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相关者利益的会计契约构建

2009-05-12 03:14高黛娥
消费导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协调

[摘 要]本文分析了会计契约有利于界定产权和剩余利益索取权、降低企业的契约成本、能充当利益相关者协调的工具等功能。它是利益相关者博弈均衡的结果,合理的会计契约安排有利于协调企业相关者利益。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就如何合理安排会计契约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 会计契约 协调

作者简介:高黛娥(1967-),女,民族:汉,籍贯:湖南省岳阳市,单位:岳阳职业技术学院,职称:讲师会计师,学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

现代企业的契约理论下会计也被看成是一个契约,会计契约是利益相关者博弈均衡的结果,会计契约的出现首先是基于考察和核算一个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在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中,会计逐渐演化成了一套复杂的提供信息的技术系统,并服从于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的需要,会计本身作为这一系列的契约的一部分,同时也承担着监督和反监督的作用,反监督是指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通过特定的会计信息反映自己的履约情况,用来对抗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监督。会计监督成为了企业契约的顺利履行的手段之一,各个利益相关者根据自己与企业的契约,同样也会影响会计契约的制订和履行,甚至会使会计行为偏离会计契约的要求。所以企业的契约导致了会计行为的复杂化,利益相关者为了达到它们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利用自己与企业订立的契约,扩大自己对企业的控制权。在争夺企业的剩余价值的过程中,会计对会计契约导致的会计行为提供的会计信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产权控制不是恒定不变的,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通过对企业的产权控制的争夺来扩大对企业的剩余价值的占有,同样,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也会影响会计契约的制定,争取有利于自己的制度安排。

一、会计契约的作用

企业的会计契约首先是充当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工具,用于界定企业的产权和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后来发现,会计契约还可以减少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契约成本。

(一)会计充当利益相关者协调的工具

会计的目的在于向企业外部主要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监管者、社会公众、雇员、主要的供应商和客户)提供对投资、信贷、监管或其他决策有用的信息。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会计信息有助于提高资本、资产和其他资源的配置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有助于形成契约中的事后((Ex-post)解决机制。甚至维系企业存在的各种契约的订立、执行与监督,在相当程度上也依赖会计信息。以最基本的契约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契约为例,这种契约必定在相当程度上涉及到会计信息。由于所有者通常不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加之企业一旦达到一定规模后,经营活动环节相当多,外部市场环境复杂多变,这一切导致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或者说,对所有者而言,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所有者担心经营者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等来损害其利益,而理性经济人等表明,这种“机会主义”行为总是经常发生。在一个有效的经理市场上,经营者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就必须要让委托人相信他不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为了取信于所有者,他们具有主动提供会计信息,以提高透明度、降低会计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动机。

(二)会计有利于界定产权和剩余利益索取权

企业的产权和剩余索取权是利益相关者争夺的焦点。产权明晰是订立契约的必要前提,未来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使得相关产权随着企业契约的履行发生了变化,如何随时界定已经由初始的相对明晰变成不明晰的产权关系,如何确定并分配因为不确定性形成的风险收益和风险损失,如何促进信息交流的顺畅,从而有助于交易双方顺利达成交换目的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大事。企业将这一切委托给种职业活动进行处理,这就是处于现代社会中的会计,正因为契约与会计的这种不可分割的关系,目前已有许多经济学家将企业中会计称之为会计契约,并开始研究会计契约的机能和这种机能的履行机制。现代会计的全部活动,可以看成是一个尽量完善不完全契约的过程,会计活动主要是为了弥补企业契约的不完备性。故会计活动不能只看这是企业追求资源配置的一种专业服务,而是要看作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产权和剩余索取权争夺的过程和结果。会计工作的结果之所以能够使契约得到持续履行是因为它代表着各相关利益人的一个博弈均衡点,从而可得到各相关利益人的共同认可。因为契约的可持续执行,依赖于会计的各项职业活动,所以会计必须保持其公正与客观的执业立场,会计活动的中断或立场错乱,必然导致契约关系的紊乱和终止。会计行为也不是恒定不变的,企业的契约关系的变动会引起会计契约的变动,从而会影响企业的会计行为,反过来导致利益相关者新的一轮博弈开始。

(三)会计还可以降低企业的契约成本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为了减少经济利益冲突,便签订了各种契约,企业的各种活动都可以看作是契约的安排和履行。因此,我们可以把企业看作是一个有效的契约组织,为了能让契约条款得以履行,缔约方就必须花费一定监督与激励成本。这样,在缔约过程中就至少发生了三类成本:(1)缔约前,关于交易对象、交易内容等有关信息的搜寻成本(Search Cost);(2)缔约时,讨价还价的谈判成本((Negotiation Cost);(3)缔约后,督促合约条款得以严格履行的监督成本(Monitoring Cost)。企业财务信息在为企业契约的签订起着重要作用:如,股东在缔约之前首先要了解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资产负债率、负债规模等财务信息,从而判断其在未来是否可以获取收益和企业的事否有长期赢利的能力,以便长期控制;又如,根据企业资金需要情况以及盈利能力,债权人可以适当调整利率使收益最大化,签约之后,为保护其财产,许多债权人都在合同中对利息保障倍数、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作了硬性规定,据此判断债务人是否履行合约。因此,企业的财务信息能够保护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契约成本在企业中占有重要比例,财务信息可以显著降低契约成本。现代企业中企业股东,债权人逐渐共同控制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由每个缔约方各自去搜寻财务信息并进行监督,成本将十分高昂。利益相关者限于其自身的能力和财力,几乎无法以适当成本去获取所需的信息。在预计到成本高昂的情况下,中小投资者可能会放弃签约,或其他利益相关者提高契约成本,最大限度的减少自己的损失,最终必然导致企业无法顺利运行。正是在降低契约成本动机的推动下会计得以产生并发展。财务会计通过财务报告为各缔约方提供通用财务信息,以满足签约和监督的需要,从而大大降低了契约成本。

二、会计契约的安排

(一)会计契约的形成及本质。 雷光勇认为:“我们把企业契约结构中运用会计数据、会计方法与会计规则,来界定、调整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与义务的经济契约理解为企业会计契约(以下简称“会计契约”,并根据利益相关者提供要素特质的差异,进一步划分为股权契约、债权契约、报酬契约与税收契约等”。从而可以看出利益相关者的矛盾冲突会形成一系列的会计数据,会计方法与会计规则,而这些会计数据,会计方法和会计规则又会被相关的学者研究形成系统的理论,最后形成系统的法律法规,会计契约是在这些条件的约束下形成。广义的会计契约包括会计法规及其制度,会计契约的制定主要是会计准则的制定,国内外最有影响的理论成果是经济后果观(Economic Consequence),指会计信息是依据会计准则产生并提供的,不同的会计准则规定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从而影响各利益关系人的利益分享与社会资源的配置,会计契约与其说是为了真实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不如说是一种按利益相关者的意图进行的有选择有目的的对外报出企业某些应该报出的信息的一种巧妙的安排,其并不是想如同会计原则所要求的那样,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会计契约的制定最终是为了就如何对企业的最终利益在利益相关者之间根据利益相者的实力进行有效的分配,争夺企业的产权和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就成了利益相关者竞争的焦点。按照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说”原理,利益相关者考虑的利益是不同的:(1)投资人考虑的是:购哪家公司发行的股票和债券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和风险小;(2)经营管理者考虑的是: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地位和获得更高的工资;(3)注册会计师或审计师考虑的是:为了证明委托人的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真实可信,必须遵照一定的标准来审查会计报表;(4)政府的考虑是:企业的税收申报数据是否真实可靠,会计信息的报出是否符合会计规范。根据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层次,对企业所有权的控制力的大小还是有区别的,处在核心地位的企业股东的利益冲突最大,而他们往往有不是会计准则和其他与会计相关的法规制度的制定者,于是,他们会通过控制权来影响企业的会计契约,利用不同的会计政策的选择,如红利计划假说(Bonus Plan)、负债权益比率假说、企业规模假说,上述假说的运用无不和契约理论相关,会计契约是众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反过来又影响其它的契约的内容与实施。

(二)会计契约的制定过程

会计契约作为一种经济契约,同样由于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为正等原因是不完全的。会计契约动态过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其完全性程度,只不过完善机制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环。会计行为受到其他契约的影响,会计契约的制定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博弈的过程。传统的会计行为包括确认到计量、记录、报告诸环节,会计契约是影响这些行为的合约条款。会计契约有可能选择这样的会计行为或那样的会计行为,签订会计契约的目的是为了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利益相关者的矛盾冲突就会体现在会计契约之中。利益相关者的力量在企业中是此消彼长的,也就存不公正的地方。在上市公司,有时会有这样的情况,即一个企业会由控股的大股东操纵财务信息,损害小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长期的博弈会导致一些投资者退出企业,使得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或投资者,企业作为一个契约的偶合体不复存在,导致企业消亡。结果是大家都受到损害。会计契约的签订往往还要外部力量的干涉,外部监管机构的介入主要是加强会计契约反映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和维护会计契约双方的利益以及约束会计契约执行者的会计行为,会计契约的签订最终导致的是会计行为的实施,会计行为实施的后果会影响到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利益的占有。外部监管机构通过政府制定的会计法规来制约会计契约的签订和执行,研成果表明,政府拥有控制会计规范制定的所有权,而它并不是企业的利益核心部分,而管理当局拥有企业的剩余会计规则的制定权,注册会计师具有监督管理当局遵循通用会计准则的情况和是否适当行使剩余会计规则的职能,会计契约也是一种不完全契约,表现为有限理性,具有交易成本,信息非对称性。制定会计契约要考虑到契约条款的统一性和灵活性,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之所以能够通过对会计信息的关注来了解企业其他契约的履行情况,是因为会计行为带来的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经济利益的因素在里面,统一由政府制定会计规范使得会计信息的经济实质十分明确,雷光勇指出“会计契约的动态过程体现在会计契约的签订、完善与履行二个环节的互动上。”

会计契约的制定过程体现在会计契约的签订、履行与反馈三个环节上。一般说来,合理的会计契约制定机制可以减少对履行机制的依赖,而健全的履行治理机制则可弥补制定机制的不足;会计契约的反馈机制可以将会计契约的运行结果及时反馈给利益相关者,使其能够以适当的方式调整自己的契约中对自己不利的一面,提高会计契约的履行效率。当会计契约的签订与反馈机制构建合理,能够对其运行环境做出有效反应时,会计契约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自我履行。因而,会计契约的整体运行效率既依赖于会计契约的签订,履行反馈环节之间的有效配搭,也依赖于会计契约对其运行环境的适应性调整。另一方面,会计契约是利益相关者之间达成的动态性协议,其运行需要以一定的理性条件为基础,而且这种理性要求或理性条件贯穿于会计契约的签订、履行和反馈各环节之中。因而,利益相关者的理性意识培育与理性能力培养便成为会计契约动态运行的理性基础;另外,会计契约的不完备性,导致了外部机构的监管。由于会计契约不可能达到永久的均衡,必须建立制约利益相关者利益分配的外部治理机制。

(三)会计契约系统治理框架的构建。 在会计契约系统治理框架中,本文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企业的要素合约安排(包括投入和分配两个方面),这是会计契约安排的起点;第二个层次是企业内部治理,企业投入要素契约能否通过投入达到分配的目的,取决于企业内部的经营和计量,可以说,企业的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内部治理,这是整个会计契约的微观基础,而会计准则的制定安排则是会计契约的“游戏规则”,也属于内部治理的内容;第三个层次则是外部治理结构,包括资本市场、商品市场、经理市场和技术市场等,这是会计契约安排的外部假设。这三个层次共同决定着企业最后的会计契约的选择,并影响到最后的会计计量,直接作用于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所以微观企业的会计契约的效率与效果实际发源于要素投入契约,并由企业治理结构所决定。而会计契约的内容(如会计准则、审计准则、披露准则)对企业而言是外生性的。

参考文献

[1]雷光勇《企业会计契约:动态过程与效率》经济研究2004

[2]http://www.law-thinker.com/show.asp? id=39 R·科斯:《企业的性质))陈郁译

[3]潘琐、辛清泉:《所有权、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基于契约理论的现实思考》会计研究2004年第4期

[4]雷光勇、刘金文、柳木华:《经济后果、会计管制与会计寻租》会计研究2000

[5]景思江、袁毅阳:《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看职工参与公司治理》理论月刊2001年第1期

[6]雷光勇:《审计制度安排与企业契约机制运行》审计研究2003年6期

猜你喜欢
利益相关者协调
展会品牌利益相关者的构成及其网络结构研究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四川省实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研究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立大学财务治理的研究
合作共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与法律规范协调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数据分析
论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协调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