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宝君
随着高等院校学术水平的提高和学术环境的改善,高校学报成为高校师生和科研工作者展示科研成果、交流学术经验的平台。日前,全国的高校学报有三四千种,学报成为反映高校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由于高校学报是依托高校而成立的,其主要内容是学术性的文章,不具有盈利性和娱乐性,所以目前市场上的高校学报雷同性严重,形式相对单一,栏目、内容也无明显特色,出现了千篇一律的状况。办好高校学报,让这个学术交流的窗口更好地发挥它的职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发挥优势,定位为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媒体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学报作为一种期刊,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鲜明的特色,提高刊物的知名度,以自身的优势定位来吸引作者和读者。高校学报应该找准定位,挖掘潜力,塑造个性和品牌,在众多的学术期刊中占据一定的位置。
高校学报为了体现自身特色和品牌,关键在定位。而定位的方法有许多种,可以依托本校的优势学科进行定位,也可以借助所在地区的地域特色进行定位,或者细分读者进行定位,各个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发挥有利条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定位方式。
依托优势学科定位
高校是学报的母体,高校学报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其自身的发展要依附和服务于所在的高校。同时,高校学报又集中反映了该校的学术理论水平及整体面貌。由于各个高校的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科研程度等各方面的差异,每个学校都各有优势,也据此设置相应的重点学科。因此,许多高校学报就以学校的重点学科和专业设置为依托进行学报的定位,通过选题、组稿,在采用稿件上突出重点专业。重点学科、重点科研课题的文章,从而促进本校重点专业、重点学科的建设,更加突出本校的特色和优势。
如《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根据所在院校的实际情况,对同类高校的发展状况和读者的需求进行了市场调研,于1995年对学报进行了重新定位,把学报的特色定位为民族性、文化性、地方性、区域性,并在栏目中有所体现。如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已经创办了一批知名的特色栏目,在国内高校学报中处于领先地位,也得到了许多知名人士和专家的好评。
可见,高校的优势学科对于学报来说,是一个天然的优势资源,学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既可稳定相关学科的领先地位,又能加强学报建设。
依托地域特色定位
利用学报的地域优势来进行定位也是高校学报常用的定位方法。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个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有很大差异,人文、民族、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有各自的特色,这就为不同高校的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各个高校可以从所在的区域特点出发,选择相应的侧重点,利用地理优势、环境特色进行定位,独树一帜。
有些高校利用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充分挖掘地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形成了有区域特征的独特的高校文化。如北京联合大学的定位是应用型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学报》根据自身的地域特色,强调了京都性,突出了地方特色。还有某些西部地区的高校学报,也根据当地的地理、民族等差异化特征,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报特色。这样一来,就有助于在学报队伍中出现各种面孔,避免了单一的“大而全”的形象,用地域特征凸显学报差异。
依托读者细分定位
任何一种刊物都有其特有的读者群体,细分学报受众、确定读者定位是高校学报的定位方式之一。作为学术载体的学报,既要重视作者的需要,更要重视为读者服务,通过开展市场调研,划分读者群,办出满足不同层次读者需要的学报。像其他期刊一样,高校学报也要分析读者的自然条件(年龄、性别等)、社会条件(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水平等)以及心理因素(心理需求、购买习惯等),了解读者需求,在广大的读者群体中细分出属于自己的一个受众群,并为他们量身打造满足需求的学报特色。
例如,处于不同研究水平的读者对文章深度的要求不同,有些读者关注科学研究的专业化,那么专业性强的学报就应加强科研的精度和深度;而有些读者偏重于吸取综合性信息,那么综合性学报就应该重点加强学科间的整合与交融。总之,市场细分化的趋势决定了如今的高校学报也应该适应市场需求,尽可能地划分成、划分出与自身杂志风格、定位相对应的目标人群,并满足目标消费群体的学术、科研等不同方面的需要。
突出特色,内容为王
高校学报作为一种刊物,与其他杂志一样,也是要以内容为主的。对于杂志来说,栏目是体现刊物个性和存在价值的标志,也是衡量办刊水平、体现办刊宗旨的重要标准。高校学报的特色栏目对提高其竞争力和影响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学报可从所属高校的优势学科和办学特色出发、从地域特色出发设置特色栏目,办出自己的风格。
设置以优势学科为基础的特色栏目
一般来说,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并因此而聚集了这些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教授。因此,学报首先要依靠本校的学科优势,与学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学校已有的学术资源,突出本校的优势专业和重点学科,并为这些特色专业或学科设置专门的栏目,关注重点学科的研究现状,展示最新的科研成果,引领该学科的发展方向,并进一步加强与其他高校的交流和联系,促进特色学科进一步发展。
如《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设置了“中国人类学·西南研究”、“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民族教育”、“民族语言”等栏目,以及各种专题如“中国藏区发展专题”、“民族法制专题”等,充分体现了西南民族大学的民族特征和学科定位。
同时,学报还可以与当地特殊的历史文化、重要的历史人物等结合起来,如西安文理学院主办的《唐都学刊》设置的“汉唐研究”、《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的“河洛文化研究”,《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设置的“越文化研究”和“鲁迅研究”等。这些具有鲜明特色的栏目,是提高高校学报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开办学术动态栏目
开辟报道性栏目,经常报道校内的重要学术活动、学术成果等信息是吸引学报读者的重要内容。关注教师的教学科研计划。针对重点课题和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及时向读者提供专题情报服务。重视学术界、理论界广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校内外从事该课题研究的专家和学者在研究选题、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帮助。
如《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专门在封二、封三设置了“学科建设平台”栏目,介绍近期的学术研讨会。《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设置了“学术动态”的小栏目,列出该校在年内各个月的学术报告情况,以便于读者的关注和参与。
还有一些高校的学报也及时地报道了该校近期的科研成果、学术论坛会议等信息,如《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在2008年4月刊登了“中国石油大学八项科研成果通过山东省科技厅鉴定”的信息,《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在2008年第一期也刊登了“‘2007上海研究生学术论坛在上海大学举行”的情况。这些都是对学校科研成果、学术会议等信息的传播。
增加展示高校面貌的介绍性栏目
高校学报依托于所在的高校,而高校的实力和影响力是学报得以发展的最基本力量。目前,高校也日益认识到品牌、形象的重要性,并开始注意高校品牌的影响力。因此,高校可以利用学报来提升品牌力量,把学报当作传播学校信息、展示学校风貌的一个窗口,而学报也可以利用本校的品牌优势,树立学报特色。
一些高校的学报充分利用了封二、封三的空间,对学校的科研院所、科研项目和科研队伍进行介绍,全面、系统地报道科研成果、展示学术水平。如《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在封二专门介绍该校的国家重点学科。《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设置了封面学者的介绍,其“相思湖学者谱”一栏也展示了学者的学术历程和科研成果。《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在卷首就设置了“深大学人”一栏,专门介绍该校的师资力量。《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理工版)》利用封二、封三的位置刊登了该校学生在“‘魅力广西2007大学生城市规划设计国际竞赛”中的参赛作品。这些栏目都是对高校风貌的展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积极开办互动栏目
互动性栏目是开展学术交流,与读者沟通的方式,能拉近读者与杂志的距离。许多国外的学术刊物,都设置了一些与读者互动的栏目。如美国的“Science”开设了“来信(Letters)”,英国的Nature开设了“来信(Letters)”、“问答(Q&A)”,英国的TheLancet开办“读者来信(Letter to the Edi-tor)”等栏目。这些栏目不仅满足了作者和读者的广泛兴趣和要求,而且有很高的引用频次,形成了一条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
目前,大部分高校学报在与读者互动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高校学报作为一种学术交流的平台,应该注重双向交流的效益。学术研究也是一个资源互惠互利的过程,同时在传播中能扩大影响力。因此,学报可以开辟“读者来信”一类的互动栏目,通过这些栏目及时反馈读者的阅读感受和对刊物的意见,既能了解读者需求,又能给学报建设提供一些好的建议,同时也可以促进科研方面的交流。
改革版面,充实形式
高校学报是以学术为基调的期刊,应该符合严肃、认真的办刊风格,但是过于呆板、单调的版式和设计也难以吸引读者的兴趣。期刊的版式、装帧、印刷质量等,都影响到期刊的质量和特色。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对新时期的期刊编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读者对色彩、形式的重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因此,高校学报在注重内容的同时,也要关注学报的视觉效果,用新颖、活泼的版式和装帧来吸引读者,使得学术研究严肃而又不乏活力,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如有的学报封面避免了以前色彩、图像单一的情况,用所在学校的景色、人物等为封面,在众多色调贫乏的学报中独树一帜。还有的高校学报在期刊中加入了彩页,提高了印刷质量,也增强了观赏性。如《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卷首的“深大学人”一栏就采用了彩页的形式,而该校学报的理工版也加入了彩页,特别是在说明一些物理、生物图形的时候,尽量采用彩色印刷,大大增强了说服力。视觉效果的改善,能够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原本枯燥的学术文章变得生动、形象,对提升学报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整合资源,提高效益
目前,国内的高校学报主要采取期刊发行的形式,对网络等其他资源的利用还远远不够。互联网媒体资源丰富、传播广泛、方便快捷,成为当今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国外的很多学术期刊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提供出版的目录和内容介绍,并且把近年出版的文章成立数据库,以供读者查阅和参考。利用网络传播,可以发挥现有学术期刊的资源优势,扩大刊物的影响。同时,网络的互动性也为高校学报的建设提供了一个与读者双向交流的平台,使传受双方互通有无,在沟通中共同进步。
如今,许多的高校学报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发布近期的文章全文或者摘要。但是,文章的更新程度还不够,许多最新的科研成果还只是提供简要的说明。同时,学报对网络的优势还有待开发,比如网络论坛的利用、网络互动及时性的优势等。因此,高校学报应该抓住目前网络媒体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及时性和传播的广泛性等特征,使学术研究成果能够更加快速、广泛地传播。
此外,高校学报还应该注意学术研究与社会发展的结合。如今,科学研究的进程偶尔也会出现与现实脱节的现象,因此,学报可以凭借自身的学术资源,围绕国内外的相关课题和国家、社会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进行选题策划,主办学术研讨会、开展各种公益活动,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与沟通,同时也提高了学报的品牌知名度,发挥高校学报的学术引导作用和学界与社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不仅提高了高校学报的学术水平,还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得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高校学报不能囿于学术成果的窗口这一旧的定位,而要顺应信息发展的潮流,参与信息生产、传播的全过程,加人信息产业化的进程。高校学报应该主动研究学术市场的状况,适应读者需求,与社会挂钩,为经济建设服务。因此,高校学报要把期刊的品牌化经营当作一个整体的工程,通过准确定位、突出个性、整合营销等手段,在制度创新、结构优化的基础上,走品牌化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