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斌
(接上期)
11,抱虎推山
接上式,左脚向左后方撤一步,左手由外向内旋转画弧成掌心向上,食指高与鼻齐成左贯耳掌式(图71),右脚向后斜蹬,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于左脚踝处成鸡形步,左手向后捋按至左胯外侧,右手翻转成掌心向上,由外向内画弧,至食指高与鼻齐,成右贯耳掌式(图72)。
右手高与鼻齐时内翻下搂,同时,左脚向左斜后方撤一步,右掌内翻,齐左肩向下、向右后方向搂膝,左掌随身体右转至}右斜后方,自耳际向前穿出,至极限处坐腕立掌推出,成斜搂膝拗步式(图73、74)。
右腿后蹬,重心后坐,右手齐右胯向上至高与肩齐时向怀中搂抱至胸际(图75),手掌里旋外翻,掌心向外再向前,随左腿前蹬,重心前移至右腿,双掌同时向前推出,目光向前平视(图76)。此为抱虎推山式。
注意:抱虎推山要注重一个“抱”字、一个“推”字和里抱外推之间的承接转换。贯耳掌,即用掌刃或虎口由外向内横击敌耳下腮部。
12,斜揽雀尾
与前式“2,揽雀尾”基本相同,只是没有左顾右盼和前棚,仅有右拥式。接上式抱虎推山后,双学里合,随左腿下坐向下、向外后方捋揽,双掌随身体右转向内翻转成右弓步前拥式,左手搭于右手掌心,随左腿前蹬右腿前弓,以手背向前上方拥挤至右手拇指高与鼻齐、上下与右脚对齐,后即与前揽雀尾中上步>中挤、坐身捋揽、进身按手、外挂前拥、推切手按等相同(图77~84)。此为斜揽雀尾。
13,斜单鞭
与“3,正单鞭”基本相同,只是步开成斜弓步。接上式双手由右向左立圆画弧,作双云手绕环,至右手与右肩同高处,右掌变勾手,收左脚于右脚踝处,成单鞭式(图85—87),后转身,向左斜前方上左步,并蹬右腿,左手为掌向前方劈出,右勾手向后叼拿,成斜单鞭式(图88~90)。
14,肘底看捶
按上式,以左脚跟为轴,左脚掌向外碾45°,右脚向右画弧,成左正弓步(图91),然后右脚向前上半步,两脚距离约一脚宽,左腿后蹬,右腿屈蹲成120°,左脚掌上翘成前虚步;左手由外向里画弧,顺左胯向上屈肘托起,拇指高与鼻尖齐,其余四指与左脚尖同齐,右手由后向前画弧,经眉际握拳下压于左手肘下,左掌向上穿托(在里),右拳下压(在外),双手交会于下颌前,左右臂肘弯均约为120°,右臂平横,左臂竖起(图92)。此为肘底看捶式。
注意:“看”为守护之意,拳不离肘,肘不离拳,有相互照看之意。
15,倒撵猴
又为倒卷肱,由转身抱球式接下式。
接上式,右足不动,左足向后收起成右独立式,左腿屈膝上提(图93、94)。至左脚与右膝平齐,左臂以肩为轴,经面前齐右肩向左下画弧上至左耳际,向前穿掌至尽处,坐腕立掌,掌根发力向前推出,右手过左膝向外画弧一周至右膝外侧,同时右腿向下屈蹲,左脚后撤一步落地(图95)。此为右弓步倒撵猴式。
注意:左手前穿推掌与右腿屈蹲、左腿后撤步三动应同步进行。后撤时足尖先着地,后撤步时抬脚应略高于向前进步,此为进时低、退时高。拾脚时脚尖不要下垂,应平脚抬起,进步时宜平脚蹉地而落,此为“脚走蹉意不落空”。
上动不停,成右弓步推掌后右腿后蹬,重心移至左腿,收右腿成左独立式,左手经面前由里向外画弧至左膝外侧,右掌经胯部翻转向前画弧经右耳际,前穿至极限处,坐腕立掌,掌根吐力,向前推出,同时左腿屈蹲,右脚后撤成左弓步式(图96~98)。如此做3~5个,走至右弓步(图99—101)时换下式。
16,斜飞势
由合手接下式。
接上式,右腿后蹬,重心左移至左腿,收右脚,随身体向左转左手腕高与鼻齐,收右脚至左脚踝处成鸡形步,左手外挂至下颌部,右手里抱与左掌心相对于胸腹前,此为抱球式(图102)。图103为抱球正面示意图。
同时左腿屈蹲,右脚向左斜后方撤一步,左脚内扣45°,右脚外摆135°落地,身体随之回身旋转,左腿前蹬,重心移至右腿,成右斜弓步,左手向下捋按至左胯外侧,右手向上向外拥挑而起至与鼻同高,此为斜飞式(图104、105)。
注意:右肘与右膝对齐,右手与右脚对齐。目光随右手向前平视。
17,提手上势
由合手和提手组成。
接上式,右脚后蹬,重心移至左腿,收左脚于右踝处,右脚上步(足跟着地)成合手式(图106)。合手后左脚前蹬,右脚掌落地,重心前移至右腿,左脚收至右脚踝处,再向左横开一步(约两脚半宽),两脚尖向前,身体下蹲至胯与膝平齐:同时左掌上拥至与鼻齐时内旋下按,右手下插至极限处后由掌变勾,随身体向上蹬起时上提至腕与眉齐(图107—109)。此为提手上势。
18,白鹤亮翅
由白鹤亮翅、白鹤展翅和原地搂膝组成。
接上式,右脚内扣45°,左脚外碾90°,身体左转90°,左脚尖点地成虚步,右手随身体左转由勾变掌,掌心向外向前向下齐左肩,过左胯向下再向右上(齐肩过胯)画弧一周至右额上方,掌心向外,虎口向下,成亮掌式(图110)。左手同时随身体转动,由下向上、由外向内,齐右肩过右胯画弧一周,置于左胯外侧,掌心向下,成下按势。此为白鹤亮翅式(图111、112)。
上动不停,左脚内扣90°,右脚外摆45°,再右移半步,左脚随之,左掌由胯部向上画弧托起,右掌沉肘向右下方画弧,至两掌处于同一高度,略宽于肩,此为白鹤展翅式(图113、114)。
注意:左右两掌在同一平面。两掌拇指高与眉齐,脚面与地面平行成展翅式。松肩坠肘,双膝微屈下沉。
19,搂膝拗步
由手挥琵琶接下式。
接上式重心移至右腿,左脚收至右脚踝处,左右掌里合(图115),右掌下按画弧翻转成掌心向上,左掌平托至与肩平齐时(图116),右掌上画,左掌同时由外向内画弧至右手臂肘弯处,左手拇指对齐右肘弯(图117),身体向左旋转,蹬右腿,左脚向左斜前方上步,重心移至左腿成左弓步,同时左手由外向内齐右肩过右胯下搂于左膝外侧,右手掌心向下过耳际向前穿出至极限处(图118),掌心向前,坐腕立掌,掌根吐力,食指尖高与鼻齐,右手与左脚对齐(图119)。此为左搂膝拗步。
20,海底针
接上式,左腿后收,右腿届蹲成手挥琵琶式(图120),左手内翻掌心向下捋按至左胯外侧,右掌向前穿刺,高同面门,同时右腿屈蹲,左腿回收半步,脚尖点地成歇步(图121),右手立掌指尖向前穿出后下插至左膝弯前,左掌向上护于左肩处(图122)。此为海
底针。
注意:右掌应先有前穿之意,再向下插,要有针入海底、俯之弥深之意。
21,扇通背
接上式,右腿前蹬,左脚上步,成左弓步,右手上挑外翻后捋至右耳际斜上方,左掌由下向上前方推出至极限处,坐腕立掌,食指尖高与鼻齐,肘与膝齐,左掌与左脚齐,此为扇通背(图123、124)。
注意:左掌向前穿击与右学向后捋带要同步进行。
22,撇身捶
撇身捶由肋间捶与回身撇身捶、扑面掌三个动作组成。
接上式,左腿后蹬,重心右移,右腿前蹬,重心左移,同时左掌里裹外拥于左额上方,右掌握拳以肩为轴向前画平弧,横摆拳成肋间捶至胸际,此为肋间捶式(图125、126)。
上动不停,收右脚至左脚踝处,右手握拳下冲成栽捶式,左手下落(图127)。左脚里扣135°,右脚外摆135°,回身向后转,收右脚经左脚踝处,向前上一步落地,右手握拳以肩为轴,随身体旋转向前翻出,拳心向下砸击至面前(图128),拳高与鼻齐时,再向内翻转收拳并下挂至右腰际;左手随身体旋转从左耳际穿出至尽处,坐腕立掌成扑面掌击出(图129)。此为撇身捶。
注意:转身宜轻灵,收拳下挂与出掌扑面要同步进行。
23,卸步搬拦捶
接上式,左腿弯曲,右腿后蹬,重心左移,收右脚经左脚踝处向后右斜方撤步,右手为横掌向里拦手,左手下落,此为左卸步拦手(图130)。
动作不停,左腿后蹬,右腿弯曲,重心右移,收左脚至右脚踝处,脚不落地,左手为横掌,掌心向内拦手,右手下落,此为右卸步拦手(图131)。
随即右腿前蹬,左脚向左前方上一步(图132),左脚落地后,右脚跟步上至左脚跟处,同时左手随身体向里画平弧后里拦外翻成掌心向外,右手握拳顺左掌下向前冲击(图133)。此为卸步搬拦捶。
注意:卸步,向后斜方向撤步称为卸步,意为卸掉重物,即卸敌之力避敌锋芒之意。
24,进步穿手
接上式,右脚于左脚跟处踏实后,左脚向前方上一步,同时左掌由腰际经右掌下从胸前上方穿出。右掌抓握回捋至右腰际(图134)。此为进步穿手。
注意:穿出之掌高与鼻齐,前与上步之脚齐。在前的脚上步称为进步,在后的脚跨过前脚上步称为上步。
25,上步揽雀尾
接上式,右脚前蹬,重心移至左腿,收右脚至左脚踝处向前上一步,左手回捋,右手上拥成揽雀尾之上步冲挤(图135);右腿后蹬,左腿后坐,两臂向怀为合,掌心相对,向下捋揽至右手至左腰胯处,此为坐身捋揽(图136)。
上动不停,左右掌同时向前翻击而出,左手指尖搭于右手心内侧、屈臂向前拥挤,至右手拇指与鼻同高;与此同时,身体重心后移至左脚,再重心前移,左腿前蹬、右腿成弓步,右手右膝不超过右脚尖(图137~139)。此为回身挤手。
上动不停,右腿后蹬,身体后坐,重心移至左腿。两手掌心向下,外分成勾挂之势,向下勾挂至胸腹前,两手内合,虎口相对(图140),两手外挂时隐含前拥之意。此为外挂前拥。
上动不停,左腿前蹬,右腿成弓步,两手由腹部沿对方中线向上向前再向下扑按击出,食指与鼻尖同高,双手前与右脚齐,两掌虎口相对,掌心向前,坐腕立掌,掌根发力(图141、142)。此为推切手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