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滞后成因之管见

2009-05-12 05:58罗华玲李天凤
云南教育·视界 2009年11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云南成因

罗华玲 李天凤

2009年1月3日,教育部公布了2009工作要点。其中,提出要“重点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有其深刻成因。通过实地调研,笔者将目前影响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成因解析为客观成因和主观成因,客观成因涉及教育政策实施、教师职后教育机构设置、农村学校管理制度、教师培训等,而主观成因则主要就教师自身成因进行分析,如教师职业认同危机、对自身专业发展认识不足等。

一、客观成因

(一)教育政策实施方面

关于促进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政策主要有国家和云南省出台实施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关于贯彻落实〈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意见》。由于云南农村师资整体状况不佳,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项资金缺乏,以及省、市(州)、县三级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网络教育资源整合不力等客观因素,这些政策法规并未完全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同时,由于执行者责任意识不强或存在利益冲突,导致实施不力。如在培训时间安排上,《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第四条明确规定每5年为一个周期,但相当数量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并未充分享受到这项权利。又如,政府未提供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项经费,农村教师接受培训所需费用均为自行解决。许多农村教师,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的教师屡屡谈及此都感到无奈。农村义务教育属公益事业,政府部门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农村教师安排学习时间和提供经费等。

与此同时,教育综合改革竞聘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虽利于激励教师持续的学习动机,利于提高教师质量,但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如缺少农村中小学教师引入和退出机制的政策规定。调研获悉,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主要有3个:一是出口不畅。高等教育大量扩招后,降低了师资人才吸收标准,新招来的教师素质不高,只会考试,教师资格考试考分都高,但教学搞不好,教育理论落后、教学实践能力差。加之原来吸收的教师现在大多数都已50多岁,30年教龄,但按目前政策规定又退不下来,严重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二是入口不畅,影响了农村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段教师比例不合理,小学阶段教师数量饱和,而幼教、中学教师数量奇缺。小学教师拔高使用教中学,下调使用教幼儿的现象很普遍,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农村师资结构。三是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新、中、老几代教师激烈竞聘,老教师一再落聘。目前,教师编制紧缺,不合格的农村教师无法顺利分流或退出,而新的好的教学人才又无法引进,这就形成了教师出口不通、入口不畅的尴尬现状。

(二)教师职后教育机构方面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机构,有的由高等院校兼顾,有的由师范学院的教育学院负责(高中教师),有的由中等师范学校负责(初中教师),有的则由县教师进修学校、电教站、电大辅导站等承担(小学教师)。从云南农村教师职后教育管理机构看,有的由教育行政机关的师范部门管理,有的由教研部门负责,还有的由基础教育部门负责。而这些管理部门之间又缺乏有效合作,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通过调研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的主要问题:一是教育内容重叠,考核评价流于形式,增加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负担,教学内容不切合农村教育教学实际;二是每年职后教育都由多个部门牵头组织各种培训,出现“培训多、考试多,交费多,教师意见大”的现象。若每一个农村中小学教师所有培训都参加,每年人均至少要交1 000元,还不包括车旅费。三是目前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机构有职教中心、教师进修学校与教师所在学校等,这些机构在教育资源上缺乏整合、人员配置不合理,编制、隶属关系模糊,教育资源与师训资源难以整合,教学设备与教育物质资源使用率低下,教师培训方案重叠,定位模糊。四是部分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县教研室的教研员自身素质不高,教育理念落后,教授内容陈旧。

(三)学校管理制度层面

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有校长表示: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很重要,但目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对农村学校来说,哪一条路都不好走。“送出去”培训几乎不可能,教师本来就不够,一派人出去整个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就会被打乱;“请进来”培训,学校没有经费,国家对教师职后教育工作虽有政策但无专项经费,这不是靠学校就能解决的,只有寒暑假尽力派老师参加县、市、省组织的教师培训。

(四)教师职后培训方面

云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存在的具体问题是:培训内容注重更新教育理念,理论多,涉及农村教学实际少;培训形式虽多样,但大多流于形式,对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没有多大帮助;培训时间安排在假期,教师假期最辛苦,各种培训费时、费力、费钱;培训考核要求不高,流于形式。

二、主观成因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危机

教师对所从事职业的认同是其专业发展的个体心理基础。已有研究表明,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识越明确,对教师规范的内化程度和对自身职业的投入程度就越高。而目前云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部分仍属于“养家糊口生存型”,他们的专业发展理想不明确,对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缺乏认同。当我们问他们:“如果有机会转行,您会怎么办?”有的教师回答:“当然会选择转行,教师在农村工作教学压力大,教育改革压力大,竞聘压力大。”有的回答:“想考公务员,农村教师工作环境差,工作累,压力大,最主要的是得不到社会的理解,也感受不到作为教师的价值感。”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对其专业发展认识不足

农村中小学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认识不足。他们虽然认识到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才能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但具体到个人,很多教师都以“农村生存条件差、教育资源贫乏、新课程要教的知识太多”为由,忽视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有的教师甚至直言:“自己长期工作在农村教学第一线,教材教了很多年,教学内容倒背如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不用参加学习和培训。”

作者单位

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王世赋◇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云南成因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2015年9月云南节庆一览
农村教师的课改观
报告显示:超六成农村教师希望流动到城市任教
「云南山娃」
云南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