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冲击下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

2009-05-12 09:47杨军智
商情 2009年15期
关键词:金融危机竞争力融资

杨军智

[摘要]金融危机透过外贸和外商直接投资等渠道,对中国经济和就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随着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加深,中国未来城镇就业形势变得非常严峻。为此,我们需要树立就业优先的政策目标,缓解金融危机下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

[关键词]金融危机 就业冲击 竞争力 融资

一、金融危机的冲击效应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有四种效应:一是主要危机国家进口需求萎缩的收入效应。二是人民币升值的价格效应。三是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减少的投资效应。四是服务贸易需求下降带来的间接效应。上述四种效应对中国的对外贸易、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产生了综合影响,进而对中国国内内就业带来冲击。

金融危机首先透过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深刻影响。随着金融危机全球化,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出现了增长减速,就业岗位减少,失业率上升,居民家庭消费下降,银行储蓄增加等现象。这些现象导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需求萎缩,表现在减少或取消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订单,造成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外贸出口大幅度回落。

金融危机还对服务业贸易带来一定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放缓,为货物贸易提供服务的服务业也遭受影响,比如外贸服务部门和国际金融、结算部门等。同时,在经济增长放慢带来的收入减少情况下,国际旅行和旅游业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国外游客数量减少和跨国公司节约旅行开支,都对服务业贸易和本地经济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对就业和收入产生影响。

二、解决办法

(一)平衡外贸出口与国内消费需求

国家已经出台的财政、税收和信贷等扶持措施,如提高出口退税率、降低企业增值税和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等,对于降低企业经营负担和保持企业资金链条正常运行,将能够收到积极的效果,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冲抵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价格压力,但从贸易角度看,即使这些政策收到好的效果,但如果全球经济没有恢复,发达国家进口需求出现强劲增长,那么,出口导向的制造业、外资企业和中小企业仍然面临着缺少订单、或者订单数量减少等不确定性。从长远来看,这种过度依赖出口的增长方式不仅使经济容易遭受外部冲击,而且也无助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在政策措施上,鼓励出口企业增加对国内销售和面向农村销售。对于这些企业,在继续减免增值税的基础上,将出口退税政策应用到国内销售上来,通过将销售数量与退税比例挂钩,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扩展企业的盈利空间,达到稳定生产和就业岗位的目的。从长远来看,出口企业保持了生产能力,也可在全球经济恢复之后再转向出口,以赢得先机。

在推动就业稳步增长的基础上,保持工资的稳定和增长。政府不应该采取直接干预企业劳动工资决策的方式,达到提高职工工资的目的,甚至也不应该在就业压力比较大的宏观经济周期中盲目调整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但是,政府对企业的减税和减负,都有利于鼓励企业稳定和提高职工工资。此外,政府还应该鼓励和倡导工资集体谈判,但需要以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和通货膨胀率为工资提高的上限,以保持职工与企业之间利益的协调,共渡难关。

在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方面,通过调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以及深化教育、提升人力资本,提高居民实际收入,并尽快形成中等收入为主的社会结构。目前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偏低,中等收入家庭税收负担偏重,而这个收入群体本来是普通商品的消费主体。因此,调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对他们的消费会起到一个巨大的刺激作用,反过来形成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效果。

(二)优化财政投资结构,引导产业调整升级

积极的财政措施,如果通过合理地投资领域和投资重点设计,不仅可以提高财政投资的效率,而其还能发挥财政资源的“种子”资金的放大效应。从中央财政投资领域看,包括基础设施投资、能源和原材料行业,以及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中央财政准备在2008年第四季度投放的1000亿元新增投资中,目前安排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方面的只有130亿元,其他主要投向基础设施、能源和原材料等产业。

从拉动就业角度看,不同产业拉动就业的效果差异很大。在产业链条中,一个产业有自己的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通过产业之间关联,拉动就业分为直接拉动和间接拉动两种效应。由于基础设施等产业的链条长,而且资金投入量大,它拉动就业的直接效应弱,基础设施投入通过产业关联虽然推动了钢铁、水泥、能源等行业的发展,但这些产业也都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拉动就业的直接效应也弱。因此,从就业优先的政策目标出发,财政投资在结构上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地使用财政资源投入,发挥最佳的资源配置效果。

实行基础设施等领域对民营资本开放,可以发挥财政资源的“种子”资金作用。从总体上看,基础设施等领域民营资本投入的比例很低,进一步扩大民营资本的比例,不会影响国有资本在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主导地位。通过在基础设施等领域建立财政引导性资金投入,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投入、参与基础设施、能源和原材料等领域的建设,这样,一方面通过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扩大社会投资的总规模;另一方面通过节约有限的财政资源,将用于中小企业扶持和民生等事业建设,发挥财政政策有效地配置资源的积极功能。

在基础设施等重大工程的财政投入管理上,要强调财政投入拉动就业和国内消费的乘数效应。在确定投资方向上,按照市场需求原则来规划投资的领域和产业,协调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保持一致。在具体措施,可采取招投标方式和针对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订单”管理模式,对有利于符合要求的、与重大工程配套的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给予优先权,提高财政政策解决就业的积极效果。

(三)实施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针对全球金融危机对国内就业冲击,中央和地方政府反应积极,出台了稳定扩大就业、鼓励创业的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例如,建立返乡农民工情况登记制度,为其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调整就业资金结构,加大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力度,提供农民工就业技能;将几乎是所有行业和领域对农民工开放,在信贷、担保和注册登记等方面提供扶持,鼓励农民工创业;暂缓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将稳定就业半年以上的失业农民工纳入失业登记等。

在解决金融危机对城镇就业冲击过程中,可以借鉴过去举办再就业服务中心的经验。通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给予就业困难人员享有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优惠政策,为其提供就业支持。同时,对自谋职业和创业人员,扩大小额贷款的额度和范围,放宽资产担保的条件,并在创业场地和创业服务、税收和行政收费给予优惠,促进城镇劳动者和农民工创业,并带动就业。由于农民工流动性强的特点,给予失业统计工作实施及其准确性带来了很大难度。因此,可采用常住人口的概念,将流动城市生活半年以上的农民工都纳入失业统计体系,并配合户籍制度改革,建立符合城市化和劳动力市场发展要求的失业统计制度与失业保险体系。

猜你喜欢
金融危机竞争力融资
公允价值会计的历史沿革及其推动因素
9月重要融资事件
7月重要融资事件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责任竞争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的必选项
5月重要融资事件
4件重要融资事件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曾荫权谈金融危机中的亚洲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