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业导向是高职教育的突出特色。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就业为导向,要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服务。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凸显的问题,传统教学模式颇显力不从心,高职院校思政课应把握时代脉搏,勇于创新,努力探索就业导向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
收稿日期:2009-10-19
作者简介:李乐霞(1977-),女,辽宁宽甸人,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职大学生就业中的问题与就业困局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大发展而来的,是大学生就业的沉重压力。其中,高职大学生的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据国内第三方教育研究机构麦可思公司多年调查显示,刚毕业时,高职高专大学生每年都有一半左右没有找到工作。[1]
(一)就业功利化压缩就业空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大学流行的口号是 “愿做革命一块砖,东南西北任党搬。”“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曾经激励一代青年的豪言壮语,对如今的大学生恍若隔世。贪图功利,是当代高职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的突出特点。具体表现是,只考虑个人利益,理想信念意识淡漠;只考虑享受,责任、奉献意识缺乏;只考虑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这种功利化的就业观,压缩了就业空间,导致大学生错失良好的就业机会和成长的平台,也导致落后地区、基层单位缺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不利于国家经济长远的协调平衡发展。
(二)就业心态迷茫延误职业发展
高职大学生功利愿望强烈,但他们大多文化基础知识较薄弱,自觉学习态度欠缺,缺少为学业、为未来奋斗的努力,“大一迷网络,大二掀起恋爱热,……我们每天都在过周末,每天都和没课一样过……”,毕业时对未来发展一片迷茫。浙江团省委组织形成《2009年浙江省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报告》,调查显示,2009届毕业生就业心态迷茫群体为43.5%。具体表现是,自我认识不清,职业定位不明,盲目充当“面霸”、“会霸”,缺少职业定位和长远规划;对要进入的行业前景、应聘企业及岗位要求缺乏了解,要么求职被拒,要么频繁跳槽,缺少职业技能积淀;对政策知晓率低, 对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知之甚少,错失发展机遇。
(三)就业能力欠缺不能助力求职
就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及基本工作能力。对于高职大学生来说,在专业技术能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影响求职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基本工作能力。调查发现,雇主最为看重的五项基本工作能力,即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学习、理解他人、积极聆听、学习方法能力,高职毕业生与雇主的要求普遍有较大的差距。根据麦可思对2008届高职毕业生的调查,“高职毕业生在离校时的基本工作能力与雇主的要求普遍相差10%-15%”。[2]
(四)道德观念缺失损害就业前景
对于用人标准,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说,“情商高于智商。”蒙牛集团“有德有才,破格录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这些都表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是仅有能力,而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但少数高职大学生在求职和工作中缺乏基本的道德观念,具体表现是,缺乏诚信,求职时简历造假,随意毁约;对企业缺乏忠诚度,心态浮躁,跳槽现象严重;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缺少敬业、进取、艰苦奋斗精神;个人至上,无组织无纪律,甚至触犯法律。这些行为损害了自身和学校的声誉,影响了自身甚至其他学生的就业。
二、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模式的不足
(一)教育内容脱离大学生的利益关切和发展需求
根据200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调研数据显示,大学生最大的心理压力来源是就业,占57.4%,其次是学习,占53.4%,感情占27%,人际交往占23.5%,经济占14.4%,与父母关系占8.6%。学习压力与就业相关,可见就业已经成为学生最大的压力来源。[3]但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最希望获得帮助却没有得到的是恰恰是“就业择业”。当前课程内容过多停留在对教材理论的挖掘和阐释上,在如何认识当代中国发展大局及对自身的影响,怎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怎样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就业后怎样能够更好地承担起“引领”社会进步的责任方面,帮助甚少。马克思曾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思政课 “空谈论”、“无用论”在学生中很有市场。
(二)教育方法忽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力的成长
传统教育较多实施“单边政策”,主要是灌输式的讲授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厌恶以权威自居、板着面孔的说教。由于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缺少平等的对话探讨和心灵的沟通共鸣,学生感受到的只是喋喋不休的说教,不仅难以实现对理论的认知、对国家政策的理解,也使学生缺少了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评判机会,对能力的提高和个人价值的满足没有丝毫助益。
(三)教学环节缺少实践养成,造成大学生知行分离
传统教育以课堂灌输为主,缺少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忽视校园文化、家庭、社会环境在道德养成中的作用,结果是知行分离,优良的道德行为和习惯难以养成。许多受过十多年教育的大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上具有良好的道德认知,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却存在着极大的反差。
三、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母
自我心理调适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就业心理是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是影响其正确择业和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面对大一开始就被就业焦虑情绪困扰、对就业缺少自信的高职大学生来说,自我心理调适教育十分重要,有助于帮助他们改变错误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加强自我理解与分析的能力培养,努力排除诸如不满、嫉妒、焦虑、恐惧等不良情感,以平常心面对就业形势,把来自就业的强大冲击转化为推进生活前进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