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对外汉语声调习得研究综述

2009-05-13 08:34
现代语文 2009年11期
关键词:偏误对外汉语影响因素

杨 柳

摘 要: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声调一直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对近十年来发表在语言类核心期刊上的有关留学生声调习得研究的文章做了回顾,总结了主要的研究成果,并归纳了留学生声调习得的研究方法﹑习得声调的顺序及出现的偏误类型和出现这些偏误的原因。

关键词:对外汉语 声调习得 影响因素 偏误

一、引言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是汉语语音单位之一,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中,声调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因为它既看不见,又摸不着,没有舌位,没有唇形,发音方法难以具体描述。根据2000年做的一个调查,接受调查的留学生中百分之百的人是通过教师而不是通过教材学会声调的(喻江,2007)。因此,它又是学习的重点,语音教学的重心应该放在声调教学上。许多学者非常重视声调问题的研究,关于声调习得,蔡整莹、曹文(2002)对泰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进行过分析;桂明超(2000)就美国英语语调对美国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声调的干扰进行过研究。在教学方面,喻江(2007)从“音乐”和“感情”的角度探讨了声调教学,王安红(2006)从声调特征角度探析了声调的教学。

(一)研究方法

本文以1999年到2009年为时间段,对发表在五种语言类核心期刊《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教学与研究》《汉语学习》和《JCLTA》上的关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总共40篇文章进行了统计。其中研究声母的文章有8篇,研究韵母的文章有3篇,研究声调的文章有11篇,综合研究声韵调的文章有18篇。我们还发现,单独研究声韵调时,研究声调的文章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27.5%。

留学生习得汉语声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掌握声调的过程。他们在习得声调时,不管熟练与否,基本都会出现“洋腔洋调”。“洋腔洋调形成的关键不是在声母和韵母,而是在声调和比声调更高的语音层次”(林焘,1997;冯丽萍、胡秀梅,2005)。因此,本文试图对有关留学生声调习得的研究做综合性的回顾,旨在总结这一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同时分析声调习得的偏误及其成因。

(二)研究内容

在对外汉语语音习得过程中,声调习得一直是个难点。喻江(2007)认为,因为声调的性质难以描述,所以发音原理难以展示。刘珣(2000)指出:“汉语的声调和某些因素本来就不容易掌握,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如果一开始对语音的要求就低,其结果可想而知。语音基础没有打好,一旦形成了习惯,错误的语音最容易‘化石化,以后就很难纠正。”因此,留学生在学习初期要特别注重声调的习得。本文将从以下三方面来研究留学生声调的习得:一是总体阐述研究留学生习得声调的手段;二是习得声调的顺序及出现的偏误类型;三是影响留学生声调习得的因素。

二、对外汉语声调习得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材料收集

材料收集的方法主要有实证法﹑经验法和实验法。在我们统计的文章中,有5篇用的是实证法,经验研究和实验研究的文章分别是2篇和1篇。

1.实证研究

在语音习得研究领域(包括母语语音习得的研究),国际上通行的研究方法是实证法。实证研究意味着研究依据有目的地采集到的﹑客观存在的数据,即学习者发音的录音或学习者的语音知觉等。(吴门吉、胡明光,2004)

吴门吉、胡明光(2004)在探讨越南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原因时,用实证法收集到了越南学生汉语的发音情况。具体步骤是:先设计实验字表,包括单音节字表和双音节字表两部分,再让发音人按顺序念调查字表,同时进行录音,然后转写录音,用五度标调法记下声调调值。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丰富性,有些实证研究还加上访谈法和观察法等,如安然、张仕海(2007)在收集“汉字圈学生”和“非汉字圈学生”发音材料时就用到了访谈法和观察法。

2.实验研究

王韫佳(2003)认为,L2研究的方法基本上可分为实验研究和非实验研究两类。实验研究适合于对既有理论假设的检验,它意味着可以通过人工处理或介入的方法获得数据,在采集数据时必须对一些变量做控制。

冯丽萍、胡秀梅(2005)运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对零起点韩国学生阳平二字组声调进行了数据收集。该方法首先要具备仪器和设备﹑实验材料及被试的参与,其次研究者要设计好实验程序:对材料录音,进行字组切分以及发音人调域的确定和5度值的计算。

3.经验研究

王韫佳(2003)指出,经验总结式的研究是国内L2语音习得研究中最常见、最流行的方法。在积累了一定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研究者依靠课外随机获得的信息,对重复出现的一些发音现象进行描述。在研究报告中,他们不提供所依据数据的内容,也不对发音现象做量化的描写。在对发音现象的语音学描述中,主要依靠的是研究者个人的经验。

肖莉(2005)在收集墨西哥学生习得汉语拼音难点的数据时,就是基于作者本人在墨西哥的教学实践,即运用了经验法。经验法虽然直接﹑方便,但在收集语音数据时,它并不如实验法准确,因为此时研究者对调值的感知,主要取决于他本人感知声调的能力。

(二)数据分析

数据收集好之后就是分析的过程。分析数据主要有两种方法:

1.理论分析法

理论分析法是指从语音理论知识的角度,而不是借助于其他辅助工具来对数据进行分析。

2.声学分析法

声学分析法要借助语音学软件来分析数据。当今实验语音学成为语言学的主流,语音学被称为语音科学,这意味着该学科在研究方法上更加接近于自然科学。在语音习得研究中,国际上也广泛采用声学分析的手段研究学习者发音的声学物理学特征。将学习者发音的声学参数与母语者发音的声学参数进行对比,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介语语音的特点(王韫佳,2003)。一般来说,对实验研究获得的数据常采用语音学软件来分析,采用该方法分析数据比较可靠﹑直观﹑形象,依靠它所得到的数据分析也为同行们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资料。

三、留学生习得声调的顺序及其偏误类型

吕必松先生曾指出:“学生学好声调,一是靠模仿,二是靠记忆。”(喻江,2007)因此,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一定关系,但是影响学生声调习得的因素比较复杂,下面来详细讨论。

(一)声调习得的顺序

一般说来,声调的难点与声调习得的顺序有一定的关系。相对容易的声调,留学生很容易就会习得,而相对难的声调,他们经过反复训练也不一定能发出正确的读音。关于留学生声调习得的问题,以前的研究很少涉及不同声调的学习难度顺序。肖莉(2005)从直觉与发音两个方面,着重分析了墨西哥学生在汉语拼音的习得过程中由于母语习惯的影响和拼音字母及规则的干扰所造成的学习难点,其结论认为墨西哥学生学习声调的顺序是阴平和阳平的难度要显著大于上声和去声。

留学生习得声调有一定的顺序性。不同母语背景的留学生习得声调的顺序不尽相同,但他们在进入语音阶段后,习得声调的顺序又表现出了某种共性。

1.习得单字音声调的顺序

对汉语声调的习得,“汉字圈(日本、韩国、越南等)学生习得声调相对容易,因为汉字圈的语言要么有声调,要么受汉语文化的影响。而非汉字圈(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等)的语言大都没有声调,而是有语调,故习得自己语言里所没有的语言项目对他们来说比较困难。”(安然、张仕海,2007)。“一般说来,人们习惯于发自己语言中的音,而对自己语言中没有的音往往发音困难(赵金铭,1998)。肖莉(2005)研究认为,墨西哥学生阳平调最难发,而上声、去声掌握得相对较快。在汉字文化圈中,吴门吉、胡明光(2004)对11名越南学生声调的习得进行过研究,发现越南学生去声习得最慢。据我们搜索到的文献,留学生阴平和去声习得相对快一点,而阳平和上声是他们学习的难点,因此习得相对慢一点。在不同国别初级汉语水平学生的汉语声调听辨中,阳平是他们最难掌握的声调模式(江燕,2002)。因为发阳平时,学生常找不到起点的感觉,而且终点达不到相应的音高值。而上声是个曲折调,本身发音就比较难,且在实际发音中,上声是个“半上”,这个“半上”的“度”很难把握,留学生很容易把阳平和上声的发音弄混淆。

2.语音阶段声调习得的顺序

肖莉(2005)认为,对于声调的习得,不同的学生习得进度不一样。有将近50%的学生在语音阶段之后,声调仍然比较混乱,并不是发不出来,而是一到句子里就乱套。王安红(2006)对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进行集中操练多音节的听写和朗读联系后发现,进入多音节阶段,留学生仍会在发阳平和去声时出错,这反映在两类声调的混淆上。一是阳平和上声的混淆,这种错误在留学生汉语发音中最为普遍,并不限于留学生的国别,这点我们在前文已经论述过。二是阴平和去声的混淆,这在各种语境中能体现出来。所以,语音阶段声调的顺序受单字音习得的影响,留学生在阳平和上声方面出现偏误较多,而且该阶段还与音节所出现的语境相关。

(二)声调习得中出现的偏误类型

黄伯荣、廖序东(2002)从调值和调类两方面分析了汉语的声调。调值是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它由音高构成,音的高低决定于频率的高低。而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学习声调时要注意,调值相同的字,不一定同属相同的调类,而调类相同的字,其调值也往往差异很大。因此对留学生在声调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我们将从调值和调类两方面进行分析,且我们研究的对象是母语有声调的“汉字圈学生”的发音情况。

1.调类错误

调类错误是指发音曲线错误,如将升调发为其他调类,如平调、降调或曲折调(冯丽萍、胡秀梅,2005)。比如,越南学生汉语声调有调类错误,去声念为阴平,上声念为半上。(吴门吉、胡明光,2004)。由上述可知,留学生在习得阳平和上声时比较困难,因此,他们在习得这两个声调时,出现错误的比率要高于阴平和去声。一般来说,阴平是高平调,去声是全降调,它们的起点都比较高,学生在发音时难度不大。而阳平和上声的起点都比较低。阳平是一个终点很高的声调,学生在发阳平音时不能确定终点在哪,因此会发生错误。而上声的发音难度也很大,我们在前面说过,上声实际上是一个半上音,半上只有一个低的特征,它曲直后音升到哪里学生无法确定,因此会发生错误。

2.调值偏误

汉语四个声调的调值为阴平(高平调或55调)、阳平(中升调或35调)、上声(降升调或214调)、去声(全降调或51调)。在调值偏误方面,如发阳平调的音,虽然曲线为升调,但发音的起点或终点过低或过高,都会导致调值出现问题。留学生习得汉语声调时,阳平、上声习得比较困难,他们在发这类音时容易混淆。下面主要分析留学生在发阳平和上声时出现的调值偏误。

对阳平调的分析,我们以冯丽萍、胡秀梅(2005)对零起点韩国学生阳平二字组声调格局的研究为例。从这篇文章可知,阳平的调域变化范围相对较小(35),它的终点的5度值接近人类声调发音的最高值。学生在发音时,起点基本正确但终点达不到相应的音高值。因此,由于发音人不易准确掌握阳平的音高范围,而导致发音出现调值的偏误。

对上声的分析,主要有吴门吉、胡明光(2004)的《越南学生汉语声调偏误溯因》一文。上声之所以是声调习得的难点,因为它是一个降升调,学生在“升”的时候往往达不到要求的5度值,尤其是越南学生在上声后半部分的调值连4度都达不到,这就出现了声调偏误。

冯丽萍、胡秀梅(2005)的实证研究认为,跟调类错误相比,调值偏误往往先被克服。

四、影响留学生声调习得的因素

(一)不同语言系统之间的差异

偏误分析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内容。偏误分析常用的方法是对比分析法。第二语言学习者存在问题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如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交际策略等。(刘珣,2000)对比分析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其心理学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迁移理论。影响留学生声调习得的主要因素是不同语言系统的差异,即母语和目的语语音系统的不同。在留学生学习汉语时,表现为母语的负迁移。而在语言三要素中,最容易发生母语迁移的为语音。例如,越南学生的汉语声调偏误几乎都可以从越南语声调中找到原因,越南语没有全降调型,也没有高平调,声调的升降幅度较汉语窄,而且急促,从而影响了对汉语四声的学习。

(二)目的语规则的泛化

留学生在学会一种规则后,会把该规则用到其它声调的学习中。例如,越南学生把阴平念为去声,一方面是因为不知道什么字念阴平,什么字念去声,另一方面也是过度学习去声的结果。(吴门吉、胡明光,2004)

五、结语

本文从声调习得的研究手段、留学生习得声调的顺序及出现的偏误类型以及影响留学生声调习得的因素三方面对留学生声调的习得做了简单的回顾,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影响留学生声调习得的因素有多种,除了学习者的母语外,还与音节所处位置有关。由于收集的材料有限和篇幅的限制,对对外汉语声调习得的研究尚需完善。

参考文献:

[1]喻江.声调教学新教案[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

[2]安然,张仕海.留学生汉语音节感知差异探析[J].汉语学习,2007,(4).

[3]侯晓红,李彦春.初级汉语水平韩国留学生汉语双音节词声调的发音规律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6,(3).

[4]王安红.汉语声调特征教学探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3).

[5]冯丽萍,胡秀梅.零起点韩国学生阳平二字组声调格局研究[J].汉语学习,2005,(4).

[6]肖莉.墨西哥学生汉语拼音习得的难点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5,(9).

[7]吴门吉,胡明光.越南学生汉语声调偏误溯因[J].世界汉语教学,2004,(2).

[8]王韫佳.第二语言语音习得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J].汉语学习,2003,(2).

[9]蔡整莹,曹文.泰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2).

[10]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杨柳 徐州师范大学语言科学学院 221009)

猜你喜欢
偏误对外汉语影响因素
韩国留学生舌尖后音习得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的文献综述
偏误分析的意义与局限
国际汉语教学的理念方法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