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琳
“我们是不是要上音乐课了?”当我跨进一二年级(四至五岁)教室的时候,吉兰老师向孩子们问道。在每周一节三十分钟的音乐课上,所有的学生(一至八年级)都能那样倾注热情地歌唱,他们演奏乐器,聆听音乐,伴随音乐起舞并学习乐谱。的确有很多要做和要学习的东西!但每个孩子都乐在其中,对他们来说,音乐是场开心的盛宴。
如何来判断音乐活动是否有意义和吸引力呢?还是以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视角和亲身经历来说明吧。广播剧(一至二年级课堂)
《你睡不着吗,小熊?》是1992年由马丁·韦德尔(Ma-tin waddeu)编著,芭芭拉·弗尔斯(Barbm Finh)绘制的童话图书。就像在睡觉前得到父母的拥抱会让孩子感到安慰一样,这个以一个怕黑的小熊为题材的可爱的童话,在小听众和他们家长的心中会产生共鸣。熊爸爸身上浓缩了家长式的献身和热情,因为他千方百计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为了寻找在黑夜中能使熊宝宝感到安慰的光明,熊爸爸把小熊带出室外,“我给你带来了月光,我的宝贝”,熊爸爸说道,“还有这满天闪亮的繁星。”
我观察着教室中的活动:赫斯特尔女士给孩子们读着这个似曾相识的小故事,而书中引人入胜的插图吸引孩子不时地翻着书页,并呢喃地跟随对话复述着。其实他们早已开始关注这个故事,因为教室中的课桌上布满这本故事书中的彩图。同时,孩子们还必须考虑如何将这些语言转变成为音响。这个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创作一个广播剧。渐渐地,孩子们有了许多想法,以下便是他们的创意:拍打大号手鼓可以表现熊爸爸;表现小熊的则是小手鼓。至于如何体现壁炉中的火焰,卓亚斯和马利瑟想到了揉搓塑料袋产生的噼里啪啦的声音效果。他们是在一堆下午刚刚制作完塑料花的“废物”中找到它的。接下来,赫斯特尔女士拿起一个铃铛并告诉孩子们,这个铃铛或许可以派上用场。诺亚回答道:“如果熊爸爸抓到了月光,那么就会看到许多星星。铃铛可以用来表现星星!,'于是,赫斯特尔女士给了诺亚这个声音清脆的铃铛。在孩子们听过所有的音响并探索过所有的乐器之后,现场演出开始了。一组孩子演奏乐器,一组用嗓音,另一组通过他们的身体来发出各种声音。
“我们如何来改进这个表演呢?”赫斯特尔问道。文森特认为某些方面应该可以再改进,比如,罗宾演奏的小手鼓声音太大,梅诺和莫尼克表现的酣睡声音出现得太早。“让我们再来演奏一遍吧,”赫斯特尔说。为了让表演更有激情,赫斯特尔女士特意向她的同事亚克先生借来了一盘磁带,录下了这个广播剧。孩子们倾其所能来演好这个作品,对录音结果大家都感到非常满意。最后,伴着赫斯特尔女士的吉他,孩子们唱起了歌——《你们听说过小熊皮姆吗?》。
任何一个适当或熟悉的主题或小故事都可以像上述主题“你睡不着吗,小熊?”一样来进行广播剧的排演。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富有意义的境界,它促使孩子们更轻松地融入这项活动。一项活动是否能成为一个以发展为导向的活动,须以以下标准为依据:孩子们平时是否有类似通过故事课桌的形式来分组表演广播剧的机会,这种活动是否与他们其他音乐实践活动存在某种关联等等。
音乐与音乐活动
何为音乐?像艺术的定义一样,音乐是一种主观知觉现象。在荷兰的小学,我们运用声音模型、形式以及意义来描述音乐。这说明,音乐是一种对人类有意义的形式化了的声音。最简单的解释如下:
当你把东西丢进垃圾桶时,它会因坠落而发出一系列的声响。你会听到响亮的撞击声。你大概会认为这只是噪音而非音乐。然而,打击乐组合会通过其他的“垃圾桶”演奏出神奇的音乐,比如“STOMP”(“废铜烂铁”)组合。这个组合让所有的声响都富于节奏感。通过这种方式,声音有了形式,而我们人类就会把它作为音乐来接纳。而且,这些声音对我们来说的确是有意义的。
以上对音乐的定义就可以帮助我们为孩子们创造音乐活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提到基础音乐教育,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唱歌。唱歌的确是让孩子亲近音乐最普遍的做法。但是音乐实践还有其他的一些形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音乐行为方式。通常提到的五种音乐行为方式为:演奏,演唱音乐(包括唱歌、演奏乐器)、聆听音乐、谈论音乐、记录音乐以及音乐与运动。
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如何在音乐活动中使这五种音乐行为方式保持相对的平衡。事实上,儿童在逐渐长大。虽然年龄稍大的儿童更容易做音乐与运动的实践,但很多教师反倒轻视了运动这一方式对该年龄层孩子的影响,而更重视记谱的方式。对于我来说,儿童的音乐课应该尽量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教师应该去鼓励他们自主的选择,而不仅仅局限于去履行课程纲领要求的内容。
我们在小学教学中的每一步都有它自身的目的。问题是,基础音乐教育的益处何在?德国的巴斯蒂安教授对儿童音乐教育的效果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发表于2000年)。他发现,音乐教育在培养儿童社会技能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他还发现音乐对培养人们的专注力方面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从而推动了学生的整体进步。显然,这些效果必须通过长期持续的音乐活动才能达到。
我们也可以看到与以发展为导向的教育目标的直接关联。音乐毕竟为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多种机会。例如:在学习符号、标识和意义时,他们可以考虑运用传统记谱形式的乐谱,也可以考虑其他图形化的记谱形式。点、线以及其他符号能够告诉我们,音乐听起来是什么样子。对于被记录下来的音乐,应该总是有一个让孩子们进行音乐想象的形式。他们应该懂得把声音转化成乐谱(记录乐谱),也能将乐谱转换为声音(演绎乐谱)。在音乐实践中,我们要注重表达再现、交流以及音乐语言,去发现世界并寓教于乐。
主题音乐活动
这里,我将以爱迪特女士的教学(五年级课堂,学生八岁左右)为例,来说明以发展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她选择的主题为“让我们来举办一场音乐会”。首先她邀请了一个在社区音乐学校教长笛的朋友来到她的课堂,并举办一场音乐会。接下来,孩子们开始阅读一些音乐类丛书。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穿插着唱歌、演奏乐器并伴随从莫扎特组曲到摇滚等不同风格的音乐而舞蹈,“我们要传递给孩子们一个信号,即在六周的音乐课结束之际,他们将要举办自己的音乐会。”
训练中的一项内容便是“有指导的即兴创作”。每个孩子都得到一件乐器,并且给他们充裕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发掘如何演奏它。爱迪特知道,如果不给孩子们时间去体验,那他们很可能会给她带来
不少麻烦。孩子们善于探索的天性和好奇心是必须要得到满足的。一旦学生们的准备工作结束,爱迪特女士便开始通过她的面部表情以及挥舞的手势来指挥乐队。她告诉学生,如果她抬起双手,他们就要开始演奏;而当她放下双手,就表明他们该停止了。—开始,爱迪特和学生们就像是在做—个“起与止”的反应游戏,渐渐地他们掌握了用手里的乐器来跟随教师的指挥演奏。当她的手势锐利时,意思就是要求他们做断奏(staccato),而手势优美时,则做连贯(legato)的演奏。一段音乐就这样诞生了,各个声部实力相当,孩子们演奏得的确不错!通过这个练习,学生们的信心增强了。接下来,她让一个学生杰莉萨来指挥乐队。尽管一开始她有一些拘谨,但渐渐地,当她挥舞起双手来指挥乐队并看到她的朋友们都能跟随她的动作而演奏时,她感到非常地兴奋。通过这样的活动,人们可以看到爱迪特女士带给学生的教学推动力。
以下是另外一个关于七到八年级课堂(学生是十一到十二岁的儿童)的案例。通过这个案例来说明教师所担任的更多角色。这个案例会让大家看到,教师是如何通过乐器将一个音乐实践活动引入教学的。教师们不仅应能够发动学生参与演奏,更应让他们创作自己的音乐,引导他们经历创造音乐的全过程。
一段打击乐曲
我观察了奥洛夫先生的课堂。他正在和他的学生为儿童图书周筹备“魔法校园”的表演。首先,他让半个班的同学反复地练习“托瓦桑巴”舞曲的前两小节,同时让另外半个班的同学复述完整的故事,就这样,一个有声有色的作品出现了。奥洛夫展示了不同类型的鼓和其他打击乐器可以演奏出的各种变奏与即兴演奏。接着,他让学生们聆听了一些电影配音,让他们描述讲故事时的一些语气。然后,他开始让孩子们创作自己的配音。他把一个班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六人,每组得到三件乐器。这样,每组有三个孩子用得到的乐器来演奏,其他的孩子试着用他们的声音和肢体来进行音响效果的创作。奥洛夫先生在教室里巡视着,并用以下的提问来引导学生们进行创作,比如:如何能令你的配音效果听起来更好?你能否将节奏以点和线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便其他人能够演奏你的创作?如何才能使你的作品听起来更震撼?等等。在活动的尾声,所有的小组都得表演他们的作品。孩子们兴奋不已,他们不停地讨论着如何能使他们本组的表演比其他小组更优秀。
作为教师,我们有职责向我们的学生全面地展示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如流行音乐、爵士乐、各国音乐和古典音乐。这样才能使学生们在多样的音乐类别中发展他们的技能和创造力。
在与孩子们一起创作音乐的过程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师以何种方式来引导他们的实践。在同他们游戏时,给予他们各种思路,这样一定能够帮助他们提高音乐创造力与表现力。
以发展为导向的音乐教育
以上三个例子告诉我们,音乐教育能为我们提供很多来进行“以发展为导向的音乐教育”的实践机会。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奥尔斯教授推荐过多种以发展为导向的音乐教育的方式,他倾向以歌唱为主,开发更多的元认知性活动。他推荐人们去探索和发展更多的记谱方法,并提醒道,记谱法以及视唱或视奏并不是目的,目的在于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来支持和改善我们自身。
在小学高年级班级,我们可以将参与音乐活动上升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来看待。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他们不一定要成为专业的音乐家,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聆听而成为音乐活动的参与者,并具备一定的音乐评论能力。
音乐能提供给儿童众多的机会去发展和激励他们。任何主题音乐活动都会为他们创造各种各样演唱、演奏、舞蹈以及聆听音乐的机会。音乐可以成为巨大的推动力并以此来为一个成功的主题活动提供良好的基础。
这是一项属于班主任、音乐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者的净化心灵的事业,有大量的具体工作有待我们去实施。但是这也正契合了我的结论和主题——音乐是场开心的盛宴!老师们,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