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博
摘要:2009年,爆发了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其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堪称历史之最,西方国家纷纷加强与中国经济文化上的联系,这使得中国与西方交流日益频繁。因此,来自不同地域的各民族文化相互碰撞影响,交流融合;中美两国的发展与社会形态的变迁走过了不同的历程,形成了各具风采的国民性格。例如:中国人的群体意识,美国人的个体意识;中国人讲求和,美国人强调争;中国文化求稳定,美国文化求冒险等。本文将从国民性格的六个侧面分析其不同及历史文化根源。
关键词:中美;文化;国民性
收稿日期:2009-10-21
作者简介:董博(198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东北林业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
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国民性是有其历史渊源的,中美两国的历史不同,中国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美国的历史却只有几百年。今天,中华民族和美利坚民族作为世界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两大民族,已经形成各自的文化和性格特征。一种文化通过生活在这一文化辐射范围之内的人们的处世原则、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生活态度等具体行为体现出来,构成了创造和拥有这一文化的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所以,不同的文化必然产生不同的民族性格,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各自的民族性格。
一、群体意识与个体意识差异
传统文化中的中华民族群体意识强烈,比较注重群体合作和个人的谦逊,而不提个人突出。在中国历史上,小农生产一直占统治地位,人们对集体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个人的价值在于以天下为归宿。历朝历代“重农抑商”思想使商业经济增长缓慢进而使人们之间的连结易趋于稳定,不会造成明显的分化和差异。同时,中华民族性格也与其形成时期的一些代表人物有关。孔孟儒家学说的基点就是维护国家安定,群体和谐,强调“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朴素集体观。汉儒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提出,更是把这种家国一体的群体意识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这种意识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编织成的思想体系,个人只有服从群体才能与世俗相处融洽。因此中国文化讲的人是群体的人而非个体的人。中国人注重整体价值,个人应为家庭为社会做贡献,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群体利益始终高于个体利益。
尊重个性是美国人价值观的核心,也是美国文化的基石。美国人主张通过自己的努力超越他人而不顾及他人,反对社会和国家对自由的干涉。在中世纪后期和近代的欧洲,由于私有制深人到家庭内部,家庭成员各有财产的状况为每个人的独立奠定了基础。法律关系、权利关系成为家庭成员间的主要关系,而夫权父权居次要地位,这为个人主义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条件。美国最早的历史始于1620年,当时一些欧洲人为逃避政府的压迫追求自由和幸福远渡重洋而来,后来大批移民前往北美大陆所追求的也是个人的自由和平等。同时,在这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在生存、生活方面的依赖性不强,由此产生了一个多元制社会。美国个人主义则表现在追求个人自由、个人自立、自由思考和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只要不超出法律范围,就不会有人去干涉,即使父母、兄长也无权干涉,这在中国可能就有些困难。这一点有其明显优越性,它使西方家庭比中国民主、平等得多,父母很少为孩子决定什么事情,而是与其协商或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同时也使西方人习惯于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奋斗,去独立地求生存求发展,而不依赖父母,不依赖家庭。
二、和与争差异
中美民族的性格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同点,那就是中国人看重一个“和”字,喜欢中庸、和谐,追求“以和为贵”;以和为贵是儒家“中庸之道”的处世哲学锻炼出来的民族性格,为了求得温和与妥协,加上宗法思想、家长观念的影响,中国人在危难和逆境之中不抱不怨,表现出安之若素的温顺性格。并且中国人缺乏竞争意识,容易产生满足心理。这种满足心理在汉语中的体现是“知足长乐”。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和幸福和睦的家庭,对中国人来说已经很满足了。而强烈的竞争意识是西方民族性格之一。美国人钟爱一个“争”字,喜欢较量,重视竞争。在美国人看来,天与人是对立的,他们侧重于向外探寻,认为人只有在战胜自然的艰苦奋斗中才能求得生存发展。他们很少满足现状,总是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为了达到这种目标,他们早出晚归,终日忙碌,为此乐而不疲。
三、静与动差异
中国的历史相对美国而言是平稳的。千百年来,中国人虽然历经战乱,但从总体上看,是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自然环境中生存的,这造就了中国人追求稳定的民族性格。中国人坚信“过犹不及”的道理,遵循“稳中求胜”的保守主义。以择业观为例,美国人从不指望,实际也不可能找到一位可以永远为他们提供稳定工作的老板并为之服务一生;大多数中国人则不然,他们看重稳定的工作环境、稳定的经济收入、稳定的社会地位等一切稳定因素。
美国曾经历了数场艰苦卓绝的开拓运动。第一代美国人大都是对他们所生存的旧世界心存不满或是面临着旧世界的淘汰而逃亡到这个新世界来的。在这里,他们白手起家,顽强地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在开辟新家园的同时,也锤炼出了可贵的冒险精神。同样残酷的一场开拓运动--西进运动则进一步将冒险精神融入了美国的民族性格中,并且他们具有强烈的开拓精神,很容易喜新厌旧,一旦发现了新事物的优势,就会毫不犹豫的将旧事物一脚踹开,他们对新事物总保持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美国,人们有这样的一种信仰--“No one stands still. If you are not moving ahead, you are falling behind.”(没有人静止不前。如果你不向前进,你便会落后。),就是这样一种信仰,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向危险叫板,向极限挑战。
一个国家的国民性格是多侧面的,多重性的。通过以上多层次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民族性格中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中华民族和美利坚民族作为世界上两个伟大的民族,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勤劳勇敢,热情而又坚韧进取。中美国民性的差异,从根本上说是中美文化的差异,是经历了成百上千年的历史洗礼所形成的。
参考文献:
[1]Valdes Merrill Joyce. Culture Bond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2]朱世达.中美文化比较及启示[J].百科知识,1994,(8).
[3]朱沛照.从文化渊源看国民性差异-中美民族性格比较[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4]常晖.从文化渊源解读中美民族性格差异[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
[5]朱磊.从民族性格看中美文化差异[J].自由论坛.
[责任编辑:王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