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运作机制是现代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关键。在当前现代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实践中,只有把相关投入与完善运作机制结合起来,才能使大学真正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国际上形成自己的竞争力。本文就建立起“以院系为管理重心,以教师为办学主体,以学生为育人中心”的研究型大学运行机制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 运行机制
作者简介:杨毅悟(1966-),男,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校长办公室,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
一、确立“以院系为管理重心”的现代研究型大学运行机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层次繁多的、金字塔式的等级制度已越来越不能适应迅速反馈信息的要求。计算机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和推广,使得原来由中层管理人员所从事的大多数信息处理工作,被计算机所代替,大量中层管理职能的消减,大大缩小了组织内部上下级之间的距离,使组织结构趋于“平面化”、简单化,极大地缩短了信息反馈所需的时间,提高了组织应变的能力。
近年来,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环境和自身发展对其组织结构也提出了“平面化”的要求。一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研究型大学作为一个办学主体,必须建立起迅速、灵敏的信息反馈机制。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需求,才能生存和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减少学校的管理层次,使组织结构趋于“平面化”。二是随着近几年来研究型大学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院(系)逐步成为事实上的办学主体,学校及其职能部门只能在制定政策、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和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作用,内部管理和具体决策应该由院(系)承担。
随着现代研究型大学讨论的不断深入和创建工作的不断推进,研究型大学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有所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学校必须提高应变能力,借鉴“平面化”的组织结构模式,调整职能部门的职责,在校院两级管理制度方面,应以院(系)为重心,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变过程管理为目标管理,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强化咨询和服务功能,加大院(系)的决策权,扩大学院办学自主权,充分调动学院办学积极性。
二、确立“以教师为办学主体”的现代研究型大学运行机制
综观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人的管理一直是其核心。但对人的认识却是一个把人当成机器、金钱奴隶、团队成员、独立人、复杂成员、人性人而逐渐深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管理则逐渐从对人的行为管理过渡到对人性的管理。
研究型大学是高级人才的荟萃之地,素有尊重人才、崇尚学术、民主自由的历史传统。在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逐步成为一种历史潮流的大背景下,研究型大学更应该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努力构建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模式,使教师真正成为学校工作的主体。把学术梯队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中心环节,通过引进、培养等措施,使师资总量适中,结构优化,整体素质较高富有学术活力。要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师资队伍建设的首位,努力建设一支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教师真正成为主体了,就会有积极性和责任心。如果研究型大学的氛围、土壤,研究型大学的各方面工作,都把教师作为主体,尊重教师、服务教师,使教师在学校有地位、有待遇、有作为,教师就会不断进取,潜心教学科研工作,不断攀登新的学术高峰,培养出高水平的优秀人才;更会自发地、主动地把自己溶于学校的整体发展之中,对学校负责、对岗位负责、对学生负责。
三、确立“以学生为育人中心”的现代研究型大学运行机制
研究型大学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学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这一根本任务实现其功能。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学生缴费上学、自主择业制度的实行,导致学生与高校关系缓慢而深刻的变化,对现行的学生工作模式提出挑战。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学生与高校的关系方面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缓慢而深刻的变化:首先,学生的身份由“准公职人员”向“自由人员”转变。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学生属于“准公职人员”,除了没有工资、住房以外,几乎享受国家公职人员的一切待遇。而今天,高校学生原来享有的“准公职人员”待遇将逐渐丧失。其次,高校学生与高校的关系由“准行政关系”向“合同关系”转化。由于过去学生具有“准公职人员”的身份,高校几乎是代表国家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高校对每位学生统一安排和实施教学计划,统一安排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去向,学生几乎没有选择权,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国家,而现在学生缴费和择校上学,学生与高校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已实际演变成为一种民事法律关系。第三,学生工作者的身份由管理者向服务者方向转变。过去,学生工作者在一定意义上掌握着或影响着学生大学期间甚至未来的命运,而现在的学生工作者尽管仍然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任务,但教育和日常管理的功能逐渐向为学生提供教育、引导和服务的功能方向转变。
在这种新的情况下,传统的以管理为主的学生工作模式就显得很不适应。克服传统学生工作模式的弊端,需要高校适应形势的变化与要求,构建融教育、管理、咨询、服务于一体的学生工作新模式,使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与之相适应。同时,要求学生工作干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作到会教育、会管理、会教学、会科研,有学问、办实事、能吃苦、讲奉献。
学生工作的新模式在其功能上要实现“四个转变”,即由以问题式管理为主导向以发展式管理为主导的转变,由过程管理为主导向以目标管理为主导的转变,由对学生统一规格的要求向更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转变,对学生评价由传统标准向体现全面素质要求的科学的标准转变。在管理教育内容上要实现“四个统一”,即党的教育方针要求与素质教育原则的统一,教育与管理的统一,学校教育导向与学生内在成才需求的统一,学生工作部门分工负责与学校各方面齐抓共管的统一。新的学生工作模式在其效果上要达到“三个协调”,即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协调,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协调,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以此达到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要达到以上要求,归结到一点,就是研究型大学不仅要把学生当成是教育管理的对象,当成客体,而且要把学生当成接受学校服务的主体,想方设法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各种需求,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总之,运作机制是现代研究型大学发展的保障。对有志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我国研究型大学而言,只有确立自己的办学理念,完善自身的运作机制,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在国际上形成自己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28-29,42-57
[2]蓝劲松,高顺,论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及其操作[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年10月,第24卷第5期
[3]杨李娜,用现代大学理念引导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J]现代大学教育,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