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成对方位词构成的待嵌格式研究

2009-05-13 08:34范喜梅
现代语文 2009年11期
关键词:语义结构

摘 要:待嵌格式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格式,它有多种形式。本文只针对由成对方位词构成的嵌入格式展开研究,着重从结构、语义二方面来分析这种格式,揭示其特点和功能。

关键词:成对方位词 待嵌格式 结构 语义

一、引言

在现代汉语中有这样一种格式:两字显现,为格式提供一种构架,需要人们在使用时将隐含的部分填补进去,以成就一个新的词汇单位,我们把这种格式称为“待嵌格式”。它有三种模式,如果把显现的两个字分别标记为X1和X2,三种模式可以表示为:X1……X2……;X1……X2……;X1X2……

由于这种待嵌格式只出架构,因而给人们留下了类推以创造新的词汇单位的广阔空间,可使人们造出许多同类的新词汇,具有很强的能产性。本文所要讨论的是由成对方位词构成的待嵌格式模式一,格式中显现的两个字是表示相反意义的方位词,共有四组:前X后X、左X右X、上X下X、东X西X。为了叙述方便,把这四种格式归纳为X1AX2B,前后显现的成对方位词记为X1、X2,前后隐含的部分记为A、B。

成对的方位词并不只有“前后、左右、上下、东西”四组,还有“南北、里外”,但是由“南北、里外”交替显现构成的词汇单位极少,仅限于“南辕北辙、南腔北调、南来北往、南征北战、里应外合”等几个固定短语。从格式的角度看,“南北”“里外”两组除了仅有的几个固定短语,都不能根据构架类推产生新的词汇单位。也就是说,“南X北X”“里X外X”不具有作为待嵌格式应有的能产性,所以,这两组没有归类在“由成对方位词构成的待嵌格式”之列。

二、该类待嵌格式的结构特点

(一)“X1”“X2”的特点

“X1”“X2”是表对称方向的方位词,这一格式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由两个表对称相反方向的词连接“A、B”两项,两个意义相反的词前后呼应。X1、X2的作用是构成一个框架,将所隐含的两个词或短语组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新的词汇单位。

“X1”“X2”也能作为定语成分与别的名词组合为一个整体,构成两个对立的事物,如“前门拒狼后门进虎、上梁不正下梁歪”。方位词“前、后”“上、下”分别与“门、梁”进行组合,形成“前门、后门”的对立和“上梁、下梁”的对立。

(二)“A、B”的特点

A、B在音节上表现为单音节的居多,因而该待嵌格式以四字格为常见格式。但也能由多音节的词或短语来充当。如:

前俯后仰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左邻右舍 左一趟右一趟

上行下效 上刀山,下火海

东成西就 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同一格式中的A、B的音节数相同,构成前项“X1A”和后项“X2B”在音节上的对称。例如“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当中的“之”是古汉语的遗留,放在主谓之间,现代汉语的主谓之间不需要再用“之”。如果我们把这个成语改为“前车覆,后车之鉴”,语义上虽没有变化,但是不符合“X1AX2B”格式前后两项音节对称的结构特点,读来终觉得别扭。少数情况下,后项会较前项多出一两个字,所增的通常是虚词,如“左劝他不听,右劝他也不听”。

该待嵌格式的对称性特点还表现在,同一短语中A、B语法属性相同,要么都是名词,要么都是动词,要么都是语法功能相同的短语。能进入该格式的A、B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数量短语。

A、B是名词:前街后巷/左邻右舍/上山下乡

A、B是动词:前呼后拥/左思右想/上吐下泻/东拼西凑/里应外合

A、B是形容词:前倨后恭/左宜右有/上知下愚

A、B是动词性短语:前怕狼后怕虎/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A、B是名词性短语:上刀山,下火海/左一个电话,右一个电话

A、B是数量短语:左一趟右一趟/左一条右一条/东一句西一句

(三)“X1A”和“X2B”前后两项的关系

由成对方位词构成的待嵌格式,内部组合从语法角度看,采用的是并列结构。并列结构中的项目的次序,从语法上说是可逆的,从表达习惯上看,有一种次序合乎习惯,只有在韵文中为了押韵,或者是说话人为了求新求变,才故意交换并列项的次序,采用不合常规的表达。所以,并列结构中词语的顺序不是语法问题,而是关涉到语音、语义,取决于言语习惯。本格式的前后两项是一对反义词或短语。由一对反义词或短语构成的并列式语言单位,一般总是肯定项在前,否定项在后,因为人们倾向于把认知上显著的成分或先引起注意的成分先说出来,这也是“象似原则”中的“顺序象似”在构词法上的反映。在人们的认知中,“前、左、上”是肯定项,而“后、右、下”是否定项。所以,该格式的正常语序是“前A后B”“左A右B”,而非“后A前B”“右A左B”,以此类推。再者,人们在单说这些成对方位词时,正常语序是:前后、左右、上下、东西;而不是:后前、右左、下上、西东。这种正常的固定化的语序也会制约它们进入待嵌格式后的语序。

前项“X1A”和后项“X2B”从意义上来看,有并列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目的关系等类。其中以并列关系最为常见。并列关系:前街后巷、左顾右盼;转折关系:前倨后恭;因果关系:上漏下湿、上行下效;目的关系: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从前后两项的衔接手段来看,通常是直接组合,不用别的词语连接。如“前因后果、左思右想、上吐下泻”;有时前后两项也可以用连词来连接,但这种情况很少见,只发现了“而”这一个连词,如“前倨而后卑”;也可以用逗号隔开,如“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三、由成对方位词构成的待嵌格式的语义特点

(一)A、B语义特点

1.A、B是同一个词或短语。这种格式,口语性很浓,而且具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能产性强。A、B同形一般只出现在“左A右B”和“东A西B”中,如:左拐右拐/左一趟右一趟/东看西看。

在“前A后B”“上A下B”格式中,很少能采用A、B相同的形式,而“左A右B”“东A西B”中的A、B却能大量地采用相同的词。这种语言现象与这四组词本身的语义原型有关。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词义的使用受原型的影响或制约。人们认识世界,最初是从自身开始的,以人体为原型。人体从外形上来看,左右呈现出相似和对称的特点,而前后和上下明显不对称,更别说视觉上的相似。对于东西方位,人们常常处理成左东右西,与左右方位相联系。这种原型的特点总会给后来的语义和语用带来影响。左右的相似与对称使得其在待嵌格式中能连接意义相近的两个词乃至同一个词。

2.A、B意义相同或相近。如:左提右挈/前思后想/左顾右盼/上窜下跳/东奔西跑

人们常用约定俗成的序列原则来进行信息结构的安排,即遵循信息一致原则。四类待嵌格式中,有这样一种类别:A、B原本就是一个合成词或单纯词,在做离析处理进入待嵌格式时,同原来的信息顺序保持一致性,正向迁移。假设有词语A、B,进入待嵌格式后,依然遵循A在前,B在后的序列。如“提挈、思想”进入格式后为“左提右挈、东奔西跑”,而不是“左挈右提、东跑西奔”。

3.A、B意义相反或相对。如:前因后果/前俯后仰/前仰后合/前门拒狼后门进虎/上知下愚/左支右绌

4.A、B是类义词或短语。如:前街后巷/前呼后拥/前堵后追/上吐下泻

5.A、B意义相关。如:上漏下湿/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上行下效

(二)该待嵌格式的格式语义

“X1A”“X2B”格式作为一种词汇单位,整体意义并不是字面意思的简单相加,这种格式的意义常常是字面意义的引申义或比喻义。该格式意义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具有语义增殖功能,它包含一个核心格式意义,那就是“多”,由“多”义引申出“反复”“各种”等其它格式意义。

1.“周围所有的A、B”。表达这种语义的A、B是名词,且A、B多为同形或同义的关系。如:

(1)中国人因为爱土地爱得太厉害,大家都决定老住一个地方,住到后来前街后巷全是亲戚。(《读者》)

(2)农民绝大部分都是族居一地、同姓一庄,左邻右舍不是叔侄就是姑嫂,一家逢『礼』,家家出钱。(《人民日报》1993年)

例(1)中的“前后”并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成只有前和后两个方位,实际应理解为“四处的、周围的”。例(2)也一样。

2.“到处A、B”。表达这种语义的A、B是动词。

(3)这时候,政治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尹兰从电台报纸上听到看到江青上蹿下跳,便想到了她的贺妈妈。(宫曙光《密藏杨开慧遗物四十四年》)

例(3)中的“上蹿下跳”并不是指向上蹿一下,向下跳一下,而是指到处奔走,到处活动。

3.“把A和B重复了多次或持续了很长时间”

能表达这种语义的格式通常是“左A右B”,其次是“前A后B”。表达这种格式意义的A和B可以是两个相同或意义相近的单音节动词;也可以是动量短语,数词只能用“一”。如:

(4)那天晚上,我在床上前思后想,一夜未睡好觉。(《人民日报》1993年)

(5)大夫左说右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药硬给他灌了下去。(老舍《四世同堂》)

(6)陆小凤却好像对这幅画特别有兴趣,站在前面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居然看得舍不得走。(古龙《陆小凤传奇》)

4.表达“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行”。能表达这种格式意义的是“左A右B”,在该格式中放入两个并列的否定成分,“左、右”二字只起到区别的作用,可理解成“这样、那样”。如:

(7)人家那么多人来劝他,又都动用了警力,大家左劝他不听右劝他还是不听,还是把身体跨在高空的阳台上,那样不要命的凶恶着,说着狠话,玩无奈的不讲理。(摘自网络)

5.表示数量多或次数多。A、B是两个相同的数量短语,或数量词加名词构成的名词性短语,数词限于“一”。

(8)路似乎颇弯曲的样子,一座大山峰老是看不完;瀑布左一条右一条的,多少让山顶上的云掩护着。(朱自清《瑞士》)

(9)买房的时候,左一个电话右一个电话。房款交了后什么事都不管,这就是开发商的真实面目。

(网络帖子)

(10)田大瞎子那个白眼狼,左一趟右一趟,请高疤到他家坐坐,我不让去。(孙犁《风云初记》)

例(8)中的“左一条右一条”实际上并不是两条;例(9)中“左一个电话右一个电话”也不是只有两个电话,而是“很多条”“很多个电话”。

6.用前后两项字面上关系来隐喻其它事物的类似关系,通常使用比喻义。

(11)好头,下属会“见贤思齐”,单位里就风顺气正;带了坏头,就会“上梁不正下梁歪”。(《人民日报》1996年)

(12)酿酒既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更是后人继承传统、前仆后继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寅吃卯酒,把老祖宗传下来的佳醪在某一天做成了。(《人民日报》1995年)

参考文献:

[1]武柏索.现代汉语常用格式例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2]现代汉语频率词典[Z].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

[3]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4]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8.

[5]曹炜.现代汉语词汇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周荐.汉语词汇结构论[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范喜梅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541004)

猜你喜欢
语义结构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浅析俄语动词前缀语义的意义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发现“结构一样”,积累“基本图形”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挖掘对称结构,简化解题过程
语义搭配的辨识与修改
半包围结构
汪曾祺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