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现状与改革的趋势

2009-05-12 09:47
商情 2009年15期

王 然

[摘要]银行储蓄资金是社会资本形成的主要渠道。随着经济市场化的推进,中国国民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增长,总体竞争力迅速提高,一些地方性银行迅速发展为区域性银行.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中小银行不断克服自身所处的不利环境,打破了国有商业银行完全垄断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了竞争的局面.中小银行需要进行艰难的调整和抉择,挖掘和发挥自身优势,在新的环境下寻找发展立足点。

[关键词]中小型银行 竞争银行 产业效率 经济发

一、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现状

十多年来,我国中小银行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人世后不久,中小银行即处于国内外大银行的双面夹击之中。我国中小银行所面临的冲击是巨大的。中小银行应从自身实际出发,重新审视自己,选准方向,扬长避短,适时制定和调整自身的目标。

中小银行是各国金融体系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在各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中,既存在着资本实力雄厚、资产规模巨大的大型银行,也存在数量众多、种类齐全的中小银行,中小银行和大银行共同组成了满足经济发展所需的银行体系。中小银行以机制灵活、决策链条短、决策迅速的经营特点,通过与大型银行展开错位竞争,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并成为大型银行的有益补充。

1.中国中小型银行比较弱小,不发达

中国的信贷市场份额商度集中于四大国有银行,中型银行市场份额很低,小银行极不发达。

中国银行业的区域结构很不合理。作为第一层次的全国性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开发银行。中国全国性银行的资产集中度太高,集中了全国银行资产额的80%多(美国全国性银行只占全国银行资产额的40%,但服务的范围却不对称,广大农村,小城镇以及大城市的小企业都得不到应有的金融服务。

作为第二层次的地区银行,如招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中国的这几家跨地区中等银行在任何地区的市场份额都很小,对任何地区都无大的影响力。

作为第三层次的地区银行,在中国非常薄弱。中国只有少数省有省级地区银行,如广东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和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辖市由城市信用社改组的城市商业银行。中国地区银行数量很少,规模很小。综上所述,中国银行业产业结构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据了信贷市场的极大份额,竞争还不充分,中型银行比较弱小,小型银行极不发达。这种状况会造成银行业集中度过高,不利于形成充分竞争的信贷市场环境。

二、对于我国加快发展中小银行的建议

1.银行业对民间投资者要全方位、多层次开放

中型银行的做大作强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要鼓励民间的资金投资银行业,鼓励银行间的重组和兼并,支持帮助中小型民营银行的建立和发展。2003年十六届三种全会文件以及2005年10月召开的五中全会文件都已明确提出,要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金融企业,而目前为止全国意义的民营银行只有一家,这值得我们深思。银行业要能相对自由的进入和退出才能保证在足够的竞争中产生有效率和竞争力的银行。微观层面银行有良好的经营效率才能保证宏观层面信贷资金乃至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2.鼓励小型银行的发展

当前中国银行产业生态结构存在重大缺陷,小型银行极不发达已经严重影响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要鼓励民间资金进入这一领域。各类信用合作社的改革不宜按照目前的趋势全部引导其向商业银行的方向发展,其绝大多数仍应定位为面向社区中小企业和农民的合作金融组织,这也是其在未来的金融业竞争中唯一的生存之道。因为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不会涉足其毫无优势可言的社区关系型融资的领域。但中国的信用社必须尽快改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区银行和合作制金融组织。

3.提高国家对整个银行业的监管能力和水平,防范并尽快化解潜在的金融风险

鉴于目前中国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国内脆弱的金触体系特别是国有银行体系,所以防范外资银行大量涌入的风险其最根本的立足点应放在国内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上。银行业开放使外资银行成为中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安全运行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的金融安全,因而,要不失时机地转变监管重心,强化对外资银行的业务监管和风险监管。

三、发达国家中小银行发展模式与经验的借鉴

一是银行业活力充足。由于美国银行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市场化程度更高,中小银行准入和退出机制十分健全,只有那些管理机制健全、服务有特色、能够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冲击的银行才能够生存下来,而那些经营管理不完善,风险控制不力,不能适应经济形势的银行则会被及时无情地淘汰掉,从而保持银行机体的健康发展。二是促进了业务创新。为有效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少中小银行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金融创新,如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付息交易账户等规避监管当局利率管制的创新;浮动利率贷款、利率上下限保险等为套期保值或转移利率、汇率风险的创新;贷款权对换交易、股权贷款等为增加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创新等,从而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提高了经营收益,也扩展了服务领域,提升了中小银行的品牌形象。三是促进了市场定位的合理化。中小银行为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都不自觉地将基本服务对象定为中小企业和当地居民,不论存贷多少,均一视同仁,服务周到。在业务范围上,进行错位竞争,在大银行不愿干的居民小额零星贷款、住宅抵押贷款、中小企业的短期融资及不动产贷款等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美国中小银行发展模式自由化和市场化程度更高,是银行业发展的理想模式。可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首先,我国市场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竞争不充分,市场化程度不高,而金融则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没有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就不可能有高度市场化的银行体系。其次,我国还没建立起完善的存款保险体系。在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以来,就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每年虽有大量银行倒闭,但居民储蓄存款基本能够兑付,不会引发金融混乱。在我国,如果每年都有大量的银行倒闭,则必须由政府代为兑付公众存款,这是我国政府财力不能承担的。最后,居民金融风险意识还比较薄弱,对银行破产承受能力不足。在美国,由于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国民的风险投资意识较强,对中小银行破产司空见惯,一般不会因为一两家银行经营困难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而我国现代金融发展时间不长,国民金融投资意识淡薄,风险意识较弱,承受风险的能力有限,任何一家银行倒闭,都可能会引发系统性支付风险,并导致经济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