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波
【关键词】 阳痿; 宗筋; 肝脉
作者单位:163111黑龙江省大庆市中医院
男性阳痿的发病,既往多责于肾,但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情志因素所致肝气郁结、肝失疏
泄以及湿热不注、淤血阻络亦为阳痿发病之主要病机。阳痿之病位在肝,临床应从肝论治。
1 阳痿从肝论治临床理论依据
1.1 肝主宗筋 考宗筋一词,源于《内经》,《素问厥论》说:“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合也。”《痿论》提到:“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灵柩五音五味》篇还提到古代宦官由于“去其宗筋”而丧失性功能及男性性征。由这些理论可以推断,所谓宗筋,基本是指位于前阴的生殖器。在男子,主要指阴茎及睾丸。古人认为,前阴是全身筋肉汇聚之所,而阴茎则是全身筋肉汇聚而成,故称其为“宗筋”。
从经脉走行看,足厥阴肝经循阴股,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足厥阴之筋(即肝脉的经筋)则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因此,前阴及宗筋组织与肝脉的联系至为密切,是肝主宗筋的经络学基础。在生理条件下,“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即是说,肝脏通过自身的脉络系统,将饮食精微及所藏之血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身筋膜组织,以供应它们的新陈代谢及功能活动需要。而作为诸筋汇聚的前阴部位,对气血津液的需要相对较高,特别在性事活动中,阴茎的骤然勃起和持续坚硬,更需要肝血及时、充分的调集和供应。另一方面,房事结束,性高潮急剧消退,肝血又须及时迅速疏泄,阴茎才能恢复常态。如此一合一泄,相反相成,共同保证性活动的正常进行。在病理情况下,肝血不足或肝失疏泄。均会影响阴茎的正常勃起或回缩,出现一系列性事障碍。如《灵枢经筋》云:“足厥阴之筋,其病……阳股痛转筋,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从现代临床上看,肝气受损是阳痿的一个重要原因。《素问痿论》指出:“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
1.2肝气对性功能的主导作用 性欲是在天癸作用下的一种情志活动。一般说,它受心神主导,但肝的疏泄功能对保持适度性欲起重要作用。只有在肝气调达、气舒畅的情况下天癸的节律有致,心神的制约有度,人们才能保持正常的性欲,并进行适度的性生活。如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就可导致天癸的节律紊乱,心神制约失常,从而引起情欲及性活动的异常表现。表现为抑郁和亢奋两个方面。如肝气抑郁,情志不舒,常出现性欲低下和性活动减少;肝气亢奋,肝火偏旺,则往往导致性欲的亢进及性活动的粗暴行为。前清周学海在《读医随笔》中有精辟的论述:“肾主治,肝主怒。凡肝热郁勃之人,于欲事每迫不可遏,必待一泄,始得舒快。此肝阳不得宣达而下陷于肾,是怒气激起志气,使志不得静也……大抵兼升、兼滋、兼歉,而不可清降也。此证男女皆有,若湿热盛者,可加咸寒坚之。”此论说明了肝火对性欲的病理作用,而且对起脏腑乘制,治法见解,不论在理论还是在临床上均有重要指导意义。肝气疏导功能,不仅影响性欲,还作用于性活动全过程。如双方肝气调畅,则性活动易相互适应,保持和谐,反之,则性活动容易障碍。在性活动中,精关的开合也受肝气的制约。肝郁气滞,精关开合失常,可造成不射精发生。
1.3 肝肾同源对生殖之精的影响 生殖之精虽然由肾精化生,但五脏之精皆藏于肾,均能影响生殖之精。特别是肝肾同源,肝血肾精可以相互转化,故肝血的盛衰对生殖之精的化生有重要作用。如肝血充足,则肾精充沛,生殖之精的数量与质量较好,肝血不足,每致肾精匮乏,生殖之精也相应低劣。
2 阳痿从肝论治
以疏通调畅肝气为要临床中阳痿多发于中青年,并非肾虚之时,现实社会、工作、家庭、心理压力巨大,因此阳痿发生多与精神情志有关。所以临床上以疏通调畅肝气为治阳痿之要。
2.1 疏肝解郁法 适用于阳痿证表现肝气郁结者,以柴胡疏肝汤加枸杞子、兔丝子、肉苁蓉、仙灵脾、蜈蚣。
2.2 清肝利湿法 适用阳痿症表现肝经湿热者,以龙胆泻肝汤加九香虫、女贞子、旱莲草、露蜂房。
2.3 温肝散寒法 适用于阳痿症表现寒滞肝脉者,以暖肝煎加丹参、蜈蚣、肉苁蓉、仙灵脾。
2.4 养肝滋阴法 适用于阳痿症表现肝血不足者,以一贯煎加女贞子、旱莲草、益母草、阿胶、三七。
2.5 补肝益肾法 适用于阳痿症表现肝肾不足者,以五子衍宗丸加熟地、山萸肉、三七、当归、白芍、柴胡。
2.6 调肝健脾法 适用于阳痿症表现肝脾不和者,以逍遥散加山药、黄精、人参、茯苓、三七、巴戟、仙灵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