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丽,柳运凯,杨 艳
中图分类号:S828.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09)10-0019-01
仔猪出生后,生活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此时若饲养管理跟不上,极容易导致发病甚至死亡,造成经济损失。因此,为保证仔猪的成活率,增加其断奶个体重和窝重,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做好以下饲养管理措施。
1科学助产
仔猪出生前可用0.05%的高锰酸钾热水溶液清洗母猪的乳房和阴门,仔猪出生后应立即撕开胎膜、擦干胎液,并及时将仔猪嘴及鼻腔内的胎水和黏液用纱布等清理干净,以免吸入肺中。脐带在离腹部5~6cm处结扎或打结,剪断脐带时要用碘酒消毒。
2加强保温
初生仔猪大脑发育不完全,体温调节能力低,尤其在寒冷季节,更要注意保温。仔猪出生后24h内需要保证躺卧区温度达到34~35℃,2~3d内温度在30~32℃,以后每周降2℃,逐渐下降到20日龄时的24℃直至断奶。可用红外灯、电热板、保温箱等对仔猪进行保温。
3剪牙断尾
为防止刚出生仔猪咬伤母猪乳房和互相撕咬争斗,可在第一天剪断犬齿,断面要平整且不要伤及牙龈,以防细菌感染。为预防猪育肥期相互咬尾,可在剪牙同时剪去仔猪后3节尾椎,要注意止血并涂碘酊或撒布消炎药粉防止伤口感染。
4寄养仔猪
当母猪产仔数超过其有效乳头数,或生病、死亡或其他原因不能哺乳时,仔猪就应该实施寄养。一般在仔猪身上涂抹寄养母猪的乳汁或尿液,在夜间混入亲生仔猪群内。两窝猪产期一般不超过3d,不能寄养的则需人工喂养。
5早吃初乳并固定乳头
由于母猪初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和营养物质,能提高仔猪抗病能力,并含有镁盐能促进胎粪的排出,仔猪出生后一般应在2h内尽早吃上初乳。但如果要进行猪瘟超前免疫,为避免母源抗体干扰,则必须在注射疫苗1h后才能喂初乳。为保证仔猪生长均衡,可在出生后2d内人工固定乳头,把弱小的仔猪固定在第2~4对乳头吃乳。
6补铁补硒
由于母猪乳中铁含量远远满足不了仔猪生长发育的需要,哺乳仔猪一般在出生后3~5d注射铁制剂(如右旋糖酐铁)防止缺铁性贫血。缺硒地区还要同时补充硒制剂(亚硒酸钠注射液),防止仔猪白肌病和营养性水肿病。
7提早开食
由于母猪泌乳量从21d开始越来越少,为保证仔猪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一般7d左右开始训练仔猪开食,刺激仔猪胃肠道的发育,可用拌好的饲料塞到仔猪嘴里,每天2次,迫使其对饲料产生兴趣。由于猪喜爱香甜的口味,也可用一些香料(如乳清粉)拌到饲料里,经过几次反复的诱喂,使仔猪逐渐养成习惯并到补料槽自由采食。饲喂仔猪的饲料要营养全面、易消化、适口性好。
8补水补料
由于仔猪生长速度快,代谢旺盛,母猪乳中乳脂含量高,一定要补充清洁的饮水,否则仔猪会因口渴而饮用圈内不清洁的水,导致拉稀等危害仔猪健康。仔猪补料要少喂勤添,随着仔猪生长,饲料喂量要逐渐增加,进入旺食期后,夜间可增喂一次。
9及时接种疫苗
由于现在猪瘟免疫失败情况时有发生,可对刚出生仔猪进行猪瘟超前免疫,疫苗用量以1头份的细胞苗比较安全、可靠;哺乳仔猪出生2~3d后常会发生黄白痢,除在母猪产前6周和产前2周分2次注射K88K99进行预防外,还可在仔猪出生后1周进行注射;在15日龄可注射大肠埃希氏菌三价灭活苗;在20日龄左右注射喘气病疫苗;25日龄左右注射蓝耳病疫苗等。接种的疫苗和时间可根据当地猪病流行情况适当调整。
10适时断奶
仔猪断奶时间多在42~60日龄,条件好的猪场可在28~35日龄断奶,适宜断奶时间应根据母猪泌乳量、仔猪发育状况以及生产管理条件等因素决定,饲料和生产管理条件好的断奶时间可适当提前,但最好不要早于21~28d。
11环境与消毒
要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猪圈要保持清洁、通风,要及时清理粪尿并用清水冲洗,减少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危害。
要严格进行消毒,杜绝传染源。常规预防消毒可以1周进行1~2次,在有疫病威胁时每天必须进行1~2次消毒。化学消毒液有酚类、酸类、碱类、卤素类、醛类及表面活性剂等,常用消毒药液有百毒杀、克毒灵、醛面威等,使用消毒药液时要定期更换,消毒效果更全面。
只有做到科学的饲养管理,才能保证哺乳仔猪较高的成活率,提高其断奶个体重和窝重,提高养猪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