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视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现状
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表明,我校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不容乐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世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他们总是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探索成功的快乐。上面的调查让笔者清醒地认识到,要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不仅要调整现有的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要对现有的陈旧的欠科学的评价方式进行改革,使评价体系更适合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需要,让他们形成一种使劲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的意识,从而从根本上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能感。
二、摆正语文学科的位置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地的职业学校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培养技术工人和就业型人才为办学目标,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一技在手,终生无忧”“技能——生命之翼”,正是这些办学思想吸引了一大批学生选择职校上学。那么,职校的这一特点是否就意味着学生不需要学习语文呢?《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指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见,语文一定得学,但必须得重新审视它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在中职教学领域里的地位与作用。根据职校的办学目标,笔者认为语文这门学科应退居二线,以服务于专业为前提,以“够用”为基础,以在教学中实现语文与专业相互渗透的教学效果为标准。据此,教师应认真剖析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探寻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构建居于专业差异性基础上的科学的中职语文评价体系。
三、构建适合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评价体系
1.评价的依据
教育部在2000年3月颁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强调:“要改进考试考核方法,重视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育部在2000年8月制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中指出:语文教师要“通过调查、专题讨论、演讲、写作比赛、辩论会以及与专业有关的活动,安排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应用能力”。“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充分利用各种语文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拓展视野、重视积累,提高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要改革命题形式和考试方法,加强形成性检查,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2.评价的类型
根据评价发生的时间和所具有的功能,评价主要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大类。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其主要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取得的成绩及其反映出来的情感意志、学习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的评价。它不仅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而且充分关注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让教师看到了学生由外而内的蜕变过程、人文素养的提升过程。这种重“过程”的评价方式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也能使老师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存在问题,从而促使老师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活动。
终结性评价是指在学期中、学年末或某一阶段学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评价。它的主要任务是检查学生在某一段时间内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虽然也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效能,但由于考试的知识结构不够全面,考试的结果反馈过于简单化,所以它往往容易忽略学生个体差异性,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因素,忽略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其结果势必导致评价主体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
由此可见,只有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才能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文实际能力与水平。正确的科学的中职语文学习评价体系是多元化的,评价的等级是多层次的,评价的对象是多类型的。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努力探索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评价机制,让学生真正发挥积极性主动性,真正弘扬个性特点,最终成为一个“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处、学会生存”的社会人。
3.评价的量化
(1)形成性评价(100分)
形成性评价(100%)=课堂表现(20%)+作业态度(20%)+经典阅读及专业阅读(20%)+专业调查(40%)
形成性评价由课堂表现、作业态度、经典书籍专业书籍阅读、专业调查四项构成,其中前三项均占20%,最后一项占40%,调查项目根据学生从事的专业来定,每一项都采用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评价的原则。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能让学生经常“三省吾身”,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也会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与主动性,充分调动他们的竞争意识,形成好学乐学竞学的良好局面。当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须做到一视同仁,要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让学生赢得光荣自信,输得心服口服。
(2)终结性评价(100分)
终结性评价(100%)=期中考试笔试加口试(40%)+期末考试笔试加口试(60%)
(图见文末)
终结性评价由期中期末(各一百分)两次考试成绩汇接而成,每次考试均有口试笔试两种方式,期中考试占40%,期末考试占60%。凡是涉及专业的项目可根据学生目前学习的专业来定。表中的考试题型和考查范围完全摒弃了普高对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的要求,十分适合职业学校办学目标及学生特点。这种“语文化”向“专业化”倾斜渗透的评价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能让他们在“专业化”实践中碰到的团结合作、专业技巧、人际交流、自主创新等对未来职业发展产生实际推动作用的职场本领得到了真正的锻炼和提升。
(3)附加分:进步奖、特殊表现奖、特殊成果奖等
比如,学生在参加各级演讲、书法、辩论等比赛中获奖,或是作文发表等,都可以获得加分。这种充满人性化的评价方法不仅肯定了学生的努力与成绩,更能促使学生的个性特长、潜在能力得以创造性的发挥。
以上的量化评价措施充分体现了“知识、能力、态度”三位一体化的综合评价原则。到学期终了之时,把每一位学生各项总分加起来,就构成该学生整个学期最终的成绩。即
总成绩=形成性评价(60%)+水平性评价(40%)+附加分
此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树立更远的目标,教师可以在学期中或学期末举行个人语文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让优秀者介绍成功的经验,榜样示范,让暂时落后者虚心学习,增强自信;教师还可以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袋”,把能反映他们三年中语文学习轨迹的资料全部放进去,并鼓励学生经常翻看,以鞭策自己更上一层楼。
总之,传统的“一纸考试”的评价方式已背离了职校的办学方针和办学目标,它既无法全面衡量一个中职学生的语文水平,也不利于中职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更承担不了语文在中职学生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催化剂的作用。毋庸置疑,改革与构建科学合理的中职语文学习评价体系势在必行,但它需要长期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望教育工作者们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S].2000.
[2]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S].2000.
(徐卫琴 江苏省海门职业教育中心校2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