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维奇 彭晓舸
电视连续剧《高纬度战栗》,是反腐剧作家陆天明的又一部力作。较之其以往的反腐题材的影视作品,《高》剧引人入胜的情节布局,尤其是一个个扑朔迷离、环环相扣的悬念设计,是其艺术创作的一大特点。
在影视作品的审美过程中,悬念是调动观众审美意愿及维持并不断增强观众审美兴趣的主要手段。特别是长篇电视连续剧,由于其播出时间长,要想吸引观众对它情有独钟,且不产生审美疲劳,就必须要有精到的悬念设计,这样才能保证观众有兴趣甚或兴致勃勃地看下去。
电视剧《高纬度战栗》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在高纬度小城陶里根,发生了轰动一时的“11·12”副市长杀人案,围绕这一案件,省公安厅在重重压力下,展开了艰苦的侦办,最终查处了一桩系列腐败大案。
这个故事给予观众一连串的悬念:副市长何以杀人?杀人的背后有什么隐情?案情能不能水落石出?然而,只有这些悬念毕竟太笼统了,靠它是不能长时间吸引观众眼球的,所以围绕着剧情的不断展开。在这个大的悬念下面,编剧又设计了一串串环环相扣的精彩的悬念,大大增强了剧作的欣赏魅力。
《高》剧的开篇就设计了这样一个子悬念。剧中的主人公劳爷——劳东林软硬兼施,吵着闹着要脱掉警服,辞去大案要案支队队长职务到陶里根从商。一个公安部二级英模、大名鼎鼎的神探,再过一年就可以退休安享晚年的人,何以作出如此选择?劳东林是真的要辞职下海吗?他辞去职务以后会怎么样?公安厅的领导为什么不同意他辞职?这个悬念就像一个无形的神爪,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好奇心。与此同时,另一个主要人物——从基层公安局调到省公安厅的邵长水,报到的第一天就懵懵懂懂地接受了一个秘密使命——到陶里根监视劳爷的行踪。在邵长水的心目中,劳东林是他崇拜的英雄和偶像,这不能不令邵长水纳闷,厅领导为什么要给他安排这样的“密令”?劳东林怎么了?为什么要他来监视劳东林?劳东林和邵长水带着不同的使命先后来到了陶里根,这一老一少在陶里根会发生什么?邵长水和劳爷之间会不会发生什么冲突?他们的命运又将如何?这一系列的疑问,形成一个又一个悬念,强烈地刺激着观众迫切期待的愿望。
随着剧情的展开,故事情节也更加扑朔迷离。邵长水跟踪劳东林来到陶里根,两人发生了分歧,邵长水在返城的路上遇到了伏击,凶手的枪弹几乎要了邵长水的命。就在邵长水生命悬于一线的危急关头,凶手却仓皇而逃。邵长水为什么会遭枪袭?袭击邵长水的幕后指使人是谁?是劳爷还是另有其人?袭击邵长水的凶手为何又手下留情?这些悬念还没有解开,一个又一个令人迷惑的悬念接踵而至。陶里根的副市长祝磊为何要开枪杀人?他为何又在监狱自杀?祝磊让自己的学生和情人曹楠带出的材料是什么?盛唐集团的董事长饶上都为什么要陷祝磊和顾立源于不义?对谁是隐藏在公安厅内部的、与饶上都勾结的人的悬念设计,更有其独到之处。特别是围绕“谁是公安厅的内鬼”这一悬念,作者设计得更是云遮雾绕。当劳东林牺牲后,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谁是隐藏在公安厅内部的腐败分子身上。谁是公安厅的内鬼?这无疑是观众最想知道的。作者深深了解观众这一心理,恰到好处地将几个似曾可疑的人物推到了观众面前。
一个是劳爷的徒弟、一直阻止劳爷辞职查案、并且在劳爷眼中有着某种缺点的刑侦总队总队长赵五六,一个是高深莫测、左右逢源、掌握着所有案情动向的公安厅厅长袁崇生,一个是身居高位、曾经有着辉煌政绩、进而被经济犯罪问题牵涉的副省长顾立源,赵五六、袁崇生和顾立源这些人的行为表象都有着与犯罪团伙勾结的可疑之处。按理说有了这三个人物已经奏效了,但作者并没有就此罢休,又设计了一个一副政客模样、被邵长水先是认定行为可疑后又叹为“高人”的政治部主任的李敏分。而且编剧更是重笔浓墨,有意识地将观众的怀疑目光引向李敏分。不但刻画了李敏分这个人物的性格、做派,及满口原则纪律的说教形象,更设计了一些细节刻画了李敏分的可疑之处。譬如,在邵长水查案的关键时刻,将邵长水调虎离山送到外地参加全国联办案件,不仅如此,李敏分还一次又一次地公开阻止邵长水继续查处案件,并设计了李敏分将邵长水获取的证据透露给犯罪分子的可疑行为等。就在观众把公安厅的内鬼锁定在李敏分身上的时候,率领干警抓捕犯罪分子饶上都的李敏分为保护邵长水,诱使饶上都向自己开枪。用真相告诉大家,李敏分并非内鬼,而是查处陶里根腐败案背后操盘的“高人”。陡然的逆转,让观众恍然大悟,不能不为之叫绝。
剧中为这几个人物量身设计的行动细节,将他们紧紧地包裹着,使案情的真相更加藏头隐尾,扑朔迷离,令人难以捉摸,这种悬念设计的技巧,高高地吊着观众的观看兴趣。
《高》剧还有一点令人称道,那就是当抽丝剥茧解开悬念并真相大白时,创作者并没有就此撒手,而是在每一个释误后的欣慰之余,涂上一抹浓浓的真情。譬如,邵长水在真正了解劳东林后,冒着生命危险对劳东林的未竟心愿坚定不移地继承。再如,被邵长水重点怀疑与饶上都有勾结的李敏分,在关键时刻为保护邵长水而吸引饶上都的枪弹射向自己等。这些细节的安排,进一步增强了该剧的审美感染力和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