸巧”的中国智慧。当下流行的各式各类山寨。无论是手机、电脑,还是明星、电视剧等等,都印证了这一判断。为什么反对之声绝大多数出自权威、精英或知名人士之口,而普通大众却非常欢迎呢?正是占我国社会大多数中低阶层的民众们的推崇。才有了肥沃的孕育土壤,至于仿制、逃税似乎跟他们无关。比如,现在红极大江南北的东北二人转,也被许多权威认为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可是老百姓喜爱。现在文艺界有种倾向,专家、权威们认为好的东西,普通民众不买账、不埋单。这究竟怪老百姓。还是怪权威。大众文化必须大众化,通俗文化应该更通俗。把民众审美的取向和所谓专家、权威们的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