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与学生情感的激发

2009-05-13 08:34申正秋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11期
关键词:情绪作文情感

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中一个非常活跃的因素,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具有非常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力。在课堂教学中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变量,特别是在中学作文课堂教学中,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首先,它能够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在人们的认识实践活动中,兴趣十分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意义也在于此。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抑制或促进作用,它同人的思维、记忆等智力因素联系广泛。没有兴趣支持,智力活动开展会受到严重抑制,失去动力,甚至使人畏难退缩而放弃实践活动。作文是一种复杂的高强度的智力活动,特别是学生课堂作文,它要求学生在老师的适当地辅导、引导下,在规定的时间里快速完成作文。而这样一种高强度的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通常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要消除这种不当心理,从心理学上讲主要依靠学生意志来调节。可实践证明,对意志力并不十分坚强的中学生来讲,这种调节是不够的,还必须同时调动兴趣等动力因素,才能消除学生作文畏难心理,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而兴趣的激发,必须要有情感作为其心理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同情感情绪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二者总是相互依伴的。(情绪心理学家甚至将兴趣作为情绪的基本表现形式。)愉快、轻松的心情,能够激起人们从事活动的兴趣,并能提高工作效率。没有高涨的活动情绪、饱满的工作热情,就不可能有兴趣的产生。因此,激发学生作文的情感,就能大大提高学生作文兴趣,从而有利于学生作文的顺利进行。

其次,情感能够强化学生的写作动机。动机是主体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当一个人动机适当时,它能维持个体行动朝向目标持续不断地进行。情绪、情感与动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情绪、情感可以直接转化为动机,成为人们行动的推动力。例如,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动机支配下,在情绪高涨与沮丧两种情况下,其工作动力十分悬殊。前者全力以赴、信心倍增、力量增强,即使遇到困难也勇往直前;而后者则无精打采、萎靡不振,稍有阻碍便畏惧不前。因此,作文课中,教师如能通过科学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情绪、情感,让他们能有饱满的热情、真挚的情感去作文,促使他们“情动于衷而行于言”,引发强烈的的写作欲望,进入不吐不快、非发不可、一吐才畅的写作状态,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克服作文的畏难情绪,还可以提高学生作文的速度与质量,使学生善于作文、乐意作文。

第三,情感可以活跃思维和想象。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作文需要写作者较强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思维是智力活动的关键性因素,贯穿于人们认识活动的全过程。作文活动中,思维在主题提炼、选材布局、文字锤炼等方面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样,想象在文章构思谋篇、取材、形象塑造等方面也起者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适当的情绪、情感状态,能活跃思维,增强思维活力,提高思维的敏锐性和深刻性,也只有在情感的激活下,想象才能“思接千载”“心游万仞” 。否则,想象就会呆滞而少灵气,模仿而少创造。语文教师深有感触,学生作文最大的不足,就是思路不开阔,缺少创造性。那么,要拓宽学生作文思路,拓宽视野,放飞想象,提高作文质量与速度,就必须有效地激活学生情感,充分发挥情感对思维和想象的催发作用。

第四,情感还能丰富文章内容,提高文章质量。作文是学生实践活动中的一种创造性劳动,是各种心理因素综合运作的结果。情感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因素,在写作中,一方面可以成为作文的强大内驱力,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提高作文的效率,另一方面,又是文章表现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课堂作文教学激发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便可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即可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又可丰富文章内容,使得文章气韵生动、情趣盎然。特别是叙事、抒情类文章,如没有情感的渗透,便会索然寡味,再好的技巧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确实,作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激发意义十分重大。但同时还必须深刻认识到,课堂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情感的激发,还必须讲究方式方法,要恰当有效地将学生心中有益于作文的情绪和情感激发出来,真正有效地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提高作文教学质量。那么,如何能真正有效地激发学生情感呢?根据作文教学特点,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要重视作文内容对学生情感的激活力。人们可能有这样一种认识,一提到作文教学激发学生感情,便是教师讲课生动、富有表情而已。其实不然,能真正激发学生感情,调动学生情绪的莫过于作文内容本身。因为只有真正调动打动学生心灵的东西,激发学生内在情感,才可能使学生有话可说,才能使学生有表现欲。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编排的写作训练序列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大前提下,更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生心理变化进行作文训练。教师每次对学生进行作文辅导或训练,都应充分考虑学生思想动态和生活环境,考虑社会、自然的变化对学生情感和心理的影响。也就是说学生作文所描写的人或事,应是他们所熟知的有感受的,所议事理,也应是他们能认知到的并有所发现或感悟的。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感情也容易调动起来。作文形式上,宜采用自由作文或半命题作文方式,给学生更多自由表达的机会,切忌命题太窄,要学生写内容不熟悉或认知不到题材。如果一味死扣教材,不知变通,不考虑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下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作文能力以及学生心理,只图简单省事、照本宣科,学生的情绪、情感是难以调动起来的。

二是选择好教学形式,有效引导学生情感。根据学生心理和年龄特点,根据作文内容和当时情景,采取适当有效的作文教学形式,是激发学生感情又一重要方法。许多语文教师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如创设写作情景、讲故事、寓言后再作文,或组织学生亲临现场观察调查然后作文,或进行作文主题式的班集体活动,或进行有目的野外写作见习活动等等然后当即作文,这些对激发学生情感都非常有效。特别是在当前,教师更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网络或电影、电视,整合更多有效的作文资源激发学生情感。比如,可通过同主题的文学TV片,让学生进入情境、蓄养感情、调动情绪,产生更多联想和想象,使学生真正有话可说。这种种方法,可以说都能较好激发学生作文情绪、引发学生写作欲望,并能丰富学生作文内容和拓宽作文思路。当然,不管采用何种方法方式,但不能没有针对性,一定要能以渲导学生情感为前提。

三是教师要以情动人、以情育人。情感是有感染力的。个体的情感往往会影响周围他人的感情。比如,热情洋溢、真挚动人的演讲,往往会打动听众,激发他们的热情。作文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如能以饱满的情绪、真挚的感情,把学生想要表达而难以表达的内容表达出来,就可能在学生心中产生情感共鸣,就可能使学生心中模糊肤浅之情转化为明晰深刻之情。因此,教师要学生表达的内容,自己一定是有感而发,一定是自己有深刻见地和真实感受的。另外,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更应尊重、体贴、理解学生,应坚持鼓励原则,无论是课堂作文的辅导或点评或课后的批改,千万不要只挑学生毛病,甚至出学生洋相。而应更多发现学生优点,鼓励学生创新,讲真话、抒真情。否则,就可能扼杀学生作文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作文产生反感情绪。第三,教师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应有信心,要有热情。教师不应有这样一种认识,以为学生作文主要靠学生的天赋和自我的训练,老师的辅导和引导起不了什么作用,课堂作文也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意义不大。如果这样,则会在学生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会使学生作文信心降低,写作热情减弱。只有教师自己热爱写作,对写作有浓厚的兴趣,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充满信心,才可能以积极向上的情绪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使其写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得以提高。

(申正秋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杨桥镇中心学校422827)

猜你喜欢
情绪作文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