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华 吴 萍
作为一种对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创造的环境艺术设计,其根本宗旨是为了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它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地域环境、气候条件、民族文化传统、生活习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环境艺术设计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不论何种风格的环境艺术设计,其受文化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一、 环境艺术设计与文化的内涵
1.环境艺术设计
人类生存的环境主要是由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两大部分组成。自然环境的形成是一种生态关系的自然演替过程。人工环境则是通过人力与自然力的合力作用所形成的“以人为主体”的人类生活环境。我们所谈论的环境艺术设计是指人工环境的设计。它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大到一个城市或区域的规划,小到厨房或阳台的设计。一般来说,环境艺术设计涉及的主要范畴是城市规划、景观和园林设计、建筑与室内设计等等。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各种空间和场所,均为人们改造的对象,同时也是设计的对象。只有当人类在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过程中,通过设计行为赋予环境空间以新的内涵、形态并使之具有形式美感时,人类对环境的改造才上升到艺术层面,称之为环境的艺术化处理,即环境艺术设计。它也可以看成是人类的艺术创作活动,人们通过设计手段借助科技与人文的力量有意识地物化自己的审美理想,是人类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的发展为人类的环境艺术设计活动提供了工具、材料和合理的依据;而人文需求则使人类的环境艺术活动充满了情感表现和精神寄托。
2.文化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智慧结晶和心灵感悟,是人们在长期的生存活动中不断总结积累、不断发展延续中产生的。它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文化的生命与人类的生存是共生的,它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进程。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地域环境的不同,人类生存条件必然存在差异。人们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为生存和发展创造越来越丰富的具有文明表征的事物和环境,这些与习俗、规范、情感,人际及社会关系共同构成不同的“人文环境”。
二、 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1. 设计观念
不同地域的人文环境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不同地域文化孕育了自己独特的设计观念,创造出具有各自文化特色的环境艺术作品。这些在园林景观、室内设计等方面体现得非常明显。
有人认为:西方文化是科学的,东方文化则是哲学的。西方古代以认识论作为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总纲。不同的学派从科学探究的角度对自然作出种种假设,认为自然的本质是水、或是气、或是数等等。主张利用自然法则来改造自然。因此,一般看来,西方哲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较多地处在对立的关系上,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多表现出一种“以人为中心、人力胜自然”的设计理念。
中国早在先秦时代就涌出了一大批哲学家与思想家,儒道思想影响了几千年以来人们的观念与行为。在对待自然与人的关系问题上,主张“天人合一”。作为中国佛家主流的禅宗也主张人和自然的调和。特别是禅宗成佛的必经之路——“顿悟”,常常是在与自然山水草木亲密无间的关系中获得的。这些哲学观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们均主张顺应自然,与自然保持和谐密切的关系。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非常注重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形成“天人合一”的环境艺术设计观念。
2. 设计表达
不同的设计观念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表达上相异成趣。翻开中外园林史,我们可以看到景致各不相同的古典园林,中西风格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西方园林显著的特点:首先是布局规整和井然有序,花园最重要的位置上一般均耸立着主体建筑,以中轴对称规则形式体现出超越自然的人类征服力量。园中的建筑、草坪、树木无不讲究完整性和逻辑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和完美,表现出对称、均衡、整体统一的美学原则。其次在对于自然形态和造景材料的处理上,突出人对自然物的改造和加工,通过它们来强化人工雕琢的美。
园中植物均按照数理设计要求,图案化地种在花坛或树坛中。灌木乔木一般均要经过人工修剪成球形、方块或锥形等几何形状,或剪成动物形状,有的甚至剪成拱门、廊道等形状。再次是放置许多直接体现人体美的雕塑点缀园内景致,以突出人的力量,处处体现出人工造美的魅力。例如,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波波里御园,整个花园被道路和林带分割成一个个方形网格,在每块绿地内又布置了环环相套的同心花坛,圆心是一个小广场,在中心每每立有作为主景的人像雕塑。游览道路由小广场的四周呈放射状形地对称向外布置,从主体建筑的高处俯瞰,整个花园宛如是镶嵌在大地上的一张张并放着的射击靶纸,较为完善地表现出符合造型艺术形式规律的均衡对称、整齐一律的美。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没有强烈的轴线,没有修剪成几何形状的植被花草,所有的山石、溪流、建筑廊桥,以及花草树木均很妥帖适宜地布置着,显出一种自然的、富有山林野趣的美。它表现出一种人和自然的和谐与协调关系。中国园林是独立的 ,自成格局,与建筑没有逻辑上的主次关系,其布局贵在“适宜”。其主要体现在“因人因地制宜”、“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等几个方面。同时非常注意整体意境美的营造,偏重对园林自然性的表现,园林景物的布置极为自由,布局形式丰富多样极富可变性,通常由曲径游廊将园中的各个景点巧妙联系起来,产生一种“廊引人随,步移景异”的效果,具有曲折含蓄的意境美。另外中国园林的美还体现在风景形象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上。中国有着欣赏自然风景的悠久历史,经过数千年的积累,园中有许多景物均带有一些深层的含意。通常赋予自然山石以稳固、永久、坚贞、不媚权威的象征;赋予翠竹以挺拔高大、宁折不弯、虚心有节、不畏严寒等形象特征。
3.设计趋势
由于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打破了地域文化的疆界,使文化在设计中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文化的地域特色逐渐衰微。由此,设计界的“全球化”和“本土化”的争论变得异常激烈。
当前在“全球化”思潮的冲击下,国内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呈现混乱的局面,出现了一些似是而非、不求甚解、浅薄空泛、表面平庸,甚至无可奈何的环境艺术作品。尤其是在当前的文化多元共存之际,如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体现出我们自己本民族的特色,如何营造体现地方特征及风俗习惯的环境艺术空间,是需要设计师们共同努力的。21世纪的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尤其是建筑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更加珍视从传统内部衍生出来的东西,有意识地表现自己的独特性,要充分挖掘地域传统文化内涵,使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释放出鲜活的、独特性的魅力,让地域文化的营养赋予环境艺术作品以生命。“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讲的就是个性与特色的问题。
总之,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是全方面的、深刻的。由于文化发展的长期性、稳定性,不同历史时期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会深深地留下时代文化的烙印。只有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摆脱对其它民族文化的庸俗理解和模仿,立足于国情、民情、生活习性,积极探索一条特色鲜明的设计之路。
(作者单位:戴建华,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设计艺术系;吴 萍,湖南省特教中等专业学校)
责任编辑:杨建