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肖玲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一直以来,传统的评价方式只重知识、轻能力;只重结果、轻过程;只重局部智能、轻全面发展;只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思维水平的综合平衡发展;忽视了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忽视了评价主体多元、多向潜能发掘的价值。这样使评价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巨大的副作用: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容易受到伤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从而影响了教育的作用和教学的效果。
现代教育论认为:“教育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中也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从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转为激励和调控,从而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可见突出评价的激励和发展性功能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
课堂观察评价就是一种能突显激励和发展性功能的教育评价,通过实践,我发现它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模式。是十分符合新的教育评价观。
课堂观察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等,并记录下来,作为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的依据。它强调评价主体的互动和参与、评价内容与方式的多元化以及评价过程的动态发展。
我们知道,观察是一种较为基本和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教师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对师生的教与学行为和学生的参与状态等教学现象进行观察研究的一种方法。
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知、情、意、行等呈现的重要场所。新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评价就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之中,是个动态发展过程。因为学习的很多因素是无法通过定量方式测定的,也无法在终结性评价中客观反映。因此,开展课堂观察评价,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有着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评价呢?我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初浅做法和看法。
一、课堂观察的基本步骤
1、课堂观察前准备阶段:确定观察的目的、重点对象和规划。
首先要确定本节课观察的重点对象,一般3-4人(依次轮流,每学期每人4-5次,避免有些学生被忽视)。其次,要根据评价目的确定观察的中心或焦点。再次,设计或选择观察记录的方式或工具(附:课堂观察评价记录表)。
课堂观察评价记录表
2、课堂观察阶段: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
课堂观察阶段主要是教师依照事先的计划及所选择的记录方法,对重点对象进行观察,同时也要关注其他同学,对所需的信息进行记录,给予学生课堂即时评价。
3、课堂观察后的评价工作阶段:信息的分析与结果的反馈
通过课堂观察所收集的资料,一般有定性和定量两种。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学习行为,为引导和评价学生提供依据,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学的改进。
如我在教学《身边的故事》一课时,我把梅、明、烨、倩四位同学确定为本节课观察的重点对象,目的是观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等,计划在课堂的游戏和探究成果展示(课前准备)两个环节中,给他们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在课堂展示中,教师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这四位同学的表现上,如观察他们的收集准备情况,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人合作意识,成果展示过程中表现出的自信、语言表达能力、思维的条理性、创新性等等。教师对有些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相关信息,及时记录到课堂观察评价记录表中。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先引导其他同学和组长对他们进行口头评价,然后教师给予学生课堂即时评价,从而作出积极反馈,对正确的给予鼓励和强化,对错误的给予指导与矫正。课后,教师对课堂观察所收集到的信息再次进行分析、处理,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记录在课堂观察评价记录表中。最后,教师把课堂观察评价记录表中的评价,通过谈话、聊天或表扬等方式,反馈给学生,使学生及时得到关于自己学习情况的相应认识,及时得到鼓舞和激励,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积极情感,并使他们向更高层次需要做出积极努力。这就是课堂观察评价所带来的有效性体现,这也是课堂观察评价的魅力所在。
二、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便于课堂观察评价
课堂观察评价限定于可观察的行为。所以教师采用情景剧,角色表演、游戏、小品表演、相声、竞赛、小组讨论
等形式组织各个教学环节,创设出情境,来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但能够评价学生知道了什么,也能够评价学生能够做什么,还可以在学生的实际活动中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与分享,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
例如在《身边的故事》这一课的探究成果展示环节,同学们在课前对自己身边事物的发展变化,进行社会调查与合作探究的基础上,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了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探究成果:梅运用多媒体展示了古今服装秀,明所在的小组用小品的形式,演示了文字和书籍的演变史,烨用图画展览了一场通讯工具的发展史等等。当倩讲到“货币”的变化时,居然真的带来了自己家中的“圆形方孔”铜钱、光绪时期的银元和现在通行的人民币等实物展示出来,不仅让学生大开眼界,而且也让在场的听课老师大开眼界。当时,课堂一片哗然。我惊叹于同学们的智慧,才干与创新能力。我当时激动的脱口而出:“谁说我们中国孩子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不如欧美国家的孩子呢!大家瞧瞧,我们梅的灵秀、明的智慧、烨的才气、还有我们的收藏家倩……”
同学们惊叹的表情,教师充满自豪的夸奖,早就如春风般温暖了他们的心,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历史与社会的热情,激励他们向更高层次需要做出积极努力。此后,我在课堂中观察到,这几个同学自始至终都是学习情绪高涨。最后学生们还共同选出“最佳创意组”、“最有默契组”、“ 最佳口才组”、“最佳交流互动组” “ 最有成果组”等,使同学们更加有了成就感。而同学们的这些智慧、能力、情感态度和创新精神等,在传统教学中是很难被观察到的,我想只要我们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巧妙组织的活动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努力做到:活动的目的明确,活动的内容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活动方式符合学生的成长需要,那么学生调动起来了,学生们
也就学起来、乐起来、活起来了、思维的大门打开了,学生的潜能、个性、创造性发挥出来了。
三、关注评价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学生的差异不仅是指考试成绩的差异,还包括生理特性,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不同特点,这使每个学生发展的速度和轨迹不同,评价的目标也具有一定的个体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的差异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设计有所侧重的评价目标。
例如在教学《身边的故事》这一课后,我对课堂观察所收集到的信息,结合其他同学对他们的评价,再进行补充、整理、分析、处理后,我给予成绩优秀、表现出色的梅的总评价是:你的聪颖智慧、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极强的表现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令老师赞叹,同学们羡慕。老师想,如果你能主动与同学们合作,多参与小组活动,那么你将更加出色,更加完美!我对成绩中等、活泼好动的烨的总评价是:你的兴趣广泛、思维敏捷、做事利索,逼真的绘画真让老师过目难忘,如果把目标再定的高一些,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相信你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对于平时有些捣蛋,不太爱学习的明,我给予这样激励性的评价:课堂上的小品表演真是太精彩了,看来你很有表演的天赋,老师相信,聪明的你,一定明白知识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只要你上课不说“悄悄话”,你将会是个很有出息的男孩!教师最后把课堂观察评价记录表中的评价,通过与梅聊天的方式,反馈给她。又与烨谈话的方式,把评价结果反馈给他。采用表扬明的方式,让他认同了评价结果。学生个体有差异,评价目的不同,评价内容各异,反馈的方式有区别,这使学生及时得到关于自己学习情况的相应认识,及时得到激励,我也观察到他们后来在社会课中越来越积极、自信了。
四、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及认同评价结果
课堂观察评价提倡建立主体多元的评价方式。在学习活动考查中,设立了“我的发现”与“老师/家长/同学的话”两个栏目,调动各方面参与评价,以质性评价为主。评价的价值取向重在过程,重在参与,重在发现。强调自我的反思,强调学生对评价结果的认同,这是主体取向的评价观。让被评价者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是发展性评价非常重要的内涵。这种观念认为,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作出评价,而是让被评价者认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作出改进,获得发展。课堂观察评价强调关注评价的过程,重视评价双方在评价过程中的沟通、理解和让步,倡导一种协商性的评价;重视自我评价,重视个体化的评价目标和评价结果的个体建构过程。
另一方面,我们老师通过课堂观察,发现现在学生之间的互评存在着“批评性倾向”,即一说互评,就是互相“挑刺”,“找茬” 的不良现象。我们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在互评中要淡化等级和分数,不要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给对方打分数或划分等级上,淡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在相互评价当中去发现对方的优点,发现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从而对自身的学习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可以说,课堂观察评价的探究,就是希望改进以往的评价系统,使得评价成为教育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新的评价方式去实现评价的发展功能。
主要参考文献:
[1]《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袁浩等《国家课程标准小学语文评价与测试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胡杞:《从教育技术学看微格教学》(《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2(1):P.29)
[4]王秋海:《课堂教学提问技能探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3(6):PP9-11)
[5]Cruickshank,D. R.等著:《教学行为指导》(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