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斌
摘要:通过调查,提出了当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准备不足、教学无序、功能弱化、替代错位、忽视过程等九个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误区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推进,加强实验教学的呼声不绝于耳,化学实验教学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无论是平时调研的发现,还是每年高考后实验题令人尴尬的统计数据,都时刻在提醒着我们: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仍比较薄弱,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认识上和操作中的误区。下面谈几个具体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1误区之一:实验教学不需要备课
虽然每个教师口头上都承认实验教学非常重要,但落实在行动上却并非如此。在近一年的教学调研中,笔者查看的52位化学教师备课笔记,备实验课的老师只有4位,仅占7.7%。就是教学中课堂实验的备课,绝大多数教师也只会在备课笔记中简单地写上一句“实验X见教材Y页”,很少有对具体的实验教法进行设计。相当多教师在教学前甚至不到实验室去亲自做一次演示实验,只是将实验员准备好的药品和仪器直接去用。在与教师交谈中,不少教师认为:“实验的内容比较简单,关键是看操作和结论,一般不会去专门备课”。“演示实验,除非成功率较低的我会事先做一次,其他的都不用先做”。这些都说明相当多的教师在思想深处还没有真正对实验教学重视起来。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实验教学也不例外。实验教学不但需要备课,而且作为目前比较薄弱的内容,更应该投入较大的精力。实验的目的、原理、注意事项、学生易生成的问题、学生的技能和能力的起点在哪里,需重点培养什么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达到目标?这些都是我们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去考虑的,不同的设计,往往会得到不同的效果。对于演示实验,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自己做一遍,这也是备课,以确保实验成功、高效。
2误区之二:实验教学只需按教研的安排去实施
从教学调研中了解到,绝大多数教师对实验教学没有周密的计划,教学中基本上是按教材上设置的课堂实验和学生实验去实施,在每个具体的实验中计划培养学生什么能力完全是凭感觉、靠即兴,每个阶段要达到什么目标并不清楚,这严重地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实验教学不仅要备好每一个实验,而且要有一个系统安排。一是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确定好实验基本技能的项目,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落实。要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对于中学化学安排的有限的实验所没有包括到或没有重点突出的内容,要通过适当的方式予以补充和强化,确保完整地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二是要注重实验教学中的层次性,不能随心所欲,在学生不具备基本技能和实验能力的条件下不能盲目地提出过高的实验要求,要把握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逐步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如观察能力的培养,可先训练学生把握观察重点,抓住主要问题的能力,然后再培养学生观察的全面性和精细性,再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在初中学习时关注的现象只是发出耀眼的白光,但在高中学习时必须既要抓住发出的强光这个最明显的刺激信号,还要抓住生成白烟这一反应中最本质的现象,如果仅仅注意到前者,这还是一种肤浅的观察,如果能注意到后者,则是一种全面的、精细的观察,如能结合生成的白烟联系到这种现象是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镁在高温下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所生成的物质,则是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有这样实验能力才能得到不断发展。
3误区之三:实验主要目的是提高直观效果,培养学习兴趣和操作技能
从调研中也发现,一些教师对化学实验功能认识不全面,主要停留在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增强直观效果,掌握操作技能等浅层次上。有些教师甚至把化学实验技能与化学实验能力等同。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必然会导致实践上的偏差,用讲实验代替做实验、用演示实验代替学生实验、重结果轻过程等弱化实验教学的功能现象也就成了必然。
化学实验在提高学习兴趣,验证有关化学知识,增强直观效果,提高操作能力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还承载着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形成科学的态度、积极的情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功能。化学实验能力不仅仅是操作能力,而应是包括:“选择和明确课题能力;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能力;构思选用实验方法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观察实验,收集有关事实、资料数据的能力;分析研究处理事实、资料、数据,形成概念,作出判断、推理和发现规律的能力;表述实验及其结果、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等”[1]。只有正确地认识实验的目的,才能在实验教学中发挥其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能力。
4误区之四:实验无须重复去做
学生实验一般是按照教材规定的实验内容,做一遍就了事,基本上没有再练习的机会。而对一些重点内容的基本操作,仅仅是做过一次,很难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关键和细节,这个问题应引起重视。实验教学也需要象其他知识一样,需遵循规律,对实验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需要通过复习予以强化巩固和深化提高。如实验基本操作的萃取,由于学生缺少实践基础,对它的使用条件、操作细节、和分液的联系与区别掌握不清,尽管在书面练习中反复遇到,但学生就是错误不断,在具体的实验中不会正确操作,其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和基本练习,印象不深,掌握不牢,如果安排一些重点内容的实验复习,让学生多做一次,这方面情况就会有所改善,在重做的过程中,也会对实验的原理有更深刻的认识。实验教学也需要复习巩固。
5误区之五:实验习题代替实验
随着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和实验条件的改进,讲实验代替做实验的现象虽有所改观,但宁愿让学生化大量的时间去做书面的实验习题,而舍不得多化一点时间让学生进入实验室做实验的现象却仍十分普遍,尤其在进入高三复习阶段更是突出,实验教学基本上就是学生练实验习题,教师讲实验习题,学生几乎没有动手实验的机会。不少教师认为,学生实验费时、费事,不如习题练习省时、省事效率高。殊不知,实验教学的目的不只是熟记操作程序和给出结论,而且要通过实验掌握实验技能,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纸上的实验练习不可能代替真实实验所达到的功能,许多实验问题必须在实验的过程中解决,如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如果仅仅是纸上练习,所得到的最多也只是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操作步骤的记忆,而在真实的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技能将会得到训练和发展,实验中的真实问题和一些非预期的问题将促进学生去发现和思考,学生间在实验中的合作将有助于合作意识和能力形成,实验成功的体验将能转化为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动力……,这些是再多的纸上练习所无法达成的。当然适当的实验习题是需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对实验掌握情况,但这绝不能代替具体的实验。
6误区之六:演示实验代替学生实验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再加上一些实验本身存在着实验过程的危险性、实验现象的不明显性、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因而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把许多本该由学生完成的分组实验改为由教师完成的演示实验。有的老师认为我做一遍学生看一遍不就清楚了吗?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提高效果,学生再做一遍有什么意义呢?教师精心准备的演示实验确实比较安全,有利于学生观察到准确的现象,得到正确的结论,但这样做的结果是剥夺了学生自己动手的权利,阻碍了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发现问题,影响了解决问题能力的发挥。学生亲自体验一次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实验中掌握技能,产生创新的火花。因此,实验教学中要给学生以更多的动手的机会,给学生更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能由学生动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轻易包办代替,能由学生分析思考得出实验结论,教师就不要急于下结论,同时要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的时间。即使学生在实验中出现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得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也不要大惊小怪,这是正常现象,或许还会为学生留下片创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