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宁
[摘要]亚洲文学各个区域的形成,深受文化、宗教及其地域的影响。本文主要以地理、风俗习惯等因素来划分各个文化子区域。为此,作者将亚洲文学区域分为五个部分,即东亚儒释文化、南亚印度文化、西亚中东伊斯兰文化、中亚混合文化及东南亚岛屿文化。本文的重点将是探索这些文化的形成因素及其特征,力求探索出它们发展的规律。
[关键词]亚洲文学 形成因素 特征 规律
关于亚洲文学区域的划分,有学者提出了“三圈说“,如北京师范大学的王向远教授认为:亚洲有三大文学圈,即东亚地区的汉文学圈、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印度文学圈、西亚中东地区的伊斯兰文学圈。并总结出了它们的发展特点“三点扩散、渐次重叠,连成一片”,在结构上犹如三个边缘相接的圆环。本文基本上尊重王向远教授的观点,但就其它区域,如中亚、东南亚的文学发展,本文亦有自己的观点。首先我们沿着王向远教授的思路再一次来理清三个主要文学圈的形成及其发展规律。
一、东亚儒释文化圈形成及其特点
汉文化发端于中国的中原地区,随着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以及后来历代文人的不断发扬光大,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自唐以来,东亚各国羡慕中国之强大,纷纷谴史来中国学习,汉文化随之扩散至东亚各国。因此,我们结合汉文化及其东亚各国的文学发展史就可以看出以下几点特征:
1.汉文化是东亚各国文化的根本前提
汉文化对周边民族的海岛、半岛地区的东亚民族国家,包括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中南半岛东部的越南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也为这些东亚国家学习中国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比如说儒家思想及中国的社会政治伦理学说,为东亚各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与人伦关系提供思想理论基础。东亚各国汉语的学习,使得他们更多的接触到汉文学。而汉字的引进、改造与使用,如越南的汉文创作一直持续到18世纪,日本与韩国汉诗汉文的创作一直延伸到20世纪上半期。这些都为“东亚汉字文化圈”及“汉文学圈”的形成提供了先决条件,也成为这些国家文化形成的根本前提。
2.汉文学是东亚各国文学的当然模本
在历史上,曾出现过汉语为朝鲜、日本、越南文学创作的共通用语,并且还出现了所谓的“东亚汉文学”形态。王晓平教授曾研究得出:在一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东亚汉文学大致出现过四次高潮。由此可见,汉文学的对于东亚各国的影响非常深远。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的是汉语及汉文学对东亚各国文学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语言与文体的层面,也体现在作品题材的层面。对于汉文作品的阅读,使东亚各国文学运用中国题材进行创作提供了可能,使以中国为背景、以中国人为主人公的中国题材文学,构成了一种源远流长的创作传统。
由上可以得出,汉语文学是东亚各国传统文学的血脉,汉字汉文的学习与引进催促了日、朝、越各国书面文学的发生。中国历史与文学又为东亚各国文学提供了共同的题材,使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的传统文学连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东亚文学区域。
二、西亚中东伊斯兰文化圈的形成及其特点
提到西亚中东的文化,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伊斯兰教是西亚中东文学一体化的强大纽带,伊斯兰教就是其文化的内在灵魂。当然,我们在这也不能否认在前伊斯兰教时期的文化具有其独有的发展规律。西亚中东地区,由于其东西南北交汇处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可耕地与水源及其他资源的缺乏,历史上为争夺地盘与资源,战争频发,历来都是世界上最不安定的地区。直到伊斯兰教的兴起及阿拉伯帝国的创立,才把这一广大地区统合起来,有了统一的文化,有了较为繁荣的文学创作,并且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统一的文学区域。它的发展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
1.形成于不同的文化基础之上
在伊斯兰文化形成的早期,在这些地区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包括希腊、印度、波斯,甚至于中国的文化。在公元8至12世纪那统一而广袤的阿拉伯帝国中,阿拉伯人在文化上兼收并蓄,大量吸收东西方文化的营养,,并对帝国境内较为先进的文化加以吸收、同化与改造。
2.伊斯兰文学占有统治地位
阿拉伯帝国依靠武力征服、文化怀柔和伊斯兰教的巨大吸引力,陆续将西亚地区各民族文学纳入了统一的伊斯兰文化体系。
三、南亚印度文化的形成及其特征
王向远教授认为:印度语文是南亚东南亚文学的母体,上述区域的文化发瑞于印度文化。南亚次大陆由于喜马拉雅山的阻碍,在历史上曾经辉煌的中国文化很难扩散至此,以至于南亚及东南亚地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
1.印度文化根植于南亚东南亚子文化
东南亚各国民族文字创制之前主要是借助印度的梵语,但印度的梵语也是起源于古代爪哇字母。后来创制的民族文字,主要是借印度字母创造出来的。
2.文学体裁深受佛教影响
东南亚国家在文字上与印度的关联,使他们的书面文学从一开始就受到印度文学,特别是受到佛教的影响。尤其当南传佛教在东南亚半岛广大地区确立了它的主导地位以后,佛教文化对东南亚半岛地区的影响更加强大。在形式和内容上无不直接受到印度佛教文化的影响。佛教经典中故事性较强的《本生经》(即《佛本生故事》)和散见于其他佛教经典中的佛陀故事成了人们传道布法的得力工具,也成了作家创作的源泉。
四、中亚过渡混合文化与东南亚文化
亚洲文学区域上大体勾勒了亚洲的三大文学圈——东亚地区的汉文学圈、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印度文学圈、西亚中东地区的伊斯兰文学圈——的形成与构造。但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的是在上述区域的交汇处,仍然存在着混合式的、岛屿性的文化现象。这些文化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这三块地方在空间上大体呈等边三角形分布,他们激起的浪花涟漪逐渐向四周扩展,分别形成了东亚文学圈、南亚一东南亚文学圈、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学圈。三个圈不断向外扩散,最终互相重叠,边界变得模糊,遂使得整个亚洲连成一片。将这三个文学圈联系在一起、重叠在一起的,除了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贸易的带动之外,主要得力于佛教与伊斯兰教的传播。
参考文献:[1]王向远.中国题材日本文学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2]周有光.印度字母系统[M].世界文字发展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3]王晓平.亚洲汉文学[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