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亮 肖文超
摘要:电子党务是新世纪以来学术界在党建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是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产物,是推动党建创新的重要平台,也是执政党建设必须面临的时代课题。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这一新生的事物,围绕其定义、发展意义、指导思想、实施原则、实现形式、建设思路及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同时,也指出了我国电子党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电子党务;研究进展;评价和思考
中图分类号:D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19412009)02-0044-04
人类已经跨入21世纪,信息化、网络化正在成为新的时代潮流。信息技术在推动整个世界的运作模式和人类的思维方式转变的同时,对执政党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顺应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潮流,运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来推动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把党务工作纳入信息化管理的轨道,是网络时代推动党的建设的新要求,也是执政党建设面临的新课题。近年来,学术界对电子党务这个新兴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呈现出观点纷呈的活跃局面。
一、电子党务的定义
关于电子党务的定义,目前学术界还没有达成共识,一些学者和党务工作者都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对电子党务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代表性的观点有如下五种:
(一)“模式”说。该观点认为,所谓电子党务,“就是党的建设顺应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潮流,充分运用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利用信息平台和网络等手段,有效整合党的建设信息资源,从而增强党的建设的效率性、参与性、民主性的一种新型党建模式”。
(二)“工具”说。该观点认为,电子党务就是“党的各级组织,运用现代化手段,为党务工作的各个层面提供信息技术支持、推进办公自动化、流程信息化;、管理网络化,为党员党组织提供高效服务”。
(三)“意义”说。该观点认为,电子党务“就是党在新时期顺应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潮流,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信息资源,从而增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效率性、参与性、民主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重要体现。电子党务建设,是党领导信息化建设和加强自身建设的迫切要求,是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客观需要,也是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先进性的现实选择。”
(四)“工作方法”说。该观点认为,“电子党务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党务工作方法,即党的各级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运用现代化手段,为党务工作的各个层面提供信息技术支持,推进办公自动化、流程信息化、管理网络化,为党员党组织提供高效服务,从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搞好党的自身建设,实现党的基本路线和奋斗目标。”
(五)“信息化”说。该观点认为,“电子党务就是党的工作业务的电子信息化”,“电子党务就是党委机关的信息化”。
二、电子党务建设的意义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电子党务是这个时代的催生物。发展电子党务,无论从现实还是长远来说,意义都很重大。学术界对于电子党务建设的意义研究,见仁见智,主要代表性的观点有:
(一)“三个建设”说
易军最早认为,电子党务能给党建工作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电子党务的提出和实践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客观要求。发展电子党务是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需要。
(1)在党的思想建设上,电子党务对于开阔党员视野、促进思想解放、增强思想教育的及时性、生动性、互动性、有效性,具有其他方式难以替代的作用;(2)在党的组织建设上,通过电子党务,利用各种现有信息平台和信息网络等手段,可以增进党的基层组织之间的交流,大大提高党务工作效率,降低党务工作成本;(3)在党的作风建设上,电子党务对于探索更有效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解决党内民主监督薄弱的状况,推进反腐败斗争有重要意义。
(二)“六个要求”说
邱思开认为发展电子党务,一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客观要求,二是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要求,三是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的要求,四是提高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的要求,五是不断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要求,六是提高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的要求。
(三)“四种工具”说
吴晓东从工具说的角度认为,(1)电子党务可为党务工作提供新素材、新对象和新课题。(2)电子党务可保证党的信息传递的时效性,提高工作效率。(3)电子党务可拓宽党务工作的空间和渠道。(4)电子党务有助于党内民主的充分体现,便于公民党外监督。
除此之外,另有研究者认为,(1)发展电子党务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客观要求。(2)发展电子党务是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途径。(3)发展电予党务是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的重要条件。(4)发展电子党务是维护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手段。
(四)“六个新”说
刘启龙认为发展电子党务具有六个新,即“促进党内民主建设的新形式,学习培训的新课堂,增强活力的新助推器,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沟通交流的新直通车,反腐倡廉的新阵地”。
(五)电子党务及其相关问题之深化研究的意义
学术界在对发展电子党务的广义意义进行分析研究的同时,也有学者将电子党务与其他具体问题相结合,进行了深化研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重大的实践意义。
1电子党务与执政能力建设。张婷认为“加强电子党务建设是实现党建工作现代化的必备条件之一,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电子党务的发展,在网络化时代将大大提高执政党的执政水平,提高执政绩效。
2电子党务与党内民主发展。孙景峰认为,“发展电子党务开辟了民主参与的新路径,可以有效地降低党内民主参与的成本,有效提高党内民主参与的质量。”黄红东认为,发展电子党务“有利于扩大党内民主的涵盖面,增强党内民主的辐射力;有利于广大民众和普通党员对党的事务的民主参与;有利于广大民众和普通党员对党的事务的民主监督;有利于党的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3电子党务与预防职务犯罪。钱贤鑫认为“电子党务的信息对称性和公开性可以有效地遏制权力寻租,电子党务的时效性和便捷性可以建立有效的举报机制,电子党务的开放性和广泛性可以形成全方位的监督信息网络,子党务的灵活性和宣传性可以建立长效的警示教育基地,电子党务的平等性和互动性可以有效地发扬党内民主。”
4电子党务与和谐执政党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发展电子党务对于构建和谐的执政党意义重大。因此,王锐认为,“发展电子党务在信息
技术条件下有利于提高党员的思想意识,有利于优化党的组织结构,有利于发展党内民主,有利于改进党的作风。”
5电子党务与高校党建。电子党务在成为党建创新的平台之后,亦成为实现高校党建创新的载体。姜维认为,发展电子党务可以成为“加强高校党的组织建设的全新载体,能拓宽党建的空间和渠道,提高工作效率和实现党建的互动性,有利于推进高校基层民主建设尤其是党内民主建设。”
三、电子党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实施原则、实现形式及构建思路
电子党务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党建创新的重要平台,目前国内尚无成熟有效的经验可以利用。电子党务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电子党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实施原则、主要形式、基本思路等,笔者主要综述学术界一些有代表性的新观点。
(一)电子党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
电子党务建设需要遵循什么样的指导思想与实施原则是学术界首先关注的问题。
冯仿娅认为电子党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从实际出发,以需求为导向”;以“实用性、效率优先、重点突破、一体化、先进性和自主性相结合”为实施原则。陈志认为发展电子党务应该遵循“系统安全原则、整体规划原则、以人为本原则、比较借鉴原则”。
(二)电子党务建设的实现形式
张强认为,电子党务建设的主要实现形式有“党建上网、建设和应用电子党务管理系统和党委电子办公系统、发展多种形式的网络党建、构建电子党务平台”。蒋录全认为,我国的电子党务的实现形式主要有三类:“党建网站、党务管理软件、省市级电子党务平台”。另有研究者认为,电子党务的实现形式包括:“决策支持系统、信息共享系统、业务信息系统、公文交换系统和民主监督系统”。
(三)电子党务建设的基本思路
电子党务如何建设,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思路,也是学术界重点研究的课题。
朱灵从宏观的角度分析认为,电子党务建设应该以“统筹规划,完善政策,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理顺关系,整合资源”为主要思路。李雪佳认为,发展电子党务的基本思路应该是:(1)全面实现党建上网。(2)在全面建成党建网络的基础上实行新的党务运行模式:弘扬主旋律,建立网上意识形态阵地;利用网络的快捷性特点,建立网上新闻发布会;更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建立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阵地;以学校网络为立足点,建立网上党校。
另有研究者从电子党务建设的基础、关键、动力、抓手与保障的角度分析认为,“深刻的认识是搞好电子党务建设的基础,充足的人才是搞好电子党务建设的关键,政治力量的推动是搞好电子党务建设的重要动力,正确的策略是搞好电子党务建设的抓手,科学发展观是电子党务建设走向成功的保证。”
四、电子党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面对信息化建设的新形势以及对党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已然将电子党务的建设搬上了工作日程。2004年4月28日,“电子党务试点规范工程”开始启动。特别是近年来,上海、福建、四川等省市相继推出的电子党务建设在取得可喜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学术界对此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一)目前电子党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刘树立认为“搞好电子党务建设首先要解决好领导、职能部门和机关工作人员三者的认识。领导的认识决定能否建设,职能部门的认识决定能否建成,机关工作人员的认识决定能否取得实效,只有三者认识的统一,形成合力,才能达到行动的自觉,电子党务建设才能健康持续发展。”因此,转变思想认识,深刻认识发展电子党务的重要意义是电子党务建设的首要步骤。
(2)网络的安全问题。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何趋利避害以实现电子党务建设的绩效最大化,引起了学术界的诸多思考。钱冠银认为,“安全保密系统是电子党务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电子党务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重网络、轻安全的倾向:规划设计时,只考虑网络和应用设计,不考虑安全基础设计;编制经费预算时,只考虑网络建设费用,不考虑安全体系建设资金;安全技术的研究和使用相对滞后于网络技术。”
(3)技术人才缺乏。技术人才缺乏主要是缺少“一大批既懂得信息技术,又懂得党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技术人才的缺乏,必将影响电子党务建设的质量与进程。
(4)法律规制不完善。法律规制不完善的影响,洪小潞认为“我国仍然没有一部统一的信息公开立法,它已经成为当今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也直接制约了电子党务的发展。同时,由于法律上不能提供一个正常的网上互动的合法规范,致使一些网上政务活动的有效性受到限制,也降低了人们网上参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
(二)解决电子党务面临问题的对策研究
面对电子党务建设中已然存在的问题,学术界和一些党务工作者纷纷提出了诸多的对策和建议:(1)转变思想和统一认识,用统一的部门来领导全国的电子党务建设。(2)借鉴国外经验,加大理论的研究力度。(3)统筹规划,全面重点地构建电子党务系统。因为电子党务的建设基础在网络,核心在软件,关键在安全,目的在应用。(4)规范党建、党务网站建设,加强网络法律法规建设。(5)加快电子党务人才的培养速度,为电子党务的发展培养一大批既懂技术、又懂党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五、对国内学术界电子党务研究的评价与思考
(一)电子党务研究呈现的特点
(1)从电子党务研究的时间来看,呈现相对集中的特点。从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学术界对电子党务的研究是从2001年开始的,有关电子党务的研究成果是在2004年之后集中发表和出版的。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电子党务是个新兴的事物,学术界对其普遍认识不足,从理论到实践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再者,对国外政党推行电子党务的经验研究不足和相关的研究材料相对较少,无法获得第一手的研究材料。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下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之后,电子党务作为推进党建创新的平台,才正式受到学术界和各级党务机关的高度重视,才对电子党务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并开展了广泛的研究。
(2)对电子党务的研究领域有逐渐深入的趋势。电子党务是党建创新的主要平台,并以此带动了相关领域的细化研究。许多学者将电子党务与廉政建设、党内监督、党内民主、高校党建等领域逐渐联系起来,并以此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3)电子党务的研究者主要集中于两类群体。一类是党政机关的党务工作者,另一类就是学术界的相关研究部门。其他群体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人相对较少。
(二)电子党务理论研究的不足
学术界对电子党务的研究虽然时间较短,但成效显著一发表论文近百篇。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尤其是开辟了电子党务研究领域的一些新空间,在一些论文中也提出;了新观点,有较高的理论深度和较强的可操作性。但是对于电子党务的研究存在明显不足:(1)重复现象较严重,雷同文章颇多,相关的专著太少,仅有一部;(2)相关领域的比较研究还需要继续开拓空间,特别是对发达国家推行电子党务的经验研究不足,对国内电子党务的研究,认识还不是很深入,有待进一步挖掘;(3)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单一化,创新的力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总之,电子党务作为一个新兴的事物,一经出现就呈现了较强的活力。学术界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的党务工作者和学术界同仁继续坚持不懈地努力,将电子党务的研究推向一个更高、更新、更深的阶段,以期取得新的突破与进展。
责任编辑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