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创新教育就是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地通过自己的创新实践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但如何依据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找出其创新教育的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教育意识
传统的教学观念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须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那这样的教育还从何谈创新呢?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探索,出新成果;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要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
二、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毫无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教育了。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显得苍白无力。教师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却“雾里看花”,临考总搞题海大战、时间+汗水、日光+灯光。这样就几乎抹杀了所有的创新能力。因此教法必须改进,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利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强化创新教育
在设计课堂教学程序的时候,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争议性的论题,让学生进行辨析,争论,表达各自的不同的看法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如在教学《愚公移山》一课时,可设计“愚公是移山好,还是搬家好”的论题,在教学《范进中举》时,可设计“有人讲,胡屠户的市侩帽子该摘掉了,你同意么?”的论题等。通过这种活动方式,既使学生体会到作品中人物的鲜活感、立体感,还使学生不局限于现有的结论,不盲从权威,不轻易苟同于常人的常识、见解等。从而训练其思维的流畅性和清晰性,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四、注重实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冲破写作樊篱,让学生放胆作文。古人云:“诗言志。”文章应该是一个人真实思想的外现形式,但传统的僵化教学模式,却使学生写出了许多“假话”“套话”,能够真实抒发内心情感的很少。教师在作文创新教学中,首先应在内容上大胆突破,积极引导学生启动思想的航船,扬起想象的风帆,在现实生括的大海上劈波斩浪,奋勇向前。为创新插上翅膀,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从而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写作创新能力。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一方面通过广泛开展语文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如以确定不同主题的方式,开展读书活动, 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自己,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在争辩中锻炼;另一方面,让学生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利用节假日时间,组织学生深入街道、工厂、农村调查采访,然后写成调查文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了社会,提高了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语文实际操作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很多。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郑世杰.中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2]崔秀兰,赵庆华.中学语文教师创新素质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2,(3).
[3]孙友林.论中学语文教学的创新研究.[J].双语学习,2007,(11).
(张彤彤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兰炼一中 730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