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和弘扬本土民族传统文化

2009-05-12 05:58朱学明
云南教育·视界 2009年12期
关键词:新平彝族民族

朱学明

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境内有彝、傣、汉、哈尼、拉祜、回、白、苗等8种世居民族,占总人口的71.2%,享有中国花腰傣之乡的美誉。县内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化习俗,蕴涵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同一民族间,有的语言相通,习性相近,但有的语言不同,习俗各异,形成了“隔山语难通,隔河习相远”的复杂的民族结构。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逐渐被同化、被取代,一些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后继乏人,有失传的危险。鉴于此,近年来,新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坚持把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摆在重要位置,提出建立“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县”目标。县教育局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目标,结合教育系统的实际,在各中小学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传承民族文化教育活动,为继续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开拓道路。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县教育局成立了由局党委书记、局长杨永祥任组长,其他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新平县中小学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提升学生素质活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基础教育科,各学校(园)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负责做好学校的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工作。

二、落实责任,强化监督

县教育局不但每年把各学校(园)传承民族文化的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责任书进行量化考核,而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学校进行检查、指导,强化监督。对工作出色的学校,县教育局认真总结、推广经验、表彰奖励,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文化艺术、体育竞赛。全县每年均举办一次中小学师生体育运动会和文艺展演活动,并把民族健身操、民族舞蹈、民族歌曲等作为活动的主要内容。

三、开好“四课”,强化美育

县教育局根据《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开设书法课加强书法教育的通知》(云教基〔2009〕30号)开好书法课,根据省教育厅要求,在小学五年级开设民族团结课,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县教育局组织相关人员与县文化局编印《新平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读本》,在一至八年级开设《新平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读本》,在八年级开设《新平地理》课学习活动。

四、加强培训,强化队伍

为加强民族文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县教育局出台了《音体美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确保全县中小学校(园)按国家课程方案规定配齐音、体、美专职教师,把音乐、美术、体育教师作为开展传承优秀文化活动的中坚力量,担负起传承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任务。在保证教师队伍落实到位的同时,我们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加强教师培训。如职业高中与扬武烟盒舞公司签订培训协议,由扬武烟盒舞公司派教师到校培训,把扬武烟盒舞公司开发的“塞哩噜”作为本校的课间操,聘请扬武镇民间艺人杨金亮到校上课,把鲁奎山彝族的山歌、舞蹈、乐器演奏等民间文化引入学校;聘请县花腰傣艺术团的教师到学校上课,学校每年举办一届技能文化周活动,在民间艺人的指导下,通过自编自导和创新进行文化节目比赛,以赛促练,以练促传承。老厂乡小学聘请本乡葫芦笙舞、四弦舞民间艺人到学校传授,把它们作为课间舞和晚间活动的一项内容进行表演。平掌乡小学聘请当地的民间老艺人,到学校教老师和学生跳民间传统的“小乖乐”。

五、确立目标,深入开展活动

1.人人会唱30首歌。全体教职工和全部中小学学生会唱由县文化局编印的30首爱国歌曲、聂耳歌曲、新平县歌、家乡民曲及本校校歌。

2.成立传承民族文化艺术团。各学校在开展好音乐、美术、体育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把表现好的特长生挑选出来组成艺术团。如,民族少儿合唱团、民族少儿舞蹈团、少儿乐队、少儿美术创作团、少儿民族体育表演队等。活动内容以传承本县民族优秀文化为主。如,漠沙小学成立花腰傣少儿艺术团后,学生的傣族小调,彝族小调(吹树叶),竖笛民族歌曲演奏得有声有色,同时,学校还以少数民族风情和校园生活童趣为主要题材,把民族服饰绘画,民族剪纸、刺绣等内容引进课堂,丰富了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内容。县幼儿园成立民族传统艺术队,这个艺术队创编的幼儿民族舞蹈获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优秀作品二等奖,多次获省、市、县一等奖。

3.编排使用民族健身操。各中小学均编排了一套以上的具有民族特色、适合青少年学生身心特点,适用于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使用的民族健身操。如,戛洒小学编排了傣族舞《欢笑的银铃》、《走进戛洒江》、彝族舞《四弦》;建兴乡小学编排了哈尼族《棕扇舞》、彝族舞蹈《啊哩哩》、《啊美竹竿舞》;扬武小学创编了彝族烟盒舞大课间操。

4.定期展演、比赛。学校每学年均利用元旦、五四、六一、国庆等重大节日举办全校性的“民族歌舞专场”,师生自编自导的彝族、傣族、哈尼族、拉祜族等民族舞蹈成为舞台上展现的主要内容,遇到民族传统节日,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各学校还积极参加县、镇(乡)举办的各种比赛庆祝活动,将少数民族的真、善、美用艺术的形式加以表现,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

5.带动群众传承弘扬本县民族文化。2009年秋季学期以来,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为调动广大人民群众跳新平本民族集体舞的积极性,新平一中、新平二中、新平职业高中3所学校均轮流组织不少于200名的学生队伍到新平民族文化广场跳民族集体舞,目的是弘扬民族文化,树立教育形象,促进旅游发展。

6.大力倡导学生着民族服饰。学生入学时,鼓励学生着民族服饰,要求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及有条件的村完小学生逐步养成着本民族服饰的习惯。

7.培养本土导游,为实现“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县”目标服务。新平县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为发展好当地的旅游工作,职业高中开办了玉溪市旅游景区景点导游班。目前,学校培养出来的导游,分别在县旅行社、哀牢山、磨盘山等景区景点工作,为家乡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戛洒镇跃南小学以开发学校旅游资源为契机,在老师和旅行社指导下,培养出一批小导游,他们的工作受到好评。

8.以校园文化为突破口,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工作。各中小学校园宣传栏、教室、走廊等处都张贴着师生创作的有关民族风情、绘画、剪纸和摄影作品,还将有关民族的建筑风格、服饰、歌舞、蜡染等宣传画悬挂在学生宿舍走廊两壁上,使整个校园充满活力和生机。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不仅让学生了解当地的优秀文化传统,还体现了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保护。有的学校还开办校园双语广播站,设有校内外新闻、文学沙龙、民族歌曲等栏目。校园双语广播站的开设,成为新平县学校传承民族文化的亮点。

9.挖掘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为了更好地促进民族文化教育,各学校还广开渠道、挖掘社会资源,通过发动、通过组织离退休老教师,聘请校外辅导员等,让更多的人参与弘扬民族文化的工作。

10.通过课题研究传承民族本土文化。新平二幼进行了《少数民族地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的课题研究,提出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从娃娃抓起的观点,并教幼儿用傣语进行交往,利用美术表现花腰傣、彝族等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

11.走出县外,展示民族风情。除在学校和本县活动外,学校还主动走出校外,把民族文化带到省内外,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如,职业高中2007年2月参加玉溪市第二届“聂耳杯”青少年艺术表演大赛,傣族舞蹈《帕织秧》获得中学组一等奖,被推荐到北京参加中国青少年文化艺术盛典系列文艺比赛,获得中学组舞蹈类金奖。2007年8月,学校代表云南省到河北省承德市参加全国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展示会展演烟盒舞操,获优秀组织奖。

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增进了学生对本土民族的了解和对民族艺术的喜爱,激发了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

作者单位

云南省新平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 李配亮◇

猜你喜欢
新平彝族民族
彝族民歌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让蘑菇
MINORITY REPORT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传承 民族 文化
“数与式”复习专题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
娶个保姆就能守住第三次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