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低年级古诗教学想象力的培养

2009-05-13 08:09杨世斌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5期
关键词:牧童诗句古诗

杨世斌

古诗在语文教材中篇幅虽不多,但有着其他课文不可代替独特的作用,能否教好古诗直接关系着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古诗多用文言词语,蕴含丰富,意境悠远,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与学习其他课文比较有一定难度。怎样优化低年级古诗教学呢?笔者作了如下尝试:

一、运用电教,激发想象力

一定的情境,不但能有效地激起儿童学习情趣,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儿童的想象。为此,我在教学中,常运用电教手段将儿童带入情境,或以美妙的音乐、或用美丽的画面、或借有趣的表演,充分调动儿童的听觉和视觉,让学生进入情境。例如在教《春晓》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一组春天早晨的声像,将学生带入百花齐放,百鸟齐鸣的情境之中;再配以感情朗读,进而让学生说说,你从屏幕上、诗句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爱春、惜春的情感,又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使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二、品析文字,深化想象

古诗言语精炼,富有跳跃性,这就要求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来补充诗句的“空白”。在教《所见》一课时,在理解“忽然闭口立”一句时,我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牧童的神情、动作和想法。有的同学说:“他的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知了,他的小嘴巴闭得紧紧的,小脸绷得紧紧的” ;有的说:“他踮起脚尖,小手轻轻地抬起”;有的说:“他想,我该怎样捉住它。”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再请学生做一做牧童,表演他的动作和神情,体会牧童的心理。这样,通过一说一做,牧童的形象已潜移默化植根在学生的心中。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发展,也深化了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三、感情朗读,再造想象

古诗教学,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朗读,不仅能更好地使学生领悟只能意会而无法言传的诗句的意境和韵味,而且能强化学生的再造想象。

古诗音乐性强,讲究韵律和平仄,读起来琅琅上口,如何读出那种感觉呢?我常通过范读,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再让学生自己读,学着老师的样子来体味诗歌的意境。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哪些该重读,哪些地方该适当停顿,引导学生读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并边读边想,深入体会。如读《春晓》中 “处处闻啼鸟”一句时,不仅要读出诗的节奏美和音韵美,而且读时要体味诗中春意盎然的感觉,读出爱春的感情,体验作者的情感。把诗里那种无法言传的美,把那一种萦绕在字里行间清新、明快的情绪表达出来,从而推动再造想象,把诗中的情感意蕴内化为学生自身素质,提高其想象力,陶冶他们的性情。

猜你喜欢
牧童诗句古诗
牧童学画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牧童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寂寞的牧童
巧用诗句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