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标英语阅读教学之探讨

2009-05-11 08:52朱咏华
江西教育C 2009年3期
关键词:课型生词原则

朱咏华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是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编写的,通过高中英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国际视野更加宽广,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进一步增强,为他们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然而,高中英语阅读课文的特点是:阅读量大,题材广泛,信息量和语言知识较多,这种既让学生读又要适度讲解的课型,其操作难度可想而知。如何处理好这种课型是同行们讨论的热点,笔者经过对教材的研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尝试新的英语阅读教学,让学生有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把课文视为整体,从课文表层理解入手,进而达到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对课文处理我们可采用精、泛并举的方法。为了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每篇课文的Pre-reading,title及pictures特别重要,要让学生学会从标题及图片中捕获信息,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快速阅读能力及更好理解课文。

2.循序渐进原则。对课文的处理程序采用“整体—部分—整体”这样一个过程。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它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3.趣味性原则。整个教学过程尽量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用英语进行交流。

二、教学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让学生在以交际为主线的教学活动中进步。以高中英语必修2的Unit 3 Computers的课文Who Am I?为例,阐述一下课文教学的方法及技巧:

(一)阅读前的导入阶段

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运用谜语、问答、讨论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从谜语导入课文,借助多媒体的手段引入本课论题,并且将Warming up中的图片相结合,教学生生词,并让学生讨论“Whats Next?”以此来激发学生想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要达到以下的目的:

1.让学生适度了解话题内容和本篇文章有关背景知识;

2.激疑启思,引起兴趣;

3.扫除可能出现的障碍,尤其是影响阅读理解的生词障碍,对于那些学生能在课文的语境中或根据词的构成能判断、能理解的生词可不必呈现给学生,应该让学生自己猜;

4.提出指导性问题,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因此,问题的设置应涉及课的主旨大意,并且答案明确。

(二)阅读理解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1.从阅读目的、理解深度、理解方式、阅读方法诸方面给予指导;2.尽可能根据阅读材料,设计不同的目的、要求;3.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教会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寻读等;4.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开展各种思维活动,如预测、推理、判断、对比、归纳等;5.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语境、构词法猜出中文意思,及如何根据课文篇章结构梳理知识、记笔记等。例如,Who am I?的这一篇文章的教学步骤如下:

1)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silently then try to find the topic sentence in each paragraph.

2)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try to fill in the chart below.Give a briefpresent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orally with the help of the chart

3) Discussin pairs or ingroups.

4)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students.

5) Play the tape for the students to listen and repeat.

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训练、讨论等活动加深对课文的了解,把理解与运用有机结合起来,完成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三、结束语

阅读教学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一定的课型如果形成一定的模式就会具有相对稳定的、易操作的活动和套路,也会带来显著的教学效果。当然,我们应该吸收当代先进的教学思想,从实际出发兼收并蓄,集各家所长,采用功能、结构、话题、活动等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方法,积极开发教学配套资源,使教材具有弹性、灵活性、开放性和拓展性,以便学生更好地发挥潜能,发展个性,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作者单位:江西省铅山县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廖淑芳

猜你喜欢
课型生词原则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五个生词』快速阅读法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例谈在不同课型中培养史证意识
课型与教学模式的探讨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以《散步》为例谈课型设计创新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生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